贾松宁 郝玥 宋晓雪
(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4)
“奥运遗产”的定义为举办奥运会或体育赛事为居民、城市、赛事等带来的长期收益[1]。《河北省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及《张家口市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文件的颁布,为张家口依托地区资源禀赋与冬残奥会契机,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奠定了政策基础。冬奥会留下的有形或无形的奥运遗产,将成为后奥运时代崇礼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腾飞的重要助力。目前来看,崇礼地区冬奥遗产的开发在理论研究、政策支持、实践探索等方面成果初显。
在冬奥会筹办与举办过程中,崇礼地区在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产业转型等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在国内外迅速打响冰雪小镇品牌名片,冰雪行业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崇礼地区正逐步培育起冰雪产业潜在市场,积极探索冰雪产业链多重业态。在相关政策措施的刺激下,冬奥遗产开发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奥运遗产转化成为崇礼地区冰雪产业链发展向好的重要驱动力,从多个方面助力区域目标愿景的实现;另一方面,奥运遗产在活化开发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与隐忧,对此,崇礼地区掘金后奥运,多措并举提振区域发展势在必行。
2.1.1 奥运遗产增益冰雪产业附加值
除举办过程中产生的赞助、门票、转播等短期收入外,奥运遗产提高了崇礼地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磁吸了冰雪消费群体的潜在消费意向,为当地冰雪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与市场基础。植根于奥运遗产与冰雪禀赋的沃土,崇礼地区冰雪消费人群不断增长,其中持续产生的消费行为增加了地区冰雪产业的附加价值与市场份额[2]。
2.1.2 奥运遗产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依托后奥运时代场馆多元开发的持续吸引力,区块链、人工智能、灵活以太网等数据通信技术持续进入崇礼区域构架,反馈作用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供给优化,赋能冰雪产品及服务多元发展。在庞大的冰雪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崇礼地区产业投资迅猛增加、势头强劲,涉及冰雪装备制造、特色文化旅游、人才培育引入等多个领域,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2.2.1 冰雪产业链条延展形成新增长极
崇礼地区冰雪产业链是在充分挖掘冬奥遗产红利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冰雪禀赋为主体的资源型集聚产业链条。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崇礼盘活冰雪产业链提供了巨大契机。在奥运遗产的辐射带动效应下,崇礼地区冰雪产业链消费及投资吸附能力不断扩大,融资达556亿元,成为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2.2.2 产业融合凝聚区域经济发展合力
掘金后奥运,崇礼地区确定2022年为“奥运经济推进年”,深入挖掘崇礼冰雪产业发展优势区位,打造多业态、宽领域奥运遗产长效发展计划,将冬奥遗产与当地实际有机耦合,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延伸冬奥场馆的赛后整合与利用广度,发展常态化群众性冰雪体验活动,赋能冰雪体育运动专项训练产品研发,纵深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2.3.1 奥运遗产赋能发展仍有优化空间
虽然崇礼地区奥运遗产开发逐步进入了可持续发展期,但与部分冰雪强国相比,崇礼地区仍存在着公众参与略显不足、运行机制尚在探索、品牌建设暂落下风等问题,冰雪产业链多模式发展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随着冰雪产业相关市场的培育与开发,大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产生和规模化释放[3],冰雪消费市场将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更智能化的产品供给和更精细化的行业服务将会是冰雪产业链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的必然要求。
2.3.2 冰雪产业态势强劲机遇耦合挑战
我国对2022年奥运遗产的开发已有明晰的发展规划,但就现实来看,崇礼地区的高质量冰雪资源供给尚存短板,分散的冰雪资源与服务建设良好的城区之间、冬奥场馆与周边商业繁华区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还不够完善[4],周边配套设施较少,难以满足节假日众多消费者的旺盛需求,区域整体承载力有待提高。同时,专业冰雪人才的培养需要长期投资且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现阶段崇礼地区冰雪人才的紧缺制约了冰雪产业链的高质长效发展。
冰雪运动依靠雪场资源,受季节影响较大,非雪季期间雪场关闭,难以实现创收。《崇礼区2021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冬奥会筹办基本完成,2022年全区的财政支出很可能再度下降。后奥运时代,冰雪投资减少,如果崇礼区单一依赖滑雪运动吸引游客,没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非雪季将面临客源断崖式减少的状况。如何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有效地利用奥运遗产将是崇礼区冰雪旅游发展需要突破的困境之一。
冰雪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冰雪场地建设、装备制造,中游主要为冰雪场地运营、运动培训、冰雪用品等,下游为冰雪旅游及赛事等[5]。从产业内部发展来看,崇礼区的冰雪产业以滑雪场建设为主,以雪上运动吸引游客,产业集成性不强,产业链体系较为单一,下游行业与中上游规划的发展预期存在失衡。从产业外部联动来看,张家口是传统工业城市,但从筹办冬奥会至今,崇礼相关建设仅与少数机械制造、建材企业和旅游开发公司存在合作,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联动效应并不明显。
开发奥运遗产,发展地区经济,智力支持是关键。随着崇礼区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对翻译、管理、接待服务、技能培训、雪场维护等方面人才的需求将大幅提高。但是在办奥前,张家口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相关人才吸引力不足,高校毕业生大多外流就业,因此存在当地冰雪行业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此外,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仍不健全,崇礼区对人才的保障政策尚有疏漏,许多专业人员无奈转业,人才流失桎梏行业可持续发展。
虽然崇礼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地冰雪文化品牌建设仍有欠缺。就当地冰雪产品内部对比来看,该地冰雪产品同质化严重,冰雪旅游主要以滑雪运动体验为主,雪景休闲度假较少,目标客户群体较为单一;就与其他地区的外部对比来看,张家口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各种文化荟萃交融,而崇礼冰雪产品的文化标识对比其他地区并不鲜明,未能体现当地丰厚文化底蕴,创新和差异化意识不足[6];从长远视角出发,冬奥遗产的开发需与本土优势特色相结合,如此才能在偌大的冰雪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挖掘冰雪产业与当地相关经济产业的相关性,利用第三产业拉动和辐射,使崇礼地区冰雪产业四季保持活力,解决旅游淡季对冰雪产业发展的影响。推动冰雪产业研发、冰雪装备制造等持续发展,促进高端服务业、人工智能等领域与冰雪消费市场相结合,利用冰雪产业带动崇礼地区冰雪小镇产业发展,不断释放冰雪产业消费潜力,形成稳定且长久的支撑体系。可以利用“雪如意”等冬奥标志性建筑,建设集观光休闲、时尚餐饮、购物娱乐、会展演出等功能于一身的冬奥文化集中展示区域,开发奥运主题文化创意产品、奥运场馆影视创作功能。还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积极举办国际国内高端论坛、会展,打造兼具本地特色和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平台,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崇礼地区的冰雪消费市场呈现四季化,有效削弱旅游淡季对冰雪产业的影响。
整合张家口市现有的奥运遗产资源,延长崇礼地区冰雪产业链,使其可持续发展,深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培育点,除了依托原有的场馆设施,还要完善场馆转换方案,使崇礼地区在赛后利用赛区场馆资源进行一系列冰雪产业建设,为承办大型赛事和论坛奠定基础。在发展核心产业的同时也要注重产业联动,抓住冬奥会这一契机,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政策优势,联动周围地区共同发展冰雪旅游,大力培育并普及冰雪文化,开发优质的冰雪资源,加大建立冰雪消费市场的扶持力度,吸引相关产业进行投资,扩大资金投入。此外,张家口市宣化区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除了大力发展旅游之外,还可以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实现老工业转型,发展冰雪器材制造业,并借鉴国内外冰雪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打造当地的现代化冰雪装备、设备制造的精品品牌,丰富冰雪产业发展新模式,带来新的产业收入[7]。
2022年冬奥会“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的确立,让更多大众参与冰雪运动成为可能[8]。由政府牵头,鼓励高校及社会团体积极参与,设置冰雪旅游专业和专业培训机构,在完成基础知识框架学习后,分类别、分专业进行系统学习。这一举措可将培训过程精细化,在追求数量的同时也保证人才质量,有助于打造出一支专业化、模块化的冰雪产业技能人才队伍,满足我国对冰雪运动人才的需求,推动冰雪体育发展。在中小学和大众平台开设冰雪文化课程,营造全民冰雪文化氛围,激发民众对于冰雪的兴趣,提高冰雪知识的普及度。政府通过有效的政策指引,采取优惠政策与福利待遇,填补张家口市冰雪人才的缺口。此外,地方政府应支持当地冰雪企业建设,完善企业补贴政策,使他们可以承包一些冰雪项目和场馆建设等工程,促使冰雪产业链从下游走到上游。
以崇礼为起点,深入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将历史特色与奥运精神、冰雪文化活动相结合,着力打造具有河北特色、中国特色的冰雪旅游文化品牌与冰雪竞技品牌。采取创新驱动模式,使“冰雪+”和“+冰雪”高质量发展,政府可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大众冰雪运动兴趣,为冰雪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参与基础;冬奥赛后,崇礼区可依托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等场馆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将部分冬奥运动赛事场地改造为奥运主题博物馆,使之成为展示奥运文化、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发展成熟的产业品牌,促进冬奥场馆规模化发展,以品牌的力量提升后期场馆的综合利用价值。让游客不仅体会到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也能更加深刻理解城市文化内涵,满足日常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体现冰雪运动价值观,促进文化产业与冰雪产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