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公安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

2022-11-29 15:57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高质量

何 雨

(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0)

目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与新要求,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则指出要在教育领域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新时代新型犯罪频发,智慧新警务等现代公安技术对公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课程思政作为公安教育实现铸警育魂的重要抓手,其建设必须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公安院校要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使课程思政成为忠诚教育与警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坚强阵地。

一、公安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

(一)宏观背景

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来看,当前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新发展理念需要贯彻落实到社会各领域。而新发展理念从形成到部署再到普及需要一个过程,这种“观念”与“行动”的时间差带来了一定问题。根据理论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社会各领域需针对自身特点学深、悟透、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阶段发展,实现真理与实践的和谐共生。二是新的发展阶段已经到来,而旧有的发展模式尚未更新换代。一方面,“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没有精准匹配,已经转化的社会主要矛盾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在旧有体制机制的引领下,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无法精准发力,阻碍了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对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1]构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体系。

(二)微观背景

公安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目前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质量方面的问题突出,这对于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一方面,公安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但与普通高校相比,其“共性”特质薄弱。这是因为大多数公安院校属于单科类院校,而课程思政本身属于综合性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大的建设条件与建设资源支撑。受整体平台、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影响,公安院校在课程思政资源的筹措与吸引上并不占优势。另一方面,公安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公安教育的特性,但其特性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这是由于公安院校要花费大量精力在培养预备警官的职业素质上,长期以来课程思政最为明显的表现集中在“政治建校”这一传统理念,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有待进一步深化。事实上,公安院校政治属性明显,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其办学历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这是由公安队伍建设史与我党发展历史、警察与国家的伴生性决定的。[2]公安院校需要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贯彻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以历史优势呼应新时代建校、建警的高质量要求。

二、公安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决策层:“政治建校”理念需要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提出有一个不断更新与丰富的过程,这一概念自党的十八大后历经酝酿准备、正式提出、扩展使用的发展阶段。[3]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高质量发展”被明确为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发展的重要指引。

在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决策层的发展理念还相对滞后。受传统公安教育理念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决策层在进行顶层设计时普遍遵循“政治性”的大原则,但对于“政治性”在新时代的发展并未给予及时、足够的关注。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才正式确立在教育领域应用,多数公安院校虽然已经在学院整体层面融入此概念,但尚未将其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目前,从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发展理念来看,“旧”发展理念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即还停留在追求课程思政的规模与范围上。对于课程思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扩充“量”上,在越来越多的公安专业课程、实战化教学乃至公安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不断扩大课程思政阵地,并将课程思政全覆盖作为发展目标。但对于“质”的提升鲜有顾及,课程思政的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质量的课程思政能够引导公安院校学生自觉形成政治认同、增强忠诚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判断。若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发展理念滞后于时代的要求,将会影响公安院校学生政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二)管理层:“思政”融入公安特色学科建设的模式亟待创新

自党中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来,经济领域发挥自身主场优势率先发力,社会其他领域也相继根据指引进行着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探索。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扩展“高质量发展”的范畴后,社会各界都加紧了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的步伐,以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支持。

审视现有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管理模式,还有待推陈出新。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层在制定具体建设方案时,都能够结合公安学科特色、突出学科重点,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并在“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穿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在以往为公安队伍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公安教育经验。但面对新时期智慧新警务、公安教育信息化等的新变化,不仅思想政治课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且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是主渠道,[4]仅靠思政课教学、思政教育与“教、学、练、战”的简单嵌套已经无法实现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无可否认,思政课教育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直接明了的“显性”效果,而且由于思政课本身的职责所在与公安院校政治属性的内在要求,公安院校历来对于思政课建设都高度重视。但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配套来组成高效的管理模式,过度依赖思政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在公安教育中“蜻蜓点水”般的体现,将难以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

(三)执行层:“专业性”与“职业性”教师的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凝聚

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执行层主体是包括辅导员(学管队长)在内的教师,是连接课程思政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而教师及课堂是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影响力的主渠道。[5]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认可程度跟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相关,代表课程思政建设程度的一些硬性指标如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案例等,也需要教师的细心打磨。面对建设高质量课程思政的高要求,公安院校课程思政执行层的建设力度还有待加强。

从执行层的不同主体来看,思政课的“专业性”教师对于思政课教学已经“轻车熟路”、对于思政课堂的掌握“成竹在胸”,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熟手”优势。但这难免使教师产生倦怠心理,使其拘泥于固有的教学习惯,对于越来越多课程思政新要求的反馈流于形式,“习惯型”教学远大于“创新型”教学。公安专业的“职业性”教师执行课程思政的要求要面临更多的困难,很多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要求下达以前,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都不甚了解,以此来教书育人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再加上公安类专业教师跟普通高校的教师相比,还要担任带队公安实践、安保执勤等任务,本身已是“分身乏术”。此外,执行层主体还包括公安院校的辅导员,他们与学生建立了最为直接与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辅导员能够将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效果实现最大化;另一方面,辅导员又会被学生管理事务消耗掉大量精力,难以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成果。

三、公安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更新发展理念,丰富政治建校的时代内涵

“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源于经济新常态的进一步深化,是基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需要实现质的提升的发展事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这一概念扩展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各行各业都应该遵循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引。

对于公安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而言,在长期的政治建校引领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应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引,更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丰富政治建校的时代内涵,促使课程思政实现质、量齐升。首先,决策层要在顶层设计层面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注重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发展质量,推动高等教育从外延式高速增长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6]这就需要学院领导层对于课程思政有更进一步的重视,制定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对以往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打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其次,决策层要继续坚持以政治建校为引领,为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大力支持。政治性是公安院校的基本属性,历来政治建校背景下取得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是课程思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进一步增强政治建校的时代性,丰富政治建校的时代内涵,并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之有机结合,在深化政治建校历史成果的同时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在政治建校取得的历史成果基础上加大支持力度,发挥公安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吸引力,为课程思政的建设筹措更为丰富的资源。

(二)改进发展模式,为“思政”融入公安特色学科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十九届五中全会肯定了经济高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并指出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进一步强调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有利于各方面改革创新的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通过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情况,应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对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公安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应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改进现有发展模式,为“思政”融入公安特色学科建设提供配套的体制机制保障。首先,改变以“量的叠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构建具有公安鲜明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质的转变”。这就需要突破课程思政供给方单方面发力的灌输模式,注重提升需求方的主动认同,在供给与需求的双向互动中提升课程思政质量。管理层应协同普通高等教育共性与公安教育特性,完善“公安”与“院校”之间的合作体系,通过公安系部与公安机关业务警种“结对子”等体制机制,挖掘公安实践的情感元素,激发学生对“公安姓党”的积极情感体验[7],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实战化教学、公安实践之中。其次,要注意强调提升“质量”并非完全忽略“数量”,还应注重对原有课程思政发展模式的继承与发展,重视课程思政的普及率、思政课的直接与先导作用,建立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机制。大力推进“数字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新媒体、新技术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 “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中,系统促进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协同“专业性”与“职业性”教学主体的不同优势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这对于教育领域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学主体应根据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水平。

公安院校的课程思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主体的支撑作用。教学主体即是课程思政的执行层,不同主体在贯彻课程思政要求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思政课的“专业性”教师而言,应注重自身专业素质与人民警察精神的结合。“专业性”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但不能被自身理论功底所束缚,要注意话语体系从“政治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化[8],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生活性。同时,由于思政课教师通常不是公安专业科班出身,应加强公安相关理论与政策文件的学习,增强人民警察意识,打造具有公安特色的思政课堂。对于公安专业的“职业性”教师而言,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思政素材的收集与提取能力。量的积累才会带来质的转化,公安专业教师应利用政法教育整顿、党史学习等机会积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公安课堂“思政化”具备理论支撑。同时,应利用公安实践等与公安队伍直接接触的机会,收集人民警察的感人事迹,提取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公安课堂“思政化”具备实践支撑。对于辅导员而言,应将学生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服从警务化管理对于公安院校学生来说,是一种“隐性”但必备的课程,辅导员应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事务中强调政治意识,在课堂之外继续进行课程思政,通过警务化管理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的成果。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高质量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