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剑桥学院IEM 产教融合中心建成于2021年,下设智能制造创新实训中心、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实训中心和新能源汽车创新实训中心3 个分中心,总面积3 520 m2,是东北高校中功能最全的产教融合中心。IEM 产教融合中心规划历时3 个月,聘任赵姝颖院士作为中心的首席专家,校领导班子全程组织建设论证,提出了“产业前沿引领、真实岗位衔接、通识课程覆盖、创新思维培养、学科专业融合、企业教师主体、六真六共实施”的建设理念。经过6 个月的建设,IEM 产教融合中心一期工程(智能制造创新实训中心、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实训中心)投入3 520 万元,二期工程(新能源汽车创新实训中心)投入510 万元,建设总投入超过4 000 万元。
智能制造创新实训中心建有东北高校唯一一条以五轴数控机床作为加工单元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唯一一个理实一体化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平台实验室。中心共有9 台五轴数控机床,五轴加工中心数量目前位于省内高校首位。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实训中心建有人工智能机械狗、人工智能物流群控、人工智能虚拟仿真、人工智能语音等多类型人工智能环境。新能源汽车创新实训中心建有校企联合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全链条实验设备。建设了黑龙江省高校首个沉浸式融媒体实验室,与蓝色光标成立了全国高校首个元宇宙产业学院。
▲IEM产教融合中心
▲IEM产教融合中心组织机构
IEM 产教融合中心采取深度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模式,设有华中数控机器人产业学院、博众精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华为云大数据产业学院、甲骨文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思必驰智能语音产业学院等六个产业学院,对接黑龙江省四大产业需求,组建了数字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学院群。拥有一支校企导师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有学校专职教师25 人,来自华中数控、华为、甲骨文、思必驰等企业教师28 人。
▲智能学院IEM产教融合师资培训开班仪式
IEM 产教融合中心开设“金工实习”课程,将传统的学生手工做“锤子”改革为学生利用智能产线生产“曲面涡轮”,此外中心还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3D 打印技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应用”等专业课22 门,“新工科导论”通识必修课1 门,新工科类通识选修课8 门。
IEM 产教融合中心以产业前沿技术为引领,培养适应产业行业前沿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智能制造创新实训中心面向智能制造支柱产业及新兴行业,聚焦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工业控制、工业互联网、工业4.0 等产业前沿领域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生产线
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实训中心面向机器视觉、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数据开发、数据运维、数据挖掘等领域,支撑着智能家居、智能装备、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数字金融、网络教育、工业信息化等产业前沿领域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实验室
新能源汽车创新实训中心面向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整车生产和后市场服务领域,聚焦三大核心部件电池、电机和电控,以及电路系统,热管理和轻量化等产业前沿领域人才培养。
▲教师教学展示驾驶新能源汽车
依托华中数控机器人产业学院、博众精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华为云大数据产业学院、甲骨文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思必驰智能语音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的建设,引入企业资源,把企业真实的设备、环境、任务搬到产教融合中心实验室,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及生产流程完全一致,实训等同于上岗工作,实现真实岗位的衔接。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合作开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目前,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了“校园智能送餐机器人系统开发”、“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实验室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和“基于华为云的计算机网络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开发”等企业真实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任务。
实验中心对应真实岗位衔接
IEM 产教融合中心为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提供了基地,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新工科导论》课程。目前已开出“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两个方向,总计1 080 学时,54 个教学班。智能制造方向课程涵盖智能生产、智能物流、3D 打印技术、智能监测、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创新编程以及机电装调等环节,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通识课。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方向课程涵盖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人工智能语音、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开发、大数据挖掘、大数据运维等环节,课程全部采用真实场景、实操演练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科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在工业机器人机电装调实验室实习实训
IEM 产教融合中心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教育基地,在学生综合工程素质的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智能制造创新实训中心开设“属于你”生肖智能制造实验、“我的月饼我做主”激光打标实验、3D 打印技术模型设计及打印、MES 综合实训、机器人堆垛码垛程序设计,机器人模拟物流分拣程序设计、机器人拆装实训和机器人编程设计等22 个创新性实验项目。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实训中心开设基于AI 视觉识别的仿生手掌系统开发、基于ROS的智能送货无人机系统开发、基于语音控制的四足机械狗系统开发、基于人脸识别的AI 视觉云台系统开发、基于AI 视觉的物流双足机器人系统开发等26 个创新性实验项目。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共有动力电池性能试验与分析智慧教学平台、驱动电机性能试验与分析智慧教学平台、交流充电桩性能试验与分析智慧教学平台等三大实验平台,开设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在冰雪路面的驱动力控制逻辑、交流充电桩充电效率提高措施、降低新能源汽车冬季电池衰减措施等15 个创新性、设计性实验。
IEM 产教融合中心以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思维定式,提升专业内涵,拓展教育边界。开展多学科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将新工科、新文科的跨界、交叉、融合、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应用型人才。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实训中心面向工商管理类、金融类专业开设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相关课程,培养商业管理大数据分析能力。面向教师教育类专业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少儿编程教育能力。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将IEM产教融合中心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传统的电力系统、控制工程向智能供配电系统、智能控制转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原有电路系统和通信工程向人工智能系统、物联网方向转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由原有软件工程向人工智能、大数据方向转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由原有的传统燃油汽车服务向新能源汽车制造及服务领域转型。
▲学科专业融合人工智能机械狗
IEM 产教融合中心拥有一支由企业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通过深度融合产业学院模式的建立,形成企业工程师进中心授课的联动机制,企业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团队,共同编写课程大纲,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评价教学质量。成立IEM产教融合中心专家委员会,由特聘教授赵姝颖院士担任主任,聘任企业专家作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包括华中数控副总裁蒋荣良、华为云计算总经理蒋魁强、甲骨文华育兴业总经理韩建军、思必驰苏州星驰总经理李祥辉等10 人。建立产业专家联盟智库,将深度合作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企业引入产业学院,支撑产业学院建设。目前IEM 产教融合中心拥有产业学院支撑企业15 家,常驻IEM 产教融合中心授课的企业人员28 人,能够定期开展讲座、指导学生等工作的企业人员43 人。
▲IEM 产教融合中心师资力量
IEM产教融合中心作为“六真衔接、六共融合”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的重要载体,为“六真六共”的实施提供了实验基地。把企业真实场景搬进中心,以学生在真实岗位完成真实任务为教学目标,按照企业真实流程进行真实操作讲授与实践,最后以实际项目进行真实考核,这“六真衔接”贯穿于IEM 产教融合中心教学的全过程,将学生的实际岗位体验前置到学校,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现定制化人才培养;双方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满足校内外培养条件需求;双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实现双导师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双方共施校企人员互派,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双方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保证质量评价效度;双方共同完成横向课题,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服务社会。这“六共融合”贯穿于IEM 产教融合中心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产、学、研、用、创、转一体化育人。
▲“六真六共”产教融合育人体系
2021年,IEM 产教融合中心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成为全国首批100 个“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之一。获批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 个,数量位居黑龙江高校第4 位,全国民办高校的前20 位。2021-2022年新签订校企横向课题合同20 项,总经费2 774 万元,其中两项课题入选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库。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6 项,省级奖励48 项。已申请专利12 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 项。2022年有2 项成果荣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承担1 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2022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1 项。面向新时代新机遇,IEM 产教融合中心将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