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霰霖
(贵州绿兴清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对于水资源的耗用量也在大幅增加,水环境污染问题屡见不鲜,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由于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是否拥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而是否拥有健康的水环境则关系到整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1]。所以,为了高效、有序地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就需要了解影响水环境质量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水环境质量是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自然环境同样是由人类活动所造就的。当前,全世界范围内面临不同程度的水环境污染或水资源短缺问题,一部分原因是在于自然气候条件的恶化[2]。当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自然界的水体蒸发速度变快,地面径流面积减小,水域面积不断缩小,一些湖泊或河流会渐渐消失,导致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这不仅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还会使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引起水环境质量下降。且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南北极冰川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导致低海拔地区被淹没,地表水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会引发台风、地震等恶性自然灾害,进一步造成了水环境质量下降[3]。因此,自然环境的恶化与人类的无限度索求和污染破坏离不开关系,而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同样是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消耗量逐年增加。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资源,无论是工厂生产还是百姓生活,都在消耗着大量的水资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水资源的消耗都属于浪费现象,且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再加上人们的节水和环保意识不强,致使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越发严重,最终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4]。
(2)人类对森林、草原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林业和草地资源对自然环境尤其是对水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水土流失[5]。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无止境地开发森林和草原资源,削弱了森林和草原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能力,使原本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大面积的森林遭到砍伐,大面积的草原向荒漠化发展,致使有些地区的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地表水环境严重下降。
(3)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污水。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和废水,如果不经过合格处理就直接排放,进入自然环境后的废气就可通过降水方式污染水环境;而废渣污染土壤后也会进一步污染水体;废水则会直接进入水体中,同样会造成水环境质量下降[6]。在农业生产中,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这些物质的残留成分也会转移到水环境中,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物质含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化,进而也降低了水环境质量。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的生活污水,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直接进入水生态环境中,也会影响水环境质量。
(4)现有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技术不够先进。目前,全社会已经形成了节约保护的共识,环境治理技术层出不穷,然而很多技术尚处于研发或初步应用阶段,起到的作用有限。其中,有些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很可能会造成其他方面的污染,因此,环境治理技术的不稳定也会造成水环境质量下降。
对于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不仅需要人们从自身做起,减少对水环境的消耗和破坏,还需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对水环境进行修复,并持续研发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护水环境安全。所以,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提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水资源是生命的源泉,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自然环境安全与人类生存发展。然而,人类因素就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人类的没有节制和大肆破坏,才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也致使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为此,应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让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改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避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应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号召人们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砍伐和使用,从而也积极种植树木植物;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倡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理念,鼓励人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不将污水随意倾倒,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应用水质过滤和转化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等措施。
通过全民范围内的宣传教育,不仅能让节水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更培养了人们节水环保的行为习惯,再通过使人们逐渐掌握节水环保的知识和技能,为全民参与水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从而促进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得以有序进行[7]。
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不仅是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破坏,还在于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在减弱。而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是由于自然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原因,使水生态环境中缺乏具有净水能力的动植物,导致水生态系统不够健全[8]。由此,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水环境保护也应着眼于整个生态环境,尤其要做好森林与草原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
一方面,要严格立法,对滥砍滥伐现象严厉打击,落实关于森林保护、草原放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避免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不仅要做好生态环保的教育宣传工作,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还要采取严厉的惩治措施,同时,对滥砍滥伐等不良现象加大惩治力度,约束不当行为。
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等工作,通过建设湿地等方式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目标。在城乡规划中,同样要注重做好绿化工作,增加城区的绿化面积,合理规划公园、绿化带等场地设施,以此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调节区域性水生态环境。
近年来,生态环保工作已成为我国的工作重心,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关精神,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进理念,并采取各种措施将生态环保工作落实到位。国家有关部门要转变被动治理的思路,从主观和宏观上对生态环境进行有益化改造,比如,增加市政园林绿化工程面积、房地产项目构建园林景观、草原放牧控制养殖规模等。在实际工作中,生态环保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功效,所以要坚持不懈,建立长效机制,并通过改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问题来解决水环境质量问题,同时,还要高度重视退耕还林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森林、草原、湿地、水体等生态环境的监测,以此构建和谐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
(1)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影响水生态环境的因素众多,针对不同因素需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保护措施,这就要求水环境生态保护工作必须要多样化,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9]。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水环境生态保护工作的重点各有不同,当前应以工农业排污限制作为工作重点,关注生活污水的排放控制问题,并通过控制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降低人为因素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2)在工业生产方面,应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废渣,其三废问题对于水环境质量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我国已经出台了企业排污许可制度,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排污标准进行废水排放,而且,对于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在未来,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调整关于企业污水排放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并不断提高标准,加大惩治力度,进而监督企业控制污水排放。根据行业和地区的不同,工业三废的排放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但必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为根本目标,以此减轻水环境的自净压力。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废气、废渣、废水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构建工业排污的治理防护体系,杜绝工业生产废水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系统,真正做到保障水环境安全。
(3)在农业生产方面,应加大农业化肥和农药的研究,努力研发绿色无公害的化肥、农药产品。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生产对于保障国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直以来农业生产过于依赖化肥农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从而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问题,甚至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为此,在农业生产中,鼓励农民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量,尽量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并科学、合理选用生态方法来控制病虫害。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取得了不错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研发新型化肥农药,改善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的问题。如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将生活污水中的粪池污水处理后引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此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进而降低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污染破坏。
(4)在生活用水方面,应着重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净化能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在不断优化升级,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增强。然而,居民用水还是存在不同程度地浪费情况,所以,不仅要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还需要采取直接措施控制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因此,应对居民用水和收集水、处理水等工作进行协调统一和科学规划,可通过对居民收缴适当的排污费用,以及采用水费分段收缴的方式来控制污水排放量,以此构建更加绿色环保的城市水环境,从而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城市扩张带来的压力。
(5)对于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还需要水利部门做好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工作,通过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了解水环境质量的变化态势,及时发现水质恶化问题,并快速找出污染源头,依此对造成水污染的企业、农户、居民采取必要的惩处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对重点企业和用户污水排放情况的监管,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颁布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提升工业三废的处理能力;通过开办培训班等方式向村民和城市居民传授经验与技术,使人们积极参与到水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保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不断研发出新的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有些已被广泛应用,然而,有些技术手段还存在不够稳定,或是应用难度较大。为此,应加大技术设备研发应用方面的投入。
一方面,要加大新技术的研发。比如,工业三废、生活废水的高效处理设备和技术,更为便捷的居民水质监测仪器,先进的水文预测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等等,以此相应提高节约水资源、污水治理、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同时,还要研发出更加高效、便捷的工艺设备。
另一方面,要大力普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比如,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中,应全面推广滴灌技术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在水体生态保护规划工作中,可运用GIS技术等对水文状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等等。所以,相应加大新技术的普及范围和应用,可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水资源与人类的健康生活以及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为此,我们要对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到人类对水环境的影响,有意识地去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主动去营造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努力研发并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认真做好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力争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适宜、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