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点火升腾直冲苍穹,当梦天实验舱展开双翼自由翱翔,这是梦想照进现实,这是梦想绽放的结果。所有参与梦天实验舱研制工作的人眼中饱含热泪,心中饱含深情。日夜相伴的十年,矢志奋斗的十年,追光逐梦的十年,在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计划经理刘慧颖脑海中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T字构型浮上纸面
2011年,国家正式启动空间站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作为载人航天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担了空间站总体方案、实验舱Ⅱ(即梦天实验舱)方案论证和电源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八院结合国内优势力量,发挥高校联合效能,专门成立八院空间站系统方案论证工作组和电源关键技术攻关工作组,集合具有丰富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经验的专家队伍、全院各单位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同时融入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新锐力量,组建成立了两支专门的队伍。
在空间站总体方案论证上,“技术领先”“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三个关键词一直萦绕在团队成员的脑海中。刘慧颖告诉记者,经过近两个月的集同工作,数次的专家审查把关,T字基本构型空间站浮出纸面,和谐统一,稳稳地飞行在太空,宛如给中国梦插上了翅膀,极好地诠释了“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获得了工程总体的认可,被工程采纳使用。
“梦天实验舱所采用的四舱嵌套式构型,外观上与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比例相当,整体上和谐统一,共同支撑起T字基本构型的稳定飞行姿态。”刘慧颖介绍,内观其里,梦天实验舱的四个舱都功能突出,做到了物尽其用,发挥最大效能。
据刘慧颖介绍,梦天实验舱工作舱是为航天员提供了近14平方米、2米层高的梦工场工作室,这里有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和锻炼空间,还拥有13个舱内试验机柜,数量最多。货物气闸舱在不足4平方米、高不足2.5米的空间内,配置了赋形设计的导轨滑移式自動外舱门,安装了可两级伸出,还可以90°转弯的载荷转移机构,实现了货物自动进出功能,可以减轻航天员携带载荷出舱的工作压力,解决了大尺寸载荷无法气闸出舱的难题。
“载荷舱,顾名思义,是安装载荷的舱段。两块展开式暴露平台和一块内嵌的固定式暴露平台的设计,有15平方米,可配置数量众多的舱外暴露载荷点位,有效地利用了空间,极大拓展了应用能力。”刘慧颖继续介绍,资源舱作为资源中枢,三舱统一化设计,保持了与问天实验舱同样的平台配置。近30个载荷挂点虚位以待,具备更强大的科学和应用能力,为空间站成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本计划走到底
作为工作体量巨大、接口关系复杂的最大的航天器,为确保研制工作有序开展,必须在方案阶段就“起好步,开好头”,在继承载人航天20年成熟工程研制经验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梦天实验舱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一支全面的工程研制队伍,落实了技术和管理职责,覆盖总体设计、研制生产、总装、测试、试验及发射场的全阶段全流程工作,一张蓝图画到底。
“我们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项目管理工具为抓手,策划了梦天实验舱全周期项目管理工作。2012年底,由一个总册加10个分册的梦天实验舱全周期项目管理手册、全周期技术流程和全周期工作项目分解出炉,作为顶层文件,开启了工程研制的第一步,建立了良好的研制工作管理基线。”刘慧颖说。
其实,在方案阶段、初样阶段,都进行了规范化的过程管理。“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召开月调度会、专项调度会,落实到每周工作安排上,精心落实和闭环,项目管理人员时刻战斗在一线,最及时地把握现场进度,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工作过程中质量管控到位,风险动态管控。”刘慧颖说。
2021年的春节,梦天实验舱开始了正样阶段工作。刘慧颖告诉记者,研制队伍将两年研制计划细致安排到了天,每个专项计划细化到工序和小时。这一年的劳动节后,总体研究室竖起了一块倒计时工作显示屏,梦天实验舱全面进入了倒计时工作状态,开启了战斗模式。研制过程中,一本计划走到底,狠抓短线,严格按照日计划进行刚性管理。靠着队伍的顽强作风,硬是将别人眼中的“置信度低”的日计划,变成了真正的日作业计划,确保了每一个重大节点的按时完成。
“目前,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确定入选中国空间站。”刘慧颖表示,中国空间站将是一个全球性开放的平台,是持有合作和开放态度的人类太空之家,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在构建外层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彰显中国智慧,发挥中国力量,作出中国贡献。
(摘自《光明日报》崔兴毅、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