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年对华认知为何更积极

2022-11-29 17:24徐伟信
环球时报 2022-11-29
关键词:政治化中日关系对华

徐伟信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但日本民众却对当前的中日关系不太满意。日本内阁府的一项舆论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日本民众对当前中日关系未能改善表示不满。从具体数据中可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日本民众对华观感有显著差异。受调查者年龄越小,对中国抱有亲近感的比率就越高,特别是日本30岁以下的青年群体,在最近几年的调查中,对华抱有亲近感的人数比例均保持在四成左右。究其原因,日本青年群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大量带有中国符号的人、事、物,是这一群体对华好感度高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日本青年的学习阶段来看,校园中的中国元素近年来逐步增加。在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三所日本知名大学,本科生第二外语选修中文的比例占三到四成,在各语种中排名前列。从2009年开始,日本政府力推G30计划,即争取2020年接收30万外国留学生。得益于十多万赴日留学的中国学子,该计划在2017年就提前并超额完成。在日本校园中,两国学子在同一个课堂和社团一道学习和成长的场景随处可见。随着中国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中国高校积极对接日本院校,用形式各异的活动增进了中日两国学子之间的了解。可以说,日本青年在走向社会前,就已经在校园生活中获得各种了解中国的机会。

其次,日本青年在踏入职场工作后,从中日经贸联系中获益颇多。随着中日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日企在华业务量增大,日本国内企业中的中国员工人数逐渐增加,工作上的合作让两国青年群体交流更加密切,赴华出差、外派和进修更是让日本青年员工目睹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近年来中资企业纷纷走出国门,中资企业成为日本外资中的新势力。中资企业积极推进在地化,让日本青年通过工作体验了解中国的职场文化。疫情前赴日“爆买”的中国游客促进了日本服务业的繁荣,由此新增的工作岗位给不少日本青年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也直观感受到了中国民众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和中国发展的成果。

最后,在生活中,日本青年也享受到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红利。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为日本市场提供了琳琅满目、物美价廉的商品,刚踏上社会的日本青年收入不高、积蓄不多,但他们的物质生活却可以通过网购渠道愈发丰富。中国的短视频和新媒体应用在日本青年中热度不减,i来自中国的打车软件既优惠又便捷,中国游戏在日本游戏市场闻出了一片天地。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日本青年,手指轻轻点击就能够隔海连接中日两国,因此中国符号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

相较于日本中老年群体,日本青年一代的对华观感更加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对华好感度最高的30岁以下群体也是日本选举投票率最低的一群人,而对华好感度最低的60岁以上群体,则是日本选举投票率最高的一群人,日本政客为胜选而大打“反华牌”,正是迎合了热衷政治的这一群体。两方面的交互作用,让日本的政治进一步走向右倾和保守。

不少日本中老年人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旧思维模式,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媒体系构筑的信息茧房中被不断固化。对于这些日本中老年人而言,经历冷战的终结让他们笃信自身制度的优越性,但曾经“可以说不”的日本,如今的国力却大不如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加深的时代,中日两国的综合实力此消彼长,很多日本中老年人面对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显得无所适从,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断用反华逻辑构建错误的对华认知。而成长于新世代的日本青年则没有上一代日本人的历史包袱,面对中国的发展,他们摆正位置,坦然面对现实,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实际利益。

也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严重冲击全球化,中日人员往来和交流受到影响,两国经贸合作也出现了一些停滞,“日元贬值”代表的日本经济困境也给日本青年的未来蒙上阴影。这些消极因素正在浊化日本青年的对华好感。

民间友好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两国民众对彼此抱有积极印象,能够助推中日关系相向而行。日本年轻群体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的对律态度,将有效对冲右翼、保守、固化、刻板因素带给中日关系的负面影响。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保持并进一步提升日本青年群体的对华好感度,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大有裨益。▲(作者是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候选人)

猜你喜欢
政治化中日关系对华
扬州市与西班牙塞维利亚结对华校奥数云授课正式启动
本期导读
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销售总量同比减少44.8%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从娱乐到革命:论中央苏区时期乡村戏剧的“政治化”实践
腐败的人情成因及其批判
被“政治化”的欧洲歌唱大赛
西方生态问题政治化及生态民主的学理分析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