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首相外交演讲遭中方批驳

2022-11-30 14:48陈家村陈青青乔文姝于文柳玉鹏
环球时报 2022-11-30
关键词:中英关系英方纳克

陈家村 陈青青 乔文姝 于文 柳玉鹏

“今天英国面临困境的根源在于自身,不要无端指责中国!”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29日如此回应英国首相苏纳克前一天的涉华言论。当地时间28日晚,冈II上任一个多月的英国首相苏纳克首次发表外交政策演讲,其中大篇幅谈到中国。他一方面宣称“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对英国的价值观和利益构成制度性挑战”,同时又称“不能忽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不要使用“冷战语言”,英国要用“强有力的实用主义”对待中国等竞争对手。这些话在英国引发复杂反应。一些主张对华强硬的政客对苏纳克没有在演讲中将中国称为“威胁”表示不满;也有人对他“沉着冷静”表示认可。一名英国专家2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苏纳克清楚地意识到与中国接触的重要性,却因需要在国内对其政党表现出强硬姿态、并屈从于美国的压力而陷入泥潭。与此同时,苏纳克在演讲中还指责中国的防疫政策,包括所谓英国广播公司 (BBC)的一名记者“在上海采访遭殴打”一事,该说法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严厉驳斥(详见本报今日第三版)。

中国使馆:中国如何挑战英国的价值观和利益?

当地时间28日晚,苏纳克出席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并对到场的政界和商界人士发表外交政策演讲。据英国《卫报》报道,苏纳克称俄罗斯正在挑战《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而“中国正在明显地使用国家权力的所有杠杆来争夺全球影响力”。他称:“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竞争对手,不是用华丽的辞藻,而是强有力的实用主义。”

苏纳克称,英国对中国的态度需要“演变”,“让我们明确一点,所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以及那种认为贸易会自动导致社会和政治改革的天真想法。”《金融时报》称,卡梅伦政府在2015年宣布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苏纳克这是在暗批卡梅伦的亲中政策。

苏纳克接下来的话引发复杂议论。他说:“我们不应该依赖简单的冷战言论”“我们不能简单地忽视中国在全球经济稳定或气候变化等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许多国家明白这一点。因此,我们将一起管理这场激烈的竞争,包括外交和接触。”

美国“政治”新闻网称,苏纳克的讲话表明,他愿意与北京进行对话,这与鹰派的英国前首相特拉斯相比有了明显的缓和,后者曾计划在英国的外交政策评估中将中国列为“威胁”。《金融时报》称,苏纳克的话说明,英国决心与中国接触。但苏纳克所属的英国保守党内的“对华鹰派”议员和反对党工党的一些人批评称,苏纳克的这次演讲“稀薄如粥”,所谓“强有力的实用主义”就是“反复的废话”。

《卫报》称,自上个月接任保守党领袖和英国首相以来,苏纳克面临来自保守党议员的压力,被要求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在28日的演讲中,苏纳克称中国在新疆、香港“侵犯和限制人权”,还提及英方在22网络和一些项目上阻止了中国企业投资。

“英方上述言论充满意识形态偏见,恶意歪曲诋毁中国政策,我们表示坚决反对。”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29日表示,中国坚持以自身的发展给世界发展带来机遇,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中国如何挑战英国的价值观和利益?今天英国面临困境的根源在于自身,不要无端指责中国!”

发言人表示,中方敦促英方摒弃偏见,尊重事实,停止诋毁中国,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不要随美国起舞,不要给中英关系发展人为设置障碍。英方应同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基础上,拓展合作、管控分歧,这才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

“苏纳克政府的对华政策是混乱、不一致的”

公开资料显示,关于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官方宣示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年9月22日,英国时任财政大臣奥斯本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表演讲,称“英国可以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我们相信可以在接下来的数年中打造英中关系黄金时代”。路透社称,当时卡梅伦政府正与欧盟就英国的成员国身份举行谈判,并计划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决。2016年6月,英国举行全民公投,“脱欧派”以微弱优势胜出,卡梅伦引咎辞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伦敦经济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2021年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就英国方面而言,卡梅伦曾就对华关系得出务实结论:英国是中国公司进入欧盟的最佳门户,英国将从中受益。这两点是中英"黄金时代”的根基。然而,随着英国脱欧,英国在外交政策上唯美国马首是瞻,中英“黄金时代”的根基已经消失。

猜你喜欢
中英关系英方纳克
我们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天纳克(中国)有限公司)
苏纳克当选,印度人喜中带忧
我们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天纳克(中国)有限公司)
谁还没点儿“野心” 2019 WRC瑞典站、墨西哥站
英国脱欧对中英贸易的影响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