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对策研究

2022-11-28 02:02仲继燕
云南化工 2022年2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生活

仲继燕,王 博,仇 伟

(1.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 江津 400041;2.山东省泰安英雄山中学,山东 泰安 27102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日益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许多城市生活垃圾正以每年9%~10%的速度增长,面临“垃圾围城”的危机[1],这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卫生。2016年12月21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的重要论断。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继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之后,北京、杭州、深圳等多座城市也相继将垃圾分类提上日程。如今,“垃圾分类回收”已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门话题。

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

1)垃圾分类回收能更好地实现垃圾资源化

生活垃圾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可以回收利用。例如,1 t 废纸可再造 700 kg 好纸,可使17棵大树免于砍伐,还能减少生产纸浆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1 t 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 1 t 很好的铝块,相当于采 20 t 铝矿;1 t 废玻璃可生产2万只 500 g 的玻璃瓶;1 t 废塑料可回炼 600 kg 柴油,等等。

2)减少环境和生态危害

合理规划和实施垃圾分类是一个熵减过程,既能避免大范围侵占土地,也能防止因垃圾混合处置不当带来的次生环境污染。例如,填埋在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焚烧的废塑料可能会产生二噁英等致癌物;含有汞或铬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通过雨水的淋溶,污染地下水;等等。重金属污染对人的危害特别大,例如,20世纪震惊世界的“痛痛病”和“水俣病”公害事件。

3)减少垃圾处理费和设备消耗,降低处理成本

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较高,经过垃圾分类回收后,部分垃圾作为再生资源重新投入生产,不仅大大减少了最终需处理的垃圾量,而且也降低了垃圾处理设备的消耗和费用,相应的工程费和运营费也减少。

2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措施

日本、德国、瑞士、美国等国家在垃圾治理上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技术,逐步实现了垃圾分类回收和稳定的低水平垃圾产生量。

瑞士政府颁布了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法规,并制定了严格的垃圾回收制度,形成了垃圾分类回收国策。通过不断地知识宣讲、教育和督促,瑞士在垃圾资源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现在乱扔垃圾的现象大幅减少,被认为是世界上垃圾综合处理利用做得最有效、最彻底的国家。历经三十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大多数瑞士人已形成垃圾分类态度和习惯,但少数投机取巧、心存侥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瑞士各城镇设有垃圾检查员定期对辖区内的垃圾开袋抽查,对于少数将所有垃圾扔进一个袋子里的人,检查员会从垃圾中找到“蛛丝马迹”,设法联系到当事人并给予提醒,绝大多数人都能在接到提醒后加以改正。

日本被称为垃圾分类最严格的国家,主要分为资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粗大垃圾,每类垃圾有严格细分并有固定的回收时间,如果乱扔垃圾,“不法投弃”,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判刑。日本的垃圾处理站称为“资源循环站”,回收的资源垃圾包括纸质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等,经过分类处理后变废为宝,分类后的纸制品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塑料类被送到工厂重新生产成产品;可燃垃圾处理后用于火力发电;无法利用的垃圾会粉碎、焚烧,最后填埋。日本垃圾分类始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谁污染谁付费”的收费制度和规范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在德国,垃圾分类写进小学课本,孩子们从小接受系统性的垃圾分类实践学习,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的集体意识。德国还通过立法禁止随意丢弃和处理垃圾,居民不按照分类要求丢弃垃圾,将受到高额罚款,且个人的社会信誉也会受到影响。为让居民熟悉正确的垃圾分类原则及投放要求,德国政府每年会制定新的垃圾分类手册和垃圾清运日历,清楚地告知民众不同垃圾的管理方式和收垃圾的时间。在奖惩政策的激励和全民参与下,德国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5.6%,资源化利用率高达88.2%,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2]。

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1)垃圾分类过于粗糙

我国城镇街道垃圾桶主要是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造成大部分危害性垃圾和普通垃圾混合回收。这种粗犷式垃圾分类难以充分利用垃圾中的有效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垃圾后续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2)居民尚未建立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

长期混合投放的丢弃方式下,我国的绝大部分居民仍认为垃圾分类、回收、和后期处理都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广大群众缺乏垃圾分类投放的主动参与行动和意识。此外,分类投放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和不便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公众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不足。大多数居民根本不理这个茬儿,垃圾胡乱扔。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成为了一种摆设。而垃圾桶倒是“表里如一”,内外一样脏。

3)监管不到位

我国城市的垃圾回收设备和监管都较为落后,直接影响了垃圾回收处置的效率。尽管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但是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加速跑”的同时垃圾分类回收缺乏系统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治约束,缺乏政府主导的相关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关于不同地区垃圾分类指导方案不明晰,后续分类回收处置、监督管理工作尚未到位,导致出现多数垃圾分类终端虚有其表,公众意识淡薄、参与度不高,无法实施垃圾有效分类、资源化管理[3]。

4)智能化技术市场不完善

我国一些城市尝试运用“互联网+”推动垃圾分类回收的治理体系,如网上预约回收可利用收资源,垃圾分类投放兑换积分等激励机制,但受众面窄,覆盖面不全,持续性不足,尚未进入“智能化”。如何规范垃圾市场无序状态,准确定位“垃圾去哪里了”,实现垃圾信息化管理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智能化管理的难题。

5)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垃圾管理仅重视分类投放一环,缺乏分类投放后期的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系统。后端“散乱脏”直接导致收运效率低下、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等弊端。由于分类收运能力不足,即使居民进行了垃圾分类投放,后续收运也是“一锅烩”,使“前端分类”工作丧失意义。

4 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

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民众明确垃圾分类知识,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生活垃圾分类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对于公众的宣传教育,一方面,应注重基础性。将“不乱扔垃圾 分类投放 资源利用”的理念纳入各级学校教育,让每一个人从小接受垃圾分类并参与实践练习,形成回收利用等环保理念和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应注意针对性。为不同阶层的人员确定合适的宣传引导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制作不同文字的宣传材料,可以充分利用电视、网站、公交车、地铁等载体宣传,同时使宣传品寓教于乐、老少皆宜。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全社会人人动手,使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在更广泛的空间得到推广。

2)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和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在垃圾分类立法方面,发达国家多采取强制性立法措施,而我国目前以鼓励性措施为主,国家和地方法规中对垃圾分类的强制性要求相对不足。我国垃圾分类试点试行多年来收效甚微,重要原因是没有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和垃圾分类制度。政府要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活垃圾分类手册、强制垃圾分类的法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如北京、上海这类国际性大都市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先“宣传教育 督促责改”,后执行“丢垃圾付费 乱扔罚款”及“分类奖励”等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形成以法治为基础、奖惩并重;政府推动、人人参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3)使用垃圾分类回收智能化装置

我国广大民众普遍缺乏自觉分类回收垃圾的方法和习惯,垃圾分类工程浩大,需要花费政府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投入以及全民的参与意识和行动。针对我国民众多、垃圾多的特点,使用垃圾分类回收智能化装置,方便市民识别垃圾分类,提高民众参与积极性,提高国民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4)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政府应在财政投入上加大扶持力度,配套改造和更新城镇居民小区垃圾收集点,增加垃圾收集处置中心的建造,规范回收的操作流程,尤其是规范后期的垃圾处理和利用,增强“前端分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加工处置企业给予支持和帮助,给予垃圾收集的从业人员更多的培训和引导。建立奖惩机制,一方面对没有分类和乱扔垃圾者给与罚款,另一方面对资源回收相关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补贴。

5 结语

联合国倡导全世界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发起了“绿色行动”;瑞典为鼓励全民参与垃圾分类,专门设置了“保持洁净瑞典日”;德国设有垃圾分类的“环境警察”;很多日本人以“使用再生纸”为荣。全球正在行动,致力于最大化地消减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环境影响,实现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虽然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生活垃圾分类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长期宣传教育和依法推动。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生活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