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2022-11-29 04:16黄振静周寿红尹凯朱肖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全科师资医学

黄振静 周寿红 尹凯 朱肖

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全科医学人才是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推进内容。随着全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各地高校及医院在教学、临床等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全科医生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1]。但现阶段,我国的全科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并不能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全科医学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科医学研究生作为高层次全科医学人才,如何提高并发挥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及优势,对基层医疗发展至关重要[2]。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与决定全科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3],也是其今后发展成为全科医学领域“主力军”的重要阶段。我国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于2012 年正式开始招生,发展时间相对较短,3 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并轨”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4]。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研究生、加强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提升全科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是我国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全科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促进全科医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改革。

1 培养全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研究生教育是提高全科医生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不断扩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升全科医学研究生质量水平的关键环节,是向基层输送高质量、高水平全科医学人才的有效举措。在其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全科医学研究生还可以提高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综合大量信息能力、分析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成为掌握全科理论、具备较强临床实践能力、熟悉基本研究方法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全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推动全科医生以更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恰当的研究方法在社区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从而促进全科医生诊疗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对患者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推动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社会基层医疗发展。

2 基于全科医学学科特色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特点

2.1 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 全科医学有着不同于专科医学的独特的学科特点,其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主要面向社区与家庭。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应用型、综合型医学人才[5]。全科医学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是有别于专科医学的一大亮点。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学科教育体系,打造学科新优势。

2.2 全科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特点 有别于专科医学,全科医学的研究方向并未过多地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基因测序等基础性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向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如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预防保健、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全科教学等。因此,全科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应着重强化科研思维的锻炼,并依托国内外文献检索、病例或人群资料收集、病例数据分析、医学统计学、问卷调查等基本科研方法,培养其能够自主发现临床及社区问题,提出优化方案的能力。

3 我国全科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

3.1 学科特色不明显 全科医学研究生本科大多数是非全科医学专业,第一志愿是专科而非全科,是被动调剂选择的,故大多数全科医学研究生对全科医学专业并不了解。全科医学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和全科临床诊疗思维,需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模式来探讨和思考问题。全科医学研究生由于对全科知识掌握不充分,导致对科研方向不明确,固化了临床专科思维,认为只有在实验室做实验才是真正地搞科研。

3.2 培养机制不完善、科研课程培训较少 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全科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考核体系。考核体系制度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科医学研究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潜在动力。比如针对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包括查阅英文文献能力、归纳综述能力、基本科研操作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等,在培养的过程当中应该如何进行考核?考核的标准是什么?对于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目前高校培养方案中没有对这方面明确的量化定义。

3.3 研究生临床任务繁重、基本科研能力欠缺 全科医学研究生需完成为期33 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要在研究生3 年内完成科研培养。在此期间还要进行科研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资料收集、出科考试、中期考核、毕业结业考核、毕业答辩等。且在住培第一年还需准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于第二年进行正式考试。故研究生在规培期间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临床实践。虽然临床技能和工作能力得到提升,但科研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培训力度明显欠缺,出现了“重临床、轻科研”的情况[6]。

3.4 带教师资力量不足 现阶段我国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全科医学师资认证标准和制度,导致了我国全科师资水平明显无法满足当下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需求。研究生导师具有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责任,其学术水平、教学理念和临床思维能力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大多数转岗的专科医生导师以专科“疾病为中心”诊疗思维为主,虽然其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学历水平较高,但缺乏全科“以人为中心”的诊疗思维、全科医学理念及带教意识,全科教学能力及全科科研思维欠佳,不利于全科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再者,社区卫生服务基地科研师资力量更为薄弱。大多数临床医生都没有科研经历,科研素质普遍偏弱,不能在社区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予以有效的科研引导。

3.5 培训基地设施薄弱 目前由于大部分规培基地,尤其是社区服务基地科室建设不健全,以老年、康复、护理为主的住院病房尚未规范化建设。并且其相应的信息化及网络建设相对滞后,上下转诊带来信息的断层以及信息搜集的不规范导致无法提供有效的可用临床信息。并且,大部分基地尚未建立生物样本库,不能及时高效地提供研究所需样本及相关资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长时间反复搜集,导致全科医学研究进展缓慢。因此,培训基地设施设备,尤其是科研检测所需设备陈旧、缺乏,不能满足科研正常开展需求。

4 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研究对策与建议

4.1 优化学科体系、凸显学科特色 全科医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应在涵盖培养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文素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能力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满足医疗-教学-科研需求。因此,在医疗方面,全科医学应以临床技能培养和疾病管理为中心、以预防和健康管理为重点,以人文和康复为特色,着力构建围绕社区,服务社区的临床医疗平台,打造全科医疗特色,为研究生在后续社区工作中依托专业平台,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奠定基础。在教学方面,通过在课堂引入全科社区实际诊疗案例,优化教学方案,实现临床-社区-教学相结合的规范化带教,使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社区医疗及服务需求,逐步了解全科诊疗特点,提高其全科诊疗思维,为其在后续发现科学问题打下良好基础。在科研方面,应多维度、多手段引导研究生以全科学科建设发展为着力点,以社区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导向,重点围绕社区人群、疾病预防、医疗技术提升、适宜技术优化与推广、中医药及其他民族医药创新与发展、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基础理论创新等方面,大力推进符合全科特色的各项科学研究。

4.2 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 全科医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包括在校的理论学习、三级医院临床轮转和社区卫生服务基地的三大基地联合培养体系。这样的培养体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操作,更要掌握科研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在校和医院临床轮转阶段,应以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改革为契机,将全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融合,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基地强化全科医学理念,把“以人为中心”的全科理念贯穿整个培养周期,使研究生对自身有准确定位和正确认知未来的服务对象。在社区培养阶段,应遵循社区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强化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向,打破现有的医疗边界,从软硬件设备、优化服务、人才培养、疾病、人群等方面为切入点,鼓励研究生在生物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医学、管理学等背景下开展高质量的社区研究。全程化监控学生培养质量,再反馈到现有的培养方案中,不断完善培养体系,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全科研究生的临床服务能力及科研素养。

4.3 提高研究生师资力量、构建双导师/多导师制度 强化全科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全科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完善全科医学人才结构的重要策略。首先,应注重提高专科医生导师的全科诊疗思维及科研思维。专科医生导师在转岗培训之后,应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有意识地加强全科医学学习,提高全科科研素养和带教能力。其次,在单一的导师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全科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求下,构建双导师制或多导师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7]。开展以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师资与高校科研师资双导师联合培养或高校师资、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师资与社区全科师资多导师联合培养模式。再次,高校科研导师深入规培基地和社区服务基地,与专科师资和全科师资深入交流,了解疾病痛点、难点与病人需求,探索制约临床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全科研究生把握科研方向。最后,通过医院专科师资加强临床专业素养,社区全科师资强化对全科研究生在全科诊疗思维、医患沟通、常见病多发病的等方面的学习,全方位、高质量地培养全科研究生提供有效保障。

4.4 加强培训基地软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强培训基地,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基地的住院病房建设,有条件的还可根据当地需求建设特色科室。在此基础上,要着重加强信息化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提档升级,加强医疗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医疗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其次,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政策倾斜,加强对基层医疗的扶持力度,在有条件的培训基地建设生物样本库,开放性地提供优质可及的人群样本资源,为研究疾病预防、转归、诊断与治疗以及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同时,各地政府及培训基地应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的建设中来,提升基层医疗的科研水平,进而带动全科医学研究生的科研素养。

5 结论

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轨合一”的创新培养模式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各地高校与附属医院应在凸显全科医学的学科特色的基础上,从如何优化学科体系、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提高研究生师资力量、构建双导师/多导师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多维度构建符合全科研究生的科研培养体系,提高全科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研究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为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科研发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全科师资医学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