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理工科大学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色之路

2022-11-27 07:32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景云
奋斗 2022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景云

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发端于“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时期的马列教研室,具有光荣的办学传统,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积淀了深厚底蕴。哈工程是国内首批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体系日益规范,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各级政府部门、国防军工行业和高校培养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科人才,走出了一条理工科大学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色之路。

坚持超常规建设理念,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切实把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学校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2018 年11 月,学校党委出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推出“315”超常规举措,即“3年行动计划、10条特区政策、5 个专项项目”,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学校自筹资金给予思政课教师人均每年2万元的专项补贴(省内第一家且额度最高),职称评聘“三单”(单独标准、单独指标、单独评审)、增拨专项建设经费支持等一系列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注重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强化学科内涵建设。一是加强学科方向团队建设。每个学科方向形成了第一、第二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完整梯队结构;进一步明确每个学科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特色与优势,以项目带动聚焦性、有影响力的成果产出。二是强化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学院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150余人,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生120余人,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生70余人,研究生招生比重逐年增加。学院严格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科学设置培养方案,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规范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强化日常管理。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本科毕业生进入高水平大学深造的比例稳定在60%左右。三是打造学科建设支撑平台。每年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牵头成立黑龙江省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加强省高校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德育与青年心理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注重提升学科服务社会能力。2019年,学院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宣讲团,每年确定不同宣讲主题,开展基层理论宣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建设方案》的落地实施,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学院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省委教育工委评价指出,“315”超常规举措充分体现出哈工程党委更高的政治站位,为全省高校抓好思政课建设树立了标杆和典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后,学校党委常委会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结合学校实际,讨论了贯彻落实意见,特别强调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315”政策支持基础上,坚持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减,继续坚持超常规理念,落实超常规举措,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政策支撑,激发学院内生动力,推动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综合改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首要标准就是看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必须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思政课,心怀“国之大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话题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这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释疑解惑的能力,思政课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学校党委2015 年正式提出思政课“两分两专”(分课论治、专题教学、分段主攻、专家授课)教学综合改革思路。一是通过分课论治,实现各门思政课精准锁定各自的教学目标。对于各门课程,分别梳理形成教学目标导图,并按照教学目标导图以学时为单位落实到每堂授课内容中。二是通过推行专题教学模式,使之成为思政课教师的普遍授课方式。专题教学关注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关心学生的思想困惑,切合社会思潮,突出专题内容的释疑解惑功能。三是通过分段主攻,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不同学术背景优势。组建教研团队,合力攻关,实现教师科研与教学双轮驱动,持续不断地推动教师集中精力将专题内容吃透、讲深。四是通过专家讲授,推动教师成长发展,打造专家型思政课教师。“两分两专”教学综合改革突出思政课的释疑解惑和价值引领作用,推动了“内容为王”与“方法为要”相结合,进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三位一体”紧密结合,成效明显。2019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入选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获国家“线下一流课程”;2021 年,“形势与政策”课入选黑龙江省线下一流课程。与此同时,学院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一是首批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依据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和学校“三海一核”特色办学优势,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面向全校开设“海洋权益与中国”“极地探索”“海洋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纲要”4门思政类选修课,积极探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近年来,哈工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谋划思政课改革思路,在宏观层面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顶层设计,在中观层面推动思政课“两分两专”教学综合改革的组织管理与协同配合,在微观层面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和工程化方法,力求从制度和机制上“紧一紧”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关键控制点的“螺丝扣”,并探索提出对策方案,着重解决思政课教学目标不清、内容缺乏亲和力等针对性的问题,增加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外在压力,着力解决课程考核环节的教风和学风问题,有效提升思政课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提升教师队伍专家化程度

思政课教师释疑解惑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当前,思政课教师释疑解惑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思政课质量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校际竞争的主要瓶颈。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师内生动力、提升释疑解惑核心能力,是一个普遍性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学校抓住思政课教师这一关键,下大力气培育思政课教师“专家队伍”。一是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针对思政课师资招聘所面临的压力,在“315”超常规举措的基础上,学校出台《2019—2020 配齐哈尔滨工程大学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实施方案》,继续加大思政课教师引进力度,新增专职思政课教师近30 人。二是以规范化和常态化的制度建设为基础,强化思政课质量管理。学院认真执行新教师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集中命题制度、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等制度,制定并实施了《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管理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听课制度》《思政课教师专项补贴发放细则》《思政课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健全完善思政课教师岗位业绩津贴发放、评优奖励等制度,建立优秀成果培育资助体系,切实激发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利用“示范课堂”、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实现教学练兵常态化,着力夯实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积极培育教学能手。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打造具有哈工程特色的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平台。学院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引导思政课教师将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重点,聚焦于思政课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教学能力的提升聚焦于释疑解惑,科学研究服务于释疑解惑,为讲好思政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学院支持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开展国内外访学研修,强化研修效果考核;与国内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平台,加强学术创新能力培养;鼓励教师以参加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研究的方式,把握学术前沿动态;组织全员实践研修和相关学习培训。2015年以来,学院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9次;依托已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讲坛”“校友回家论坛”“思政课工作坊”等交流平台,每年邀请国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知名校友到校讲学……这些举措有效激发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活力,开阔了学术视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哈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始终以赶考和答卷的姿态,找准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参照系,以“比学赶超”的精神全力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
初等教育学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