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图书馆之城”视域下赣州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思考

2022-11-28 03:00赣州市图书馆
文化产业 2022年32期
关键词:赣州书房大湾

曾 征 赣州市图书馆

以大湾区“图书馆之城”为视域,研究“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成熟经验,为赣州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提供参考,助力赣州图书馆事业发展,推动赣州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文化名城——赣州新篇章。

赣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为建设城市书房提供契机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自2021年12月赣深高铁开通以来,赣州加快推进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抓住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深化大湾区与赣州的合作交流与资源融合共享。与大湾区城市图书馆建立业务沟通与联系,互通有无,是老区特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发展的重要契机。

2022年5月,为建设“书香赣州”,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赣州市委宣传部、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根据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的《关于加强城市书房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赣州城市书房建房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初步构建“十五分钟阅读圈”的基础上,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各县市区创新推进城市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本文以大湾区为视域,参考“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成熟经验,从中寻找启示,并结合赣州的实际情况,推动赣州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书香赣州”。

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之城”建设成就

由政府主导开展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城市集中在大湾区,主要有深圳、东莞、广州三个。“图书馆之城”建设成就显著,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学习借鉴的先进模式。

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成就

深圳“图书馆之城”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市馆为龙头,区馆为骨干,建立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成为图书馆界标杆。《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制定了配套实施细则和基层图书馆提升工程标准,为深圳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21年7月21日,深圳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唯一项目入选《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并向全国推广;同年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这都体现了国家对深圳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充分肯定和更高期望。

东莞“图书馆之城”建设成就

东莞“图书馆之城”建设技术先行是体系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以技术为支撑、政策作保障,以总分馆制为依托,市委、市政府先后对图书馆之城建设作出整体部署和具体安排,按照中心馆—分馆—服务站的形式促进图书馆向基层延伸,形成“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通借通还”服务模式,构建了全市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全覆盖的服务体系。

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成就

广州以立法驱动为突破,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为依据,建立以广州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图书馆为区域总馆,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和其他服务点为延伸的全覆盖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中心馆示范引领作用。广州“图书馆之城”以服务效能为抓手,全面推动以中心馆—总分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馆之城”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广州模式”。

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之城”建设由政府主导,通过地方立法和配套政策为建设保障,以总分馆为抓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图书馆之城”建设主体和建设形态的多元化。

赣州城市书房建设现状

2018年,章贡区委宣传部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推动全民阅读,提出了打造中心城区“十五分钟阅读圈”的年度计划,并从杭州图书馆建设“第三文化空间”及各地公共图书馆打造“城市书房—都市十五分钟文化圈”新型阅读空间中开启了赣州城市书房的建设工作。“城市书房”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食粮”的新期待,推动文化创新的具体举措。遵循资源共享、相互支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基于章贡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现状,推出“城市书房”章贡模式,通过政府主办、政府引进第三方购买服务,助力图书馆与社区、企业等多方共建城市书房。在章贡区城市书房建设的影响下,赣州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陆续建成。自2022年6月起,赣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的城市书房共计26家,该数据采集来源于作者亲自参与的官方工作,全面真实,能够为文章提供较好的研究基础(见下表)。

赣州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数量一览表

覆盖率不高

城市书房建设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打造“书香赣州”,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途径。据统计,赣州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城市书房有26个,其中市区4个、县(市)22个。总体而言,赣州城市书房建设普及率虽然为70%,但覆盖率并不高。城市书房受益群体为周边居民,截至2021年底,赣南常住人口总数约为890万人,当前每个城市书房建设的覆盖人口约3万,共计覆盖人口约42万,占比47%,城市书房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经费保障力度不够

从建设角度来讲,城市书房在前期建设的投入是固定且可控的,每建一个城市书房,图书馆就要增加相应的信息系统建设维护、图书更新、阅读活动的投入。城市书房建设数量越多,图书馆累计投入成本就越高,后期运行维护和管理如没有专门的保障经费,仅靠图书馆一力承担,将会为图书馆带来相当大的财政压力。目前,赣州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普遍存在建设容易,运维困难的问题。以章贡区图书馆为例,每建设一个城市书房需要80万—100万元的经费。如2018年和2019年章贡区图书馆建设城市书房专项经费分别为100万元,但是2020年取消了城市书房专项经费,区财政所承担的运营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书房的电费、水费、保洁、网络及设备维护等费用,城市书房运维举步维艰。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讲,图书馆的运行有着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城市书房建设模式多样,但运行没有相对固定的统一管理模式。如果建成城市书房的后续资金保障不到位,运维就会存在困难,读者使用率和社会关注度也将大大下降。这会让当地政府陷入城市书房建与不建的尴尬境地,城市书房建设将流于形式。

管理人员配备有待提高

赣州目前城市书房服务人员配置方式有多种形式,专职管理城市书房的人员很少,多为合建单位的兼职人员或临时工、志愿者等,绝大多数管理人员未参加岗前培训就上岗服务,人员配置方式存在弊端,人员流失率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低、专业知识缺乏等情况时有发生。以章贡区图书馆为例,政府主办的城市书房由图书馆负责管理,而图书馆本身人手不足,又要分配人员对城市书房进行管理,导致馆内工作人员与城市书房管理人员严重匮乏;社区城市书房由于社区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安排专职的管理员进行管理,导致书屋服务质量下降,服务效果较差;而企业合作的城市书房运营周期与企业业务调整、经营风险等问题挂钩,运营具有不稳定性。一旦企业自身遇到发展困难,将对城市书房运营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企业原先合作的城市书房均处于关闭状态;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公共服务属性不清晰,所配备的管理人员,提供的相关服务质量标准都难以被准确界定,无法保证服务的规范化。

赣州城市书房建设对策

政策推动,保障运维

以东莞“图书馆之城”建设为例,政策推动是东莞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的一大法宝,东莞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探索。赣州城市书房建设是赣州市政府坚持文化惠民、精品共享的惠民系统工程之一,是实现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赣州市委宣传部、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赣州城市书房建房实施方案》,明确了城市书房建设标准、服务规范、日常运行和考核细则等内容,但没有成立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的建设小组,没有设置专项资金,没有对建设的责任分工、经费保障等重要内容进行详细部署。城市书房建设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的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和长远考虑,仅靠停留在图书馆层面的实施方案,没有相应政策和经费文件的支撑是难以实现的。大湾区“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成功经验为赣州市城市书房建设,推动公共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赣州城市书房建设可以考虑优先将城市书房视作基层图书馆,使其作为公共文化设施进入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由财政兜底保障运维经费,保障其免费开放;或将城市书房的运营管理,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给予必要经费,支持其免费开放,确保惠民服务的公益性。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建设城市书房,并实现良性运转,关键在于人才。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城市书房,由于工作人员由社会力量方安排,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运行过程容易出现人员不稳定、工作衔接不畅、专业化服务不高等问题。也就是说,人员问题是大多数城市书房服务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的阻力之一。公共图书馆是专业性较强的公益性文化服务组织,要想推动城市书房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应着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城市书房人才队伍。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强化专业知识培训;二是选拔年轻有活力,具有创新服务意识的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队伍增加新鲜活力;三是引进志愿服务,特别是社区馆、服务站点应大力引进志愿服务,城市书房运营应制定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确保志愿服务长期稳定发展,使志愿服务成为城市书房服务的特色,夯实城市书房的人才队伍基础。

提高社会力量参与质量

城市书房的功能定位秉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建设原则。大湾区“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共性和亮点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从建设标准、建设流程、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对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作出明确要求。赣州城市书房与社会力量共建首先要制定合作共建的标准和服务内容,优化制度设计;其次要对合作社会力量展开市场调查,了解其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实力、声誉以及参与意愿;最后通过设计合理的考核机制,明确标准化建设、项目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优势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创新、创优意识。同时采用动态调整机制,对不能完成考核任务、不能继续按要求运营城市书房的社会组织进行及时引导劝退,确保社会力量参与的质量。

提升服务效能,实现专业化运行

赣州要坚持文化惠民利民,而城市书房能否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文化体验感、幸福感,服务效能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也是全力推进“书香赣州”建设,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最生动体现。城市书房应依托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以总馆为抓手,形成总馆+分馆+服务站(点)模式,建设统一城市书房标准化、数据共享、全面覆盖的技术平台。还应提高图书馆在城市书房建设中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从专业角度制定城市书房的服务规范,调配城市书房的图书资源,指导城市书房的阅读活动,通过考核评估、业务培训、阅读推广、技术融合等保障城市书房的平等、开放和共享服务的公益属性。

建立城市书房,是实现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建设“书香赣州”的重要民生项目,也是建设新型文化阅读空间的潮流趋向。如何解决城市书房建设现有问题,用健全的设施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优质专业的服务质量为市民创建近距离、高品质、优服务的城市文化新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书房的服务效能,是我们仍需继续探索的工作。

猜你喜欢
赣州书房大湾
把自己关进书房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我的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