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倩
(太原开放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1]。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积极破解老年人发展难题,努力寻求解决人口老龄化及由此产生的医疗、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并致力于构建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的教育体系。为积极适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需要,老年开放大学发挥系统办学优势,主动承担了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缓解养老矛盾、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试图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服务。2015年,国家开放大学率先成立老年开放大学,经过几年的发展,老年开放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体系内迅速发展。我国老年开放教育发展的价值定位长期指向老年人的休闲娱乐[2],老年人在素质提升、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等各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鼓励、尊重、支持老年人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中发挥自己在思想品德、文化传承、知识经验和技术技能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积极老龄化强调要以更加积极的方式迎接老年阶段的到来,倡导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发挥自身优势,继续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微观上,老年人具有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中观上,老年人在分担子女经济压力和照护孙子孙女上扮演重要角色;宏观上,老年人可以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继续发挥余热,并在社区建设和文化营造方面作出贡献等。不论是微观、中观还是宏观角度,积极老龄化对于应对深度老龄化问题和推动老年开放教育转型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太原开放大学在终身教育体系及国家老年发展规划指引下,于2016年3月正式成立老年学院,同时发挥网络办学优势,开通 “太原老年开放学院” 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实验性、示范性”老年教育研究,探索“学养结合”老年教育模式。多年来,坚持“快乐学习、健康生活、提升品质、圆梦人生”的教育宗旨,基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累积开设书法、绘画、声乐、模特、智能手机等30多个专业,唱响敬老爱老主旋律,真正成为太原市老年开放教育“先旗手”。
太原开放大学充分发挥体系建设优势,依托社区教育四级办学体系开展老年教育,采取面向全市、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县(市、区)成立“学养结合”老年教育研究培训中心4个,在街道(社区)、单位成立“学养结合”老年教育研究培训基地6个,2018年4月,牵头成立“太原市养老产业促进会教育专业委员会”,构筑了完整的办学体系。
太原开放大学是全国首例为老年教育办理公证的老年教育机构。通过同公证处合作,与老年人签订安全协议,协议中对双方的责、权、利作出明确规定,解除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也维护了老年教育教学安全秩序。安全公证制度的建立为老年开放教育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有效保障了开放大学和老年学员的合法权益。
经过老年教育专家、知名教授、任课教师和学员的多次论证和反馈,由从事老年教育工作多年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合力编印出版了8本《老年开放大学“学养结合”老年教育实用系列教材》(智能手机、计算机、书法、摄影、行书、太极、楷书和素描)。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特别采用轻型纸,配备红蓝铅笔和放大镜,设置了笔记区,为老年人的阅读和使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为发挥远程教育功能,2017年太原开放大学正式开通“太原老年开放大学”网站,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和山西开放大学老年教育建设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及时发布教学信息和课程资源,方便学员在线学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班主任牵头组建老年班级微信群,实名认证,做好远程教学支持与教辅工作。
聘请老年教育、成人教育专家和基层工作者等相关领域的人员共同制定《太原市老年开放大学“学养结合”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指导大纲》,对各类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作出规定。在老年教育中开展“实验性、示范性”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学养结合”老年教育模式,进一步发挥敬老爱老作用,为太原市发展老年教育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案例。
太原开放大学在职能范围内,主动承担老年教育教学任务,并在专业教师培养、数字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但综观老年开放教育整体发展现状,老年开放教育面临主观和客观上的现实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年开放教育的发展。
老年人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终身学习”理念、参与老年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充分,没有实际感受到参与老年教育在适应老年生活、缓解自我焦虑、提升个人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参与老年教育的动机不足,仅停留在兴趣培养和休闲娱乐上,学习主要以康乐为主。老年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后除了休闲娱乐,还面临不适应退休生活、角色失调、心理焦虑、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甚至有些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被繁重的隔代教养问题所困扰,由于与家人的相处时间延长,极易引发家庭矛盾。这些问题都是被老年人自身所忽略的,浅层次的学习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身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老年人存在刻板印象,认为老年人退休后以康养为中心,教学内容呈现简单化、易操作的特点,教学过程相对比较宽松,课程设置形式单一,内容过度简化。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太原老年开放教育开始依托“人人讲”直播平台、老年之声电台开展线上教学,因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线上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弱,原本面授教学的一些内容和方法已经与线上教学不相适应,迫切需要老年开放教育教师团队立足新形势,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进行新的教学探索,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教育服务。
老年开放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终身教育的最终阶段,兼具福利范畴和教育范畴双重属性[3]。太原开放大学行政上受太原市教育局领导,主要承担太原市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纵观市级教育改革重点,太原开放大学难以和中小学教育同向同行,拓展的老年开放教育短期内也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整体教育资源分配、政策倾斜上基本处于边缘地位,甚至缺乏独立的办学场地,老年开放教育办学规模受到了影响,教育供给严重不足。
与教学供给不足相对的是老年人日渐高涨的学习需求和求学热情,城市中高素质的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迫切需要通过老年教育实现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也需要通过学习过程,增进与外界的互动与沟通,缓解孤独、焦虑情绪,从而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7.6万所老年学校,有1300万学员参与学习(包括远程教育老龄学员),仅占当年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5%,我国老年教育“排队报名”“一座难求”的问题相对凸显。
人口老龄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显著性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必须积极应对的难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要想实现老年开放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需要破除以往教育的藩篱,重新审视老年教育的价值定位,从教育理念、资源供给、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逐步破除发展瓶颈,提高老年开放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老年开放教育需要树立积极的“老年观”,抛弃传统意义上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优化以“福利 + 娱乐 + 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老年教育模式。避免老年人自我定位出现偏差,主动被社会边缘化。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在人生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具有其他年龄段人口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退休之后应主动转变养老观念,积极主动创造价值,投身老年教育和社会事务。近年来,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人人皆学、处处可学及保障每一个个体学习权的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的核心理念亦从“教育”转向“学习”,老年人不应成为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成为主动学习者。老年人同样具有个体发展需求,同样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去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拓展生命的宽度。
一是引导老年人正确面对衰老,积极适应老年生活,主动利用退休之后的时间弥补以往的不足,积极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二是在社会上营造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积极观念,为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投身老年教育事业搭建平台,尊重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他们在家庭调适、社区建设和文化营造方面的内在潜能。
老年教育是一项投入多、产出少、见效慢的系统工程,要保障老年开放教育资源优质供给,宏观上需要从制度层面予以规划,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对老年教育的合法地位予以确定;微观上需要政府、办学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学[4]。
一是开放大学加强对县(市、区)“学养结合”老年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街道(社区)、单位“学养结合”老年教育研究培训基地的指导,鼓励社区教育四级办学体系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培育和发展社区基层老年教育基地,将老年开放教育办在社区、办在家门口。二是提升办学场所和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倡导政府在办学场地上给予协调和支持,特别要针对高龄老人的行动需求进行适老化改造。三是补给配足能满足老年教育需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整合系统老年教育师资团队,加强与属地高校的合作,开展交流研讨。从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老年教育环境,探索适合老年人的教育教学形式,打造老年开放教育样板,构建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开放教育格局。
当前,老年开放教育课程大多是休闲、娱乐以及保健类的内容,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老年教育的内容和课程开发必须予以全面拓展,其中包括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生活、帮助老年人发挥经验和时间优势去服务社会、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除此之外还应开发有关生命体验和感悟的生命教育课程等。
一是积极投身于智能化信息技术教育,通过团队研发,不断提升老年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丰富智能手机、摄影技术、媒体编辑、影视制作等有关新媒体技术的课程体系,切实解决老年人在智能技术使用方面的困难,共享信息社会发展成果。二是开发回应老年人退休生活适应不良、面对疾病困扰、缓解内心焦虑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协助老年人学会调整生活节奏、纾解不良情绪。三是鼓励青年教师立足专业和老年人学习特点,开发编制新的课程,拓展和优化课程体系,集成教学内容,实现“一码在手”“扫码即听”便捷操作,真正为老年人的学习和教育提供便捷化特色教育服务。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开展诗歌鉴赏课程,社会学及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开展家庭教育课程,计算机专业教师开展艺术设计、防诈宣传教育等课程。
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省市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多媒体课程资源,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建共享,不断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形成系统化的资源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老年人在线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老年开放教育及时由“线下”转到“线上”,以期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要协同配合线下教学工作,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教学,为老年教育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延伸老年开放教育在满足老年人需求、服务社会方面的功能。
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适时开展情景再现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小组讨论、情景演绎等环节,激发老年人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性;借助博物院、书画展、艺术馆等文化载体开展“游学养”教学实践和智慧助老主题活动。二是借助线上老年教育网络平台,发布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提醒、开展交流讨论、展示学员风采、积累学习成果等,推动远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建立线上教学主阵地;线上教学以提高老年人应用数字资源的能力和专注力为主线,通过课前导学培训,提高老年人在线操作的熟练性,通过间断性的课内提问,检验线上教学成果。三是实行学习积分制,将老年人的课堂表现、交流研讨、学习成果纳入积分兑换规则,凭借线下教学获得的积分,分级免费兑换线上老年教育教学资源,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实现良性运转。
在老年开放教育实践中,要实现开放教育转型发展,一个必经阶段是实施教师规范化管理和课程资源标准化建设,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可在师资培训、资源建设和学习支持服务上下功夫。
一是加快培养老年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鼓励开放大学从事老年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国开教师研修网跟进学习老年教育专业课程[5],积极参与系统内有关老年教育的业务培训,加强专兼职教师及班主任的规范化管理,明确教师与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二是利用好“老年开放学院”教育平台,在课程建设资源区设置“线上课程”和“线下教学”两个模块,依据统一的教学大纲,及时整理和更新线上课程资源,及时上传线下老年教育教学内容,方便老年人在参与面授教学的同时,通过线上学习资源巩固学习成果。三是完善学习支持服务。老年人在参与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多种需求,在开展老年教育服务过程中要做好多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尤其要发挥班主任老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借助微信学习群和“老年开放学院”在线平台,根据课程安排课前发布教学内容和学习提醒;通过入学前的信息建档工作摸清底数;利用好离退休老干部的经验和资源优势,实施“银辉添彩”行动,为学员搭建学习和互助的平台,构建互助支持网络,增加社会支持。
老年开放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践行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6]。新时期,开放大学在教育转型背景下,能适时抓住发展机遇,开展老年开放教育,对于今后开放大学整个系统建设具有积极影响。但能否守住“责任田”,办好老年开放教育,能否在抢占先机的基础上,克服客观因素,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教学模式等途径开创新局,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