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园,卢祖能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慢性脱髓鞘性神经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进行性四肢无力,深、浅感觉减退,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等症状[1]。CIDP 的一线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血 浆 置 换(plasma exchange,PE)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等[2]。因为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疗效迅速,IVIg 被认为是CIDP的首选治疗。目前关于IVIg的治疗机制尚不确切,本文综述了IVIg 的作用机制和治疗CIDP 的可能机制的相关研究。
Ig 是指由浆细胞(效应B 细胞)分泌的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仅存在于血液和B 细胞膜表面。人类体内有IgG、IgA、IgM、IgD和IgE5种类型Ig,主要由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因重链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IgG 约占75%,是先天性免疫系统抵御感染的重要机制,也是IVIg的主要成分[3]。
Fc 受体(Fc Receptor,FcR)是表达于免疫细胞膜上用于识别Ig抗体Fc段的特异性受体。根据Fc受体表达细胞及识别抗体类型的不同,FcR主要分为FcγR、FcαR和FcεR 3种类型,其中免疫细胞上的FcγR通过与IgG抗体Fc区域结合启动免疫细胞应答功能,如炎症介质的产生、抗原呈递作用、吞噬作用及细胞毒性作用等[4]。
临床上使用的IVIg 具有广谱病毒和细菌的IgG 抗体,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提高患者血液中IgG水平,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2 种功能,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原发和继发的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免疫治疗[5-7]。IVIg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其治疗效果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不同的疾病,IVIg的作用机制不同。在免疫缺陷疾病中,低剂量IVIg 可用作替代治疗;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定期给予低剂量IVIg 可替代抗体;对IgG血浆浓度降低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IVIg可以为机体提供保护性抗体,直接与细菌或病毒的微粒体和微生物毒素相结合中和病原体[8]。IVIg不仅可以补充抗体,还可以刺激免疫反应,促进机体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启动和调控免疫应答[9]。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中,大剂量的IgG可用于免疫调节治疗。一个IgG抗体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为F(ab')2 和Fc 两部分,其免疫调节作用主要依赖于识别特异性抗原的F(ab')2片段和与免疫细胞FcγR结合的Fc片段[10]。
2.2.1 F(ab')2片段的作用机制 F(ab')2片段的抗原识别区可与致病性自身抗体结合,中和致病性循环自身抗体[11]。IVIg制剂来源于人类供体大池,正常人血清中含有独特型自身抗体,可与致病性自身抗体的抗原结合区F(ab')2 结合,阻止其与抗原的相互作用。例如,IVIg 中的F(ab')2 片段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与抗神经节苷脂GM1 抗体结合,阻断其与GM1 的反应,抑制髓鞘脱失,缓解患者症状[12]。此外,IVIg可抑制补体级联反应。大剂量的IVIg还可通过与靶向相关复合物结合,增加其溶解度使之更易清除,进而抑制补体级联反应。IVIg还可以通过Fc部分抑制补体,控制细胞溶解。
2.2.2 Fc 片段的作用机制 Fc 部分可以与多种免疫细胞上的FcγR 相结合,包括兴奋性受体(FcγRIA,FcγIIA,FcγIIC 和Fcγ IIIA)和抑制性受体(FcγRIIB),进而可激活或抑制多种不同的免疫机制[13]。大剂量IVIg可竞争占据巨噬细胞的Fc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吞噬作用,保护周围神经的髓鞘损害[14]。此外,IVIg的Fc片段可封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Fc 受体,避免其与自身抗体相结合,抑制细胞活性,减少各种细胞因子产生和炎症反应[15]。另有研究表明,IVIg可上调抑制性受体FcγRIIB,降低免疫细胞活性,控制自身免疫反应[16,17]。新生的Fc 受体(neonatal FcR,FcRn)为IgG 的保护性受体,可双向转运IgG,延长血浆IgG在循环中的半衰期,维持血清IgG水平。高剂量的IVIg可饱和FcRn缩短所有IgG半衰期,包括致病性自身抗体[18]。Fc 还可直接抑制补体级联反应。补体激活途径通过活化C3为C3b形成C5转化酶,促使C5分解为C5a和C5b,C5b与C6、C7、C8、C9形成大分子C5b6789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破坏靶细胞膜[19,20]。有研究证明,IVIg的Fc段可与C3b特异性结合而使其失去活性,抑制补体活化和补体级联反应,阻止补体介导的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21,22]。
有临床研究表明,IVIg、PE 和糖皮质激素在短期内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此外,IVIg 的长期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肌电测量结果和生活质量[23]。IVIg 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Tackenberg B等[24]的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CIDP患者在单核细胞和B细胞上表达较低水平的FccRIIB,经IVIg 治疗2~3 周后表达水平显著上调,部分恢复抑制性FcγRIIB 表达受损的情况。Dyer WB等[25]的研究表明,IVIg可有效控制与CIDP相关的炎性细胞和调节指标,如炎性CD16+树突状细胞的减少和临床评分的改善相关;IVIg 治疗后,卵泡辅助性T 细胞减少,Treg 细胞的循环和活化增加,幼稚B 细胞的抑制和调节标记物增加。Dyer WB 等[26]分析了IVIg 治疗前后CIDP 患者的T 细胞亚群情况,发现长期使用IVIg 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可降低针对PMP-22和P2-抗原的自身反应性T 细胞应答。由此可见,在IVIg 对CIDP 的治疗过程中,单核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均有参与,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抑制T细胞迁移和调节抗原呈递能力。
Créange A 等[25]的研究表明,CIDP 患者输注IVIg 后,表达ICAM-1的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能与ICAM-1表达降低后炎症神经病中免疫细胞的迁移能力随之降低有关,以抑制炎症反应。Ritter C等[28]在一项研究中检测了IVIg使用前后,CIDP患者血清中B细胞活化因子的水平,发现该细胞因子在CIDP患者中的血清浓度明显升高,经大剂量IVIg治疗后可恢复。Richard A等[29]在研究中对CIDP患者全血细胞进行基因芯片测序,发现对IVIg 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在IVIg 治疗后ICAD,PAK2 和TNF-α(P=0.039)基因表达减少,这3 个基因均与TNF-α信号通路相关,所以TNF-α途径可能是CIDP 中IVIg 调节的主要免疫途径。此外,IL-17也可作为IVIg对CIDP治疗反应的预后指标[30]。
Keller CW等[31]的最新研究表明,对IVIg治疗有良好反应的CIDP患者的血清补体激活产物水平不受IVIg的调节。目前关于IVIg 对CIDP 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有限,可能是中和致病性抗体、结合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减少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的发生、中和免疫细胞受体等综合反应的结果。
综上所述,本文回顾了IVIg 治疗免疫疾病的作用机制,并强调了目前与CIDP 相关的机制研究。在不同的疾病中,IVIg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在免疫缺陷疾病中以免疫替代为主;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病中以免疫调节为主。目前关于IVIg对CIDP 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后续更多的治疗机制将被发现和证实,并且在明确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2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