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圆明园的绚烂与沧桑
——读《重拾瑰宝圆明园》

2022-11-30 07:55甘武进
青春期健康 2022年21期
关键词:建筑群造园圆明园

文/甘武进

基本信息

书名:《重拾瑰宝圆明园》

作者:郭黛姮

ISBN:978-7-02-014465-5

装帧:精装

页数:399 页

定价:168 元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年2 月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是清代紫禁城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造园艺术高超,被雨果称为“东方幻想艺术的代表”。圆明园被焚毁后,世人只见大石块与荷花,再难见皇家园林的壮美与秀丽。作者郭黛姮带领清华大学建筑系几代学生攻克难题,用最新的数字技术,还原了60%的圆明园景观,向读者展示了真实的圆明园。《重拾瑰宝圆明园》以专业而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史料,结合精准的圆明园复原景观图片,时而历史,时而当前,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圆明园的美丽和动人,体味圆明园的绚烂与沧桑。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指出:“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尤其如此。尽管圆明园应用了丰富的造园手法,体现着匠师的匠心独运,然而它与现存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有着诸多不同之处。这是因为建园者建造这座园林的目的与建造其他园林不同,也是因为这座园林后来不同时期的使用者审美理想存在差异。雍正、乾隆两位皇帝,便是奠定圆明园功能和个性的关键人物。初建的圆明园在风格上“取天然之趣”,后期却可以看出国家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治国理想。

在《圆明园四十景》中可以看到,园林景观名称已经变化,新景名强化了皇家园林的景区特色,本来文人隐士所欣赏的自然景物被“哲理化”了。如“金鱼池”改成“坦坦荡荡”,用以标榜皇帝自己在政治上清白坦荡;“深柳读书堂”改成“廓然大公”,标榜皇帝理政治世要“毫无一点人欲之私”;“桃花坞”改成了“武陵春色”,提示了景观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绘的场景;“田字房”改成了“澹泊宁静”,取自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句子,表明在青山绿水之间不忘修身养性的心志。

作为御园,圆明园中所建景区不但有明确的使用功能需求,而且富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如“前朝后寝”模式,体现儒家天地人伦的哲学思想;园内建有多处书院、书楼、书屋,这些建筑反映出皇帝对“内圣外王”审美理想的追求;观稼验农类的景区在园中占有重要地位,皇帝理政之时,随时观察,可见清代盛世阶段统治者已意识到国家经济状况的优劣对其统治的重要性。圆明园建于国家较为强盛之时,于是“人间仙境”“天下美景”“欧式庭园”层出不穷。处处工精料实,美轮美奂,以致在18 世纪的世界造园大系中得到空前的盛誉。

圆明园属平地造园,尽管所处地段水源丰沛,但毕竟没有太大的地形起伏,一切皆靠造园匠师运筹帷幄。自规划之初便需要建立胸中丘壑,通过改造地形,建立新的山水空间关系;通过建筑群的不同组合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表达出皇家园林的特质,并利用网格掌控建筑布局。在圆明园档案中,有一张样式房图,系圆明园总平面图,绘有方格网。把这个方格网置于乾隆年间绘制的样1704 号图上之时,却可发现其与建筑群总体布局和每处的山水空间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方格网成为当时处理建筑群组合的权衡依据。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造园艺术理念,在圆明园中也得到诠释。伦理型文化在建筑群的规划中表现出一种尊卑有序的“差序格局”,这在圆明园的朝寝建筑群中表现尤为明确。园中主体建筑含经堂、淳化轩等居于整个园林的中部,体现了“以中为尊”的园林规划;核心区以九岛象征天下九州,设计布局反映了雍正本人的胸怀。另外,园中还有超越现实的非凡景观,即将中国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传统景观引入御园,以象征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山等,这些别有洞天、充满浪漫情怀的景观,反映出中国人非凡的想象力,所以雨果将其称之为“东方梦幻艺术的代表”。

圆明园是一座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它承载着一部厚重的造园史,折射着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它以它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在世界造园史与文化史上展现着灿烂的光辉。今天,圆明园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文化遗产,但是它的惨遭焚毁是一个民族的巨大伤痛,国人应当永远牢记,也应以此为奋发进取的动力。书中有上百幅图片,包括《圆明园四十景图》,清代样式房图,以及圆明园景观复原图等,图文相益,值得阅读与收藏。

猜你喜欢
建筑群造园圆明园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印象·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探秘布列斯特要塞建筑群
新堡庙古建筑群考察记
圆明园里过大年
浅谈阿尔寨石窟壁画艺术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盛世造园”说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