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向思燕
“十三五”以来,龙山县400多名优秀毕业生考入全国知名高校;第一职业中学入选湖南省楚怡职教“双优”中职优质学校和优质专业项目建设单位;龙山教育共获得15项国家级、300余项省州殊荣;教育信息化、课题管理工作典型经验分别在全国、全省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翻开龙山县教育发展的答卷,亮眼的成绩背后详细记录着龙山教育的奋进历程,书写着龙山教育人的使命与担当。
近年来,龙山县借助长沙市对口帮扶“东风”,加快补齐教育短板,从优化教育布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修炼“内功”,通过“外引内炼”的模式,促进龙山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化布局,家门口建起好学校
美观大气的校园、气势恢宏的教学楼、庭院式的绿化环境……走进城郊龙山县华塘芙蓉学校,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校园让人眼前一亮。
“学校前身华塘中心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校园面积不足30亩却容纳18个教学班的学生就读。近年来,伴随龙山县城镇化的飞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面积狭窄、条件落后的校园难以满足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求。”华塘芙蓉学校副校长张雪梅介绍。
2021年9月,投入1.016亿元、占地60亩的华塘芙蓉学校建成使用,成功化解周边8个小区孩子“入学难”的问题,极大缓解了中心城区学校的学位压力。“先进的多媒体一体机、设备齐全的功能室,让孩子们对学校流连忘返,家门口的好学校也赢得了家长的一致青睐。”张雪梅说。
华塘芙蓉学校是龙山县近十年来城乡学校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龙山县围绕实现“上好学”推进“五大建设”,着力解决县城“挤”、农村“弱”问题,积极推进城区学校扩容,共投入23亿元新建城区中小學校5所、幼儿园4所,改扩建城区学校5所,全县净增学位23690个。
强化师资,帮扶搭建“成才梯”
今年9月,龙山县思源学校美术教师李敏迎来教职生涯一个新的起点,她主持的“李敏小学美术工作室”正式获得了省教育厅首批“湖南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授牌。依托这一平台,她将和省内79名美术教师一起,共教共研共享,带动更多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一名普通美术教师到省级名师,李敏的从教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以前上美术课,习惯照本宣科讲解美术知识、作画技巧、作品结构,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李敏告诉记者,“得益于一次长沙、龙山教师共同开展的主题研修活动,专家从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板书内容提出了详细具体的建议,为我之后的教学打开了新思路。”
“2014年以来,学校和长沙明德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挂职交流、名师送教、跟班学习等方式,先后培养了一批学校行政管理干部和优秀的骨干教师。”龙山县思源学校校长石绍明介绍。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长沙市持续对龙山开展“造血式”帮扶,帮助龙山教育破解基础设施、教育理念、人才缺乏等发展“瓶颈”,一批批教师将自己化为桥梁,连接长沙和龙山,把“长沙经验”运到山区课堂。2019年以来,长沙51所名校与龙山51所学校“校校结对”帮扶,培训教师5562人次。
“十三五”以来,该县累计开展国培、省培、州培、县培、校培等混合型培训200余次,累计培训教师8万余人次,实现师训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安排300余名农村青年教师参与“青蓝工程”,为农村优质师资储备种子。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张光柱,全国优秀教师石俊英、向嘉慧,全国少先队大队优秀辅导员蒋贻俊,全国劳动模范、特级教师田顺江,全国农村优秀校长王维春等先进人物。
服务升级,多元课程促成长
“呜呜呜……呜呜呜……”11月9日,高亢的牛角号子响彻校园,在铿锵有力的鼓点声中,龙山县白岩书院小学师生跳起了“摆手舞”,把土家族劳动、生活的场景演绎得美轮美奂。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龙山县白岩书院小学从本土文化汲取育人的养分,赋能学生成长。”校长向邦勇告诉记者,该校聘请专家开发了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将民族器乐、土家山歌与音乐教学融合;将摆手舞、土家游戏与体育教学融合,让民族文化融入课堂,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厚植爱国爱家情怀。
在龙山县茨岩塘中心小学,学校开辟20余亩的劳动实践基地,为四、五、六年级学生开设劳动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周由专职教师组织开展一节劳动实践课。同时,学校遵循“学生意愿、个性差异”的原则,开设了篮球、诵读、书法、舞蹈、棋类等17个兴趣班;并通过学校4D影院赏红色电影,科技赋能上好爱国主义教育必修课;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龙山县各校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充实课后服务,为满足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通过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乐园,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特长,真正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