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水平提高等因素,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比率增多。据报道,全球每年约4%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其中至少有30%的患者在合并至少1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情况下接受了手术。在这类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术后30天死亡率约为0.5%~2.0%,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本期“综述与讲座”栏目特别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方理刚教授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评估和处理”专栏组稿,邀请该领域的资深专家撰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王贵松教授撰写的《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危险评估与处理》主要阐述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定义、危险评估和处理措施,建议对高危围术期心肌梗死患者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对明确诊断的围术期心肌梗死患者应根据心肌梗死类型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权衡心肌梗死可能导致死亡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理刚教授撰写的《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心力衰竭的评估与处理》强调应在外科手术前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术前评估、风险评估,决定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并在必要时给予治疗干预,以期将围术期风险降至最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迪教授撰写的《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高血压的评估与处理》从围术期高血压的定义、危险因素、控制原则和目标、术前评估、药物治疗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强调应在术前、术中、术后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后给出最优判断和最佳方案,使患者在围术期尽量保持血压的平稳,减少因血压波动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死亡风险。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高鹏教授撰写的《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新发心房颤动的评估与处理》对非心脏外科围术期心房颤动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发病率、临床意义及预测因素进行回顾,并结合现行相关指南对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心房颤动急性期及长期的管理策略进行阐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吴爵非教授撰写的《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心脏瓣膜病的评估与处理》对常见的心脏瓣膜病患者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处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临床医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限于篇幅,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本期杂志“综述与讲座”栏目各篇文章。您可登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及本刊官方网站(www.lcnkzz.com)搜索本期杂志。感谢您持续关注《临床内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