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无缝隙护理在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8 14:55刘婵樊孝文陶晓坤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缝隙黏度下肢

刘婵 樊孝文 陶晓坤

(1. 河南省职工医院手术室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00;2. 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部,河南 郑州 450000;3.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部,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子宫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子宫肌瘤是致使女性行子宫切除术的常见原因。腹腔镜子宫切除具有患者创伤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对各个的脏器不利影响较小等优势,比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尽管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能够显著改善预后,但是大多数患者术后均会受到程度不一的心理创伤,可能产生抑郁、焦虑、恐惧、自卑等负面情绪[1]。患者除了担忧病情,还对之后的夫妻生活和日常生活产生不安定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疾病的预后[2]。但是,护理对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具有较大的影响。与手术操作者合理的配合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使手术能够顺利完成[3]。无缝隙护理主要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是一种较新的护理模式,在护理实施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改进护理程序,使护理程序更加连续和完整,使护理程序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也充分体现了整体的护理理念[4-5]。为探究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无缝隙护理组,均为3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无缝隙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全部患者均为子宫肌瘤患者。常规护理组:年龄29~77岁,平均52.53±5.26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28 kg•m-2,平均24.26±5.28 kg•m-2。无缝隙护理组:年龄41~79岁,平均53.62±5.31岁;BMI:21~29 kg•m-2,平 均24.58±5.32 kg•m-2。两组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入组患者本研究均获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SZY573353-2)。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学活检确诊,子宫肌瘤直径≥5 cm ;具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术前3 m内未使用过激素药物(排除内分泌的感染);符合伦理学审核要求;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流程具有一定的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卵巢肿瘤、甲亢、糖尿病、甲减、宫颈癌、子宫腺肌症、卵巢肿瘤等疾病;既往有精神病史;沟通交流不畅;中途主动退出患者;手术治疗配合度较差;伴发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或其他比较严重的脏器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常规交接班、常规护理配合、术后活动、饮食指导、心理干预。

1.2.2 无缝隙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1)建立无缝隙护理小组:由我科室护士长任小组组长,全部小组成员都需要参与专业、系统专科护理知识培训。(2)无缝隙排班 :结合科室护士人数、患者需求科学排班,将泌尿外科护士分为三班,分别为A (上午08:00~下午4:00)、P(下午4:00~次日凌晨00:00)、N (00:00~次日上午08:00)。白天安排较多的护士,夜间安排的护士减少,全程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3)术前护理: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药物准备。术前1 d,巡查护士携带《医院手术室术前及术后诊视单》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及作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的措施,以及治愈的情况,可邀请已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现场交流,减轻患者不良情绪。(2)术中配合及护理:术前30 min,器械护士洗手上台,认真清点手术台上的手术敷料及手术物品,通过生理盐水对熏箱中特殊器械(镜头、内镜、导光纤维等)进行多次冲洗,并且擦。手术过程中,护士注意轻柔传递器械,避免相互碰撞,勿将导光纤维过度弯曲成锐角,以免折断。(3)术后护理:向患者家属嘱咐患者安置体位、饮食、注意事项以及避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6-8]。术后3 d,术后访视,查看患者恢复状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以及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行为[9]。(4)出院时保留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系方式,每隔2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需要给予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相关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总住院时间。

1.3.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

干预7 d后,评估,采用下肢静脉彩超检查两组DVT发生情况[10]。

1.3.3 情绪状态评估

干预前、干预7 d后采用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情绪进行评分,各20条目,每条目1~4分,总分20~80分,评分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

1.3.4 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7 d后检测两组血浆黏度、高切与低切黏度,其中血浆黏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高切与低切黏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及全自动椎板式血液流变学测试系统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无缝隙护理组总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均较常规护理组短,术中总出血量少于常规护理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比较(n(%)或±SD,n=30)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比较(n(%)或±SD,n=30)

注:与常规护理组相比,*P<0.05。

?

2.2 焦虑程度评分

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相当。干预后,两组状态与特质焦虑评分均大幅减小(P<0.05),且无缝隙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D,分,n=30)

表2 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D,分,n=30)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常规护理组相比,*P<0.05。

?

2.3 血动力学

干预前两组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各指标均低于干预前(P < 0.05);无缝隙护理组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下降幅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5)。见表3。

表3 血动力学对比(X± SD,mpa•s-1,n=30)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患者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休养,长期卧床会导致静脉血流滞留,使静脉血管壁与血液出现异常,极其容易引发血栓。DVT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则会导致患者完全丧失劳动力,重则导致患者致残致死[11]。目前术后积极预防下肢DVT引起临床关注,但术后的护理操作内容繁多且复杂,护士可能因疏忽而出现疏漏,对患者术后DVT的观察与干预不足甚至忽视,难以有效预防护下肢DVT[12]。本研究中无缝隙护理组总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均较常规护理组短,术中总出血量少于常规护理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下肢DVT发生率26.67%,与以往研究中报道的10%~30% 接近[13]。无缝隙护理组采取无缝隙护理后,下肢DVT发生率下降至6.67%,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无缝隙护理组可更有效预防下肢DVT。有研究表明,患者术后,下肢由于受压等原因,肌肉收缩功能减弱,静脉回流减慢[14]。

为此,本研究还检测了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无缝隙护理组血浆黏度、高切与低切黏度均获得更明显的改善。这一结果与无缝隙护理组这一护理模式为护士提供了更理想的护理指导有关[15]。手术时,护理人员会调整手术体位,并做好患者输血护理工作,降低因失血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凝固后导致血栓加重。另外,在相当的基线水平下,无缝隙护理组经干预后的焦虑情绪改善更明显,考虑与无缝隙护理更注重与患者的情绪交流,通过针对性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症状有关[16]。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干预的整体性与连续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降低血液粘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缝隙黏度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雨的缝隙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空中翱翔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