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平平
[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医院重点科室的消毒灭菌工作是医院控制感染、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灭菌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1]。脉动真空灭菌器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关键设备,利用饱和蒸汽在冷凝时释放大量潜热,使空腔物品、器械等待灭菌物品处于高温、潮湿状态,经长时间保温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具有穿透力强、灭菌效果显著等优势[2-3]。近年来研究[4-5]发现,在使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中,有湿包现象,此时灭菌包潮气为外界微生物提供进入已灭菌物品的通路,使防止污染的屏障被破坏,湿包取出灭菌器时被视为污染,不能使用,人力、物力大量浪费,不利于消毒供应中心正常工作运行。为降低灭菌物品湿包发生率,本研究通过记录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次数及灭菌过程中发生湿包的频率,分析湿包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湿包的控制方法,现报道如下。
医院使用灭菌仪器型号XG1.HWF-1.45B 脉动真空灭菌器(生产厂家: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工作压力:0.25 MPa(夹套),0.23 MPa(内室);额定工作压力:0.23 MPa(夹套),0.21 MPa(内室);额定工 作真空度:-0.086 MPa。脉动次数:3 次;灭菌/干燥时间:10 min;灭菌温度:(133±1)℃。
湿包分为外包潮湿、包内潮湿两种类型,可采用观察触摸法、称重法判断[6]。观察触摸法:在灭菌周期完成1 次后,取出灭菌包并冷却≥30 min 后,若灭菌包表面有明显水渍或手触摸潮湿,即可判为湿包,多数为外包潮湿。称重法:在灭菌周期完成1 次后,灭菌后灭菌包的重量较灭菌前重≥3%,即可判为湿包,多数为包内潮湿。
通过观察触摸法或称重法,记录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次数及灭菌过程中发生湿包的频率。操作步骤:将待灭菌包按照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说明书进行操作,消毒人员记录湿包发生数。根据灭菌器灭菌原理及消毒人员操作流程对湿包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共2 336 次,包数122 992 个,其中湿包383 个,占比为0.31%。
对383 个湿包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湿包产生因素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拟灭菌物品准备不当(28.72%)、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时干燥时间短/灭菌器下排气通路存在排气故障、不顺畅(15.67%)、蒸汽发生器给出的气饱和度未达到消毒灭菌时气压量值(14.36%)、物品卸载不当(13.58%)、物品装载不当(11.23%)、手术敷料的干燥程度(9.14%)、灭菌器相关问题(7.31%)。
拟灭菌物品准备不当在常见湿包因素中占比最高,为28.72%,主要源于待灭菌物品没有充分干燥、灭菌物品包装时堆叠、包装后无吸水性毛巾、灭菌包过大、过重、一锅次灭菌时装载金属器械较多、灭菌器械托盘排气孔堵塞等。如灭菌前物品没有充分干燥,物品表面有水珠时,灭菌器运行过程中蒸汽遇水发生冷凝反应,易打湿灭菌包,造成内部潮湿;一锅次灭菌时装载过多金属器械,灭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不易汽化,多产生外部潮湿。
解决对策:①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两道防线,确保待灭菌物品灭菌前充分干燥。②将待灭菌物品完全打开(可拆卸物品灭菌前务必拆卸)并均匀放置在灭菌包中,防止物品交叉、重叠后产生大量冷凝水而导致包内潮湿;若有较重物品,在其表层包裹吸水纸/毛巾,有助于水分蒸发。③因灭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易聚集底层器械盒内,灭菌前在器械盒内放置一次性吸水纸,用于吸附灭菌过程中产生的水分。④根据待灭菌物品种类选择适宜带有排气孔的器械盒,灭菌检查排气孔是否堵塞,若有,将堵塞孔道用高压水枪冲洗后充分干燥。
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时干燥时间短/灭菌器下排气通路存在排气故障、不顺畅占总数的15.67%。灭菌器干燥时间短,灭菌室内蒸汽不能完全被蒸发,产生冷凝水易打湿灭菌包,造成外部潮湿。当灭菌器下排气通路受阻时,密封胶条在灭菌高温环境下发生局部软化,灭菌器运行中的压力蒸汽从灭菌室内经密封胶条向外部泄露,致使灭菌室内工作压力不足,蒸汽中含水量升高,造成灭菌包外部潮湿[7]。此外,有资料[8]显示,灭菌器下排气通路故障易诱发夹层进气慢,灭菌室内温度上升较慢,除诱发湿包外,还降低灭菌效率。
解决对策:灭菌前排查脉动真空灭菌器干燥过程是否存在故障;从灭菌器达到预热温度后开始计时,确保干燥时间达到10 min;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尤其是下排气通路、蒸汽管道弯曲处、进气口等易堵塞处,确保消毒工作正常运行。
蒸汽发生器气饱和度是否达到标准是灭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9],本研究结果显示,蒸汽发生器给出的气饱和度未达到消毒灭菌时气压量值占常见湿包因素的14.36%。若蒸汽发生器给出的气饱和度未达到消毒灭菌时的气压量值,易致使蒸汽中含水量增加,设备运行时无法完全进行干燥,易造成冷凝水回流,导致湿包。此外,冷凝水回流,蒸汽发生器水位异常,当超过水位上限时,又易增加蒸汽中含水量,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湿包发生率。
解决对策:灭菌前检查蒸汽压力,若发现蒸汽压力低,检查蒸汽发生器加热管是否损坏。因设备功率、交流电大,开关触点、加热管容易烧损,及时检查、更换加热管,保证蒸汽发生器正常运行是降低湿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正常情况下,设备运行可动态调节蒸汽压力,促使蒸汽压力从蒸汽发生器运送至灭菌室中,若蒸汽压力不足3 kg/cm2,此时脉动真空灭菌器无法正常运行,蒸汽中含有高水量,进入灭菌室后易打湿灭菌包。因此,定期检查蒸汽发生器气饱和度是否满足设备运行压力标准是改善湿包发生的重要措施。
物品卸载不当在常见湿包因素中占比为13.58%。经分析,灭菌后物品未达到完全冷却温度时取出,灭菌包与室温相差过大,表面极易形成水雾,造成外部潮湿;若将冷却后的已灭菌物品直接置于台面,接触面积越大发生湿包概率越大;若卸载后的灭菌包正对室内空调口,包内蒸汽易发生冷凝,造成包内潮湿。
解决对策:明确消毒人员务必严格按照脉动真空灭菌器使用说明书操作,当一次灭菌周期结束后,待灭菌包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已灭菌包,将其置于事先备好的干燥器械中备用,切勿在灭菌包未完全冷却前直接触碰或移动包裹,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当灭菌蒸汽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高蒸汽遇到温度低空气易形成冷凝水,因此打开灭菌器锅门前,应确认空调出风口方向是否与灭菌器锅门一致,若是,调整空调出风口方向。
本研究发现,物品装载不当在常见湿包总数中占11.23%,分析与灭菌包大小、材质有关。试验发现,灭菌包装载过大时易使周围灭菌包贴近炉壁,此时冷凝水易进入灭菌包中,且贴近炉壁侧影响表层湿气散发,易造成干燥灭菌不彻底,影响灭菌效果。资料[10]显示,金属类器械易产生较多冷凝水,当其处于灭菌架上层时,多余冷凝水流至下层易发生湿包现象,降低灭菌效果,本研究再一次佐证灭菌包材质不同,湿包形成率有所差异。
解决对策:按照脉动真空灭菌器标准操作规范灭菌包装载量:≤灭菌锅容量的90%,灭菌包间隙应≥2.3 cm,最上层灭菌包距离灭菌器内壁≥7.0 cm,以上措施均有利于蒸汽穿透,达到良好灭菌效果。对于不同材质灭菌包,可遵循以下原则:①纸塑类包装灭菌物品灭菌时将纸塑面紧贴灭菌器内壁放置。②不同材质灭菌包放置时,将纺织类、管道类等置于灭菌器上层,金属类置于下层。③若含有玻璃容器,需倒放,瓶口紧贴灭菌架,防止潮气进入玻璃容器内部,导致灭菌不彻底。④若有含筛孔容器,将筛孔完全打开后灭菌,以免关闭后造成封闭空间,筛孔内部空间灭菌不完全。
经观察,手术敷料的干燥程度在常见湿包因素中占9.14%,主要包括包装材料、棉布等易吸水物质潮湿,无纺布、一次性纸塑材料等储存不当等因素,多数由于消毒人员操作不当所致。
解决对策:建立消毒人员管理制度,增强专业技能操作,确保完全掌握灭菌知识、熟悉灭菌流程,增强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为灭菌器创造良好运行条件。具体操作如下:①定期对相关消毒人员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规范操作流程培训,采用有奖竞猜等方式培养相关消毒人员学习积极性。②每周对设备规范操作流程进行模拟操作,当消毒人员各项实施步骤均与说明书相同时,根据科室情况给予相应物质奖励。③复制脉动真空灭菌器说明书,分发至每一个消毒人员,便于随时学习,并建立微信群,有助于消毒人员分享工作经验,减少低级错误。④根据实际情况将消毒人员情况分组,采取组间互相监督模式,对日常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如记录设备外部清洁频率,设备运行是否有异味、杂音等,灭菌时机房温度是否合适,及时清理灭菌室污物等。
灭菌器相关问题在常见湿包因素中占比为7.31%,经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①冷凝器损坏。脉动真空灭菌器中板式换热器主要冷却灭菌室中排放的蒸汽,若冷凝器损坏,在灭菌器抽真空干燥过程中产生极限负压,促使冷凝水进入内室,造成湿包。②蒸汽管道不通畅。既往研究[11]显示,蒸汽管道不通畅,冷凝水排放受阻,聚集在管道内,易发生逆流上升至灭菌器内室造成湿包。本研究试验过程中发现有类似原因,猜测源于蒸汽管道堵塞后,灭菌器内蒸汽压力过低,使灭菌器运行过程中蒸汽不饱和,冷凝成水,造成灭菌包外部潮湿。
解决对策:定期检查脉动真空灭菌器是否存在故障,包括冷凝器是否正常运行、蒸汽管道是否通畅、清洗灭菌器过滤器/气动阀门/单向阀门等,每周至少检查1 次。若管道出现堵塞,将500 mL 洗石水倒入管道以清除污垢;真空泵检查方法:将设备设置为手动抽空模式后,打开真空泵气动阀门、抽空阀门,若3 min 真空泵的极限真空达到-0.086 MPa,则完好;定期清理水阀可保持灭菌器内水分畅通,过滤蒸汽中多余水分,使蒸汽始终处于饱和状态,维持设备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脉动真空灭菌器共灭菌2 336 次,湿包发生率为0.31%。经观察分析,湿包发生常见原因中,拟灭菌物品准备不当占比最大,可采取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灭菌前物品规范性,制定管理责任制度并落实相关措施降低湿包形成率,保障灭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