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蔼珠
(抚顺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 抚顺 113005)
医疗废物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多种传染性和放射性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水、土壤、空气等造成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实行了相应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但现阶段还不够充分,没有得到有效实施。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人们对更有效地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的关注与日俱增。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医疗废物的管理水平,促进环境健康发展。
医疗废物是指传染性、有毒和其他危险废物,这些废物的管理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分。病人住院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和固体,以及实验室的垃圾可能会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潜在风险。医疗机构有很多科室和员工,每天都要收治大量病人,产生大量垃圾,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要积极明确废物种类,严格执行相关要求,确保安全处置,精细管理和源头控制。一般医疗废物的种类包括:第一,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一般是含有可传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医疗废物,并且通常包括患者血液物品、体液、营养液、病原体样本、使用后的一次性药物和生活垃圾等。第二,病理废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人类排泄物或练习动物的遗骸。通常情况下,诊断和治疗会导致胎盘、医学实验室动物组织和尸体等组织的出现。三是化学废物。包括有毒、易燃和爆炸性化学品、水银血压计、水银温度计、废气过氧乙酸等。第四,损伤性废物。对人体有害的医疗器械,如金属铸件、玻璃、试管等。第五,医药废物。超过正常使用寿命的药物,如抗生素和血液制品,或经改性或受感染的药物。
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活动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或液体废物,如人畜诊断、实验室测试、处置、预防疾病等。主要有传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急性无机废物、医药废物、遗传性污染物、化学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等。由于医疗废物携带的细菌数量非常巨大且具有多样性,比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物更危险,容易引发空间感染,急性感染,交叉感染和隐性感染。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医疗机构在开展各种治疗活动时需要使用不同的医疗用品,而由此产生的医疗废物越来越复杂多样。对于不断增加的医疗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现时医疗废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力资源进行移交、登记、转运等。此外,由于医疗废物与有关人士经常接触,引致人身安全问题的可能性较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了满足卫生部门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更有效、更安全地处理医疗废物,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
医疗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易燃性、反应性等危险特性。短期急性风险主要与急性中毒有关,长期潜在风险主要与慢性中毒、致癌、营养不良有关,还会造成地下水的突然变化和污染。医疗废物对环境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它们在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中的迁移、滞留和转化。首先,空气污染主要表现为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在风中漂浮的颗粒物等。其次,水污染主要反映在直接倒入河流,或经雨水直接流入河流,会使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破坏水的生态平衡、传播疾病、污染地下水等。第三,土壤污染主要表现在占用土地。有毒物质渗入土壤,杀死土壤微生物,造成土壤退化。第四,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设备感染,可能会损害皮肤,造成感染。感染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口腔、鼻子和血液传播,最终导致人体感染[1]。
(1)鉴于我国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的现状,最典型的问题是分类不明确。由于生态意识不强,日常工作懒散,医院管理部门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医疗废物管理缺乏认识。像滴管和手套这样的传染性废物会意外地与生活垃圾混合,并被扔进垃圾箱,导致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由于病人及其家人对医疗废物一无所知,所用的卫生棉条和纱布被扔进垃圾箱,清洁工人实际上把它们当作生活垃圾,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实习人员在进入医院前,很少遇到医疗废物的规范分类,对医疗废物分类了解有限,实际实施医疗废物分类需要很长时间。在使用医疗废物容器时,为了节省管理费用,医护人员会储存大量医疗废物,储存时间过长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滋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
(2)基层医院的职员并没有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根据医疗废物分类表,医疗废物可分为传染性、病理性、外伤性、医疗性和化学性废物。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收集和处理方法不同。由于医院缺乏严格的分类和集中回收,各种医疗废物混杂在一起,可能导致处置不当。
(3)基层医院护理中心只集中处理一般的传染及危险废物,而其他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导致存在安全风险,所有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基层医院医疗废物临时贮存期限一般超过规定期限,贮存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这将导致医疗废物外流和盗窃等社会危害。一些医疗机构并没有分开存放医疗废物的地方,这些废物与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交叉感染,导致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大。在偏远地区和小型医疗机构,使用专用车辆和人员的交通费用较高,即使有专门的运输车队,也没有一个完整且合理的运输过程。
由于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处理设备比较单一陈旧,导致医疗废物处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含氯化合物不适宜燃烧,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一些地区在初始阶段虽然是分类回收的,在燃烧处理过程中又混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收集分类的效率。现阶段,我国医疗废物处理设备研发不多,可动用资金市场有限,成本高。
医护人员、卫生人员等有关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认识不够,对分类、处置流程不熟悉,所以各种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被混合在一起运输。此外,不同岗位的新员工对暴露在外的医疗废物的分类和集中回收并不了解,关于医疗废物的法律和条例不明确,可能导致医疗废物渗漏和混合堆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废物管理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有关人士必须制订符合现实的管理法规。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但为了保证管理质量,建议各医院,特别是三甲级大医院,需要根据自身医疗废物的产生特点完成管理任务,建立相应的综合管理体系。要求卫生部门拥有一个对应的管理岗位,明确规定责任人和法律代表。特别是医院内部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医疗废物处理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处理问题,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此外,通过开展不定期执法检查,杜绝相关人员的侥幸心理,积极建立完备的监察机制,积极宣传对不符合规定的医疗废物操作和运输的处罚,建立管理体系,优化医疗废物管理的质量。在建立这种制度时,有关人员应合理调整其对公平的道德要求。一方面,保障制度必须足够完整和公平。另一方面,必须公开,保障公众的参与度,实现权利义务统一的最终目标,实现利益平衡[2]。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监管,财政、环境、卫生及运输部门需要监管整个收集过程,对医疗废物的安全运输和处理进行依法监督,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彻底检查,有效处理医疗废物。明确医院、运输、仓储和处理岗位的职责,实施运输许可证制度,合理储存和处置。组织医疗废物管理档案,确保相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加强公众监督,提高公众对医疗废物危害的认识,加强媒体监督,发现违规行为,鼓励公众成立医疗废物管理研究小组或民间团体,鼓励公众提出对关于医疗废物问题的建议,积极举报违法行为,并提高公众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医疗废物处置问题。
医疗废物在处置前必须进行分类,采用黑色和黄色塑料袋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开收集,使用特殊的包装材料标记,最后进行运输处置。含有特定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性废物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传染,医院在运送传染病患者或接受隔离治疗的人途中,使用一些独立生活的物品或在抽血过程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均可能会携带病菌。进行医学实验的动物尸体和人类粪便属于病理性废物。医疗工作中使用的医用针、输液管、玻璃试管都是危险废物。超过保质期、变质或损失的药品被视为药品废物。此外,一些有毒化学物质,例如水银温度计、水银血压计、过时的化学试剂等,都是化学废物。这些是医疗废物分类的一些标准,在处理过程中必须分组,并密封在指定的包装内,在包装上贴上标签,并具体说明医疗废物的日期、部门和分类。此外,医疗废物必须经包装检验合格后,才能利用有关车辆运输。最终,抵达环保署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双方须备有转移报告。另外,在收集、运送及处置医疗废物时,需要加强劳动保护,有关人士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并定期接受身体检查。工作中遇有粘附、受伤等情况,应及时向感染控制部门报告,预防感染情况的发生。
一是视频监控。医疗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并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发生泄漏,可能造成疾病传播或二次污染,也可能被非法分子利用,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的所有地区都安装了视频监控,将工作图像实时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远程监控车辆的运行情况,监督工作人员的行为。视频控制模块除了在运行的显示屏幕外,还提供视频播放功能,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发现责任人。二是跟踪控制。跟踪管理是实时进行的,以监测医疗废物的整个流动。运送医疗废物的车辆均装有GPS定位系统,而位置资料会实时上传至管理系统,并且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界面搜索每辆车的位置和轨迹。同时在车辆上安装影像监视器系统,收集医疗废物卸下的资料,以便所有待处理的医疗废物均依照规定运至处理单位。三是进一步加强职能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数据分析、预警、协作等功能,透过这类科技改善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及运输的风险管理。四是通过医疗废物信息管理平台,医院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收集、储存和运送医疗废物的全部过程。例如,不规范操作、延迟到达仓库的自动警报。登记员和统计经理可以根据平台的广泛数据进行统计和预测分析,在发生事故时,负责处理医疗废物的人员可以迅速承担责任[3]。
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缺乏认识,增加了严重感染的风险。因此,需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从而有效达到管理和监测的目的。首先是医院的员工。为提高全体员工对安全处理医疗废物的重要性的认识,并积极推行有关制度,医院管理层应在每周和每月的会议上积极报道,并选择讲座、培训等教学形式,加强新员工和实习生职前培训,在达到目标通过认证后才能上岗工作。其次,卫生保洁人员。卫生清洁人员是管理的重要目标,因为他们长期暴露在高污染中,需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因此,传染病医院各科室应定期召开每周一次的医疗废物安全管理专题会议,清理机构负责人应当在其中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规章制度,并制定安全管理规范,确保员工熟悉工作流程和基础知识。将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纳入健康教育计划,通过病房检查或护理程序耐心地将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和常规处理方法引入患者的生活。对于门诊治疗的病人,由于流动性高,住院时间短,可以进行宣传栏及口头教育,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后指导患者正确处理废弃物。
我国关于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已经印发了关于管理这些废物处理方法的详细文件。因此,医疗机构应遵守国家制度规定,必须适当处理医疗废物,以配合其内部运作的实际发展。此外,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医院的管理制度,在处理医疗废物的过程中,每名员工都各司其职,合理配置工作流程,实行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同时,需要有专业人员检查和监督操作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理。此外,还将建立一个综合的系统,根据相关规则,确保医疗废物处理的整个业务系统的顺利运作。还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确保制度在执行中产生真正的意义。在监督过程中,不仅要合理管理医疗废物,还需要通过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防止疾病在医院蔓延,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当然,负责医院感染的机关必须及时监测和报告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减少疾病在其源头的传播。同时对基层医疗监督机构系统的不断改进也有效地防止了传染性和有毒危险废物的传播。
尽管目前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处于多功能互补的状态,但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燃烧技术,深化废气净化技术,形成医疗废物管理处理体系。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VOCs、GOTH等)的研究,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此外,还需要通过增加非焚烧处置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应用效率。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例如,非传染性废物和无须特殊处理的废物可以直接进行填埋处理,感染性及潜在感染性废物应存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并定期处理,以有效减低感染率及预防环境影响,使医疗废物处理过程逐步向预防、减少和集中的方向发展[4]。
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破坏和污染环境。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医疗废物的风险,加强对基层医院流程的监督指导,制定相关法规制度,促进医疗废物的有效管理。此外,传统医疗废物的接收、贮存及处理,主要是以人员手动操作为主,通过纸张文件进行记录,手工统计过程复杂,容易出错。通过升级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化,将大大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改善对现有业务的监管和简化。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跨部门和多边合作以实现管理目标,还需要不断完善制度,确保废物管理的系统安全,提高人员培训水平,提高废物管理安全意识,开展医疗废物收集整理,完善各环节管理,加强控制,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减少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