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探究

2022-11-27 07:55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郑守江
天津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学科

■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 郑守江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当前,中小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相较于学科课程的知识目标而言,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缺乏必要的能力和有效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一、明确中小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明确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为把握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提供了遵循。

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要以思政课的育人目标为遵循。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以中小学思政课核心素养为依托,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导向,这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科学精神、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公共参与,其中政治认同是课程思政的核心。

二、探寻中小学课程思政的育人方式

学科教学以直接讲授、获取观念为主,但是价值形成需要在观察、实践、思考中逐渐生成。课程性质不同,课程思政内容承载方式就不同,课程育人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区分不同课程的思政内容承载方式

1.呈现思政教育内容。文史、艺术类课程中直接呈现思政内容的教学素材较多,如部分小说、诗歌、散文和论说文,部分史料、评述和歌曲等。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和思考,结合时代背景,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愿所行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建构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2.蕴含思政教育内容。也有一些文史、艺术、体育、活动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要素往往蕴含在教学素材之中,如诗歌、乐曲、舞蹈、书画作品等。这就需要教师导入新时代实践成果、理论成果,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去拓展、解读、印证。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解读、领悟,决定着课程教育价值的取向。

3.不含思政教育内容。自然学科课程中的内容本身往往不存在思政教育要素,比如公式、定理,科学现象等。教师要挖掘承载思政元素的教学素材,传达、渗透、熏陶、内化思政教育的内容。例如:讲数学“圆的认识”时,不是简单地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而是通过呈现我国科技成就、传统节日、艺术作品、古代建筑中“圆”的要素,学习“圆”的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学习和中华文化认同结合在一起,于“无”中生出“有”。

(二)把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关键要素

在中小学课程思政中,存在口号式、贴标签等问题。为防止课程思政“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要把握以下三个层次。

1.课程思政目标的设计,要贯穿在三维目标中。课程思政的目标需要最终落实到三维目标中,才有可能真正地落实到课堂中。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联系,知识技能目标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回答“如何获得”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回答“获得时或获得后的感受如何”的问题,三维目标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三维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结构框架,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要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达成统一。

2.课程思政目标的实施,要聚焦核心概念或关键能力。课程思政如果离开了学科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就背离了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所以,课程思政,需要立足于学科课程的核心概念、关键能力或基本问题,并将育人所需的“精神、情感、思想和价值选择等元素”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例如:《我向古人学观察》的教学基于“月相变化”这一学科概念,立足于“观察”这一学科的关键能力。带领学生像主人公“万年”一样观察和记录月相的变化,这不仅学习了学科知识,体会观察的重要性,而且感受到先民身上探究求索的科学精神。

3.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要由关键性问题驱动。问题具有聚焦和引导的作用,能聚焦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意识,确保学科教学内容能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关键性问题是一节课的主干,架构学科知识,驱动教育目标达成。例如:前面的课例中,关键性问题是“古人是怎样发现月亮变化的规律呢?”学生带着问题,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的内容、时间和地点,让学生在持续观察中发现、交流,感知古人不懈求索的科学精神。

(三)丰富课程思政的育人方法

要让学科成为思政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让思政为学科注入灵魂和活力,让学科和思政有效融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能力水平,探寻有效的课程思政方法(如图1),增强思政育人的亲和力、针对性、思想性和理论性。

图1中小学课程思政的育人方法(举例)

思想守正、方法创新。课程思政既要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又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根据不同的学段特点,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小学阶段重在启蒙,初中阶段重在体验,高中阶段重在常识,螺旋式上升,不断推进人才的培养。

三、开发中小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

在中小学中,知识形态的课程思政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资源建设来实现。中小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的筛选和开发,需要遵循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适切性和可读性的原则,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

(一)用好百年党史资源

学习百年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挖掘这些精神背后史实、人物所凝聚的精神力量,这是鼓舞青少年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有效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突出时代主题资源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培育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提供了鲜活生动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潜移默化地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责任意识等贯穿其中,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力量,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引导学生立志成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

(三)用活节日活动资源

节日背后蕴含着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思政教育要素。如中华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等,既可以作为承载学科知识的素材融入学科教学中,又可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教育活动,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不同学科也可以结合相应的节日、纪念日,设计课程思政活动内容,如生物学科可以结合环境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设计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展示活动。

(四)结合校园生活资源

观影、写作、演讲、辩论、劳动实践、音乐美术创作、实验、考察和体育比赛等,丰富的校园生活为课程思政既提供了资源,又提供了载体。将社会生活、校园生活融入课程思政之中,将校本课程(活动)作为思政教育资源开发的对象。

(五)“走进”场馆教育资源

“开”门授课,讲“大思政课”。中小学课程的学科教学要与博物馆、教育基地中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好博物馆和教育基地中的藏品和展览。研学旅行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形式,通过解说导览、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和主题探究等方式,深化学科教学内容的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用“大思政课”,要在亿万中国人已经谱写或正在谱写的时代篇章中挖掘思政素材,将中小学课程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