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案例的“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2-11-27 08:06冬,杜宇,丛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0期
关键词:案例机器人思政

刘 冬,杜 宇,丛 明

(1.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2.大连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机器人是多领域交叉、多学科融合的系统,只有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知识,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学习和应用,因而“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平台。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把立德树人作为重点任务,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中。如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育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1,2]。

目前,企业及高校大部分首选使用的工业机器人都是外国公司生产的,容易让学生形成惯性思维,认为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比较落后,和国外有着巨大差距。这种想法会降低学生对我国机器人领域发展的信心,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行业问题的积极性,进而降低了未来选择相关行业的兴趣。因此,从长远看,这会严重影响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脚步。机器人相关的先进制造业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企业也非常注重员工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态度。

本课程之前侧重于专业知识教授,且授课内容大体按照教材章节的基础内容来设计,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缺乏引导。同时,当前课程学习与工程项目实践相差较远,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通过开设“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而单纯地讲授并不适用于这门课。

针对上述问题,论文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对“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在项目实践案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培养学生项目实践解决能力和树立学生科技自信二者相结合,全方位地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探讨

“机器人设计与应用”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课程,面向机械类工科学生开设,意在让学生了解机器人领域的相关技术及机器人在行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解决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针对技术问题和知识点的教学,缺乏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因此,本文在具体的机器人案例及相关人物事迹中融入思政元素,逐步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3],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学生攻坚克难的勇气与信念。具体课程思政案例库如表1所示。

表1 “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思政案例库

(一)学术前沿与面向重大需求案例

机器人系统集成了机械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多种前沿技术,其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将极大地改变甚至颠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021年,机器人世界大会发布了机器人十大前沿热点领域,包括软体人工肌肉与智能皮肤、机器人核心部件、机器视觉、微纳器件及微型执行器、虚拟现实机器人与交互、脑认知与知识图谱、协作机器人等。这些领域代表了最近乃至未来几年机器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机器人技术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发展极为迅速,很多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例如大疆公司的无人机等。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方面,沈阳自动化所一直致力于推动水下机器人研究,主持研制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成功完成北极高纬度海冰覆盖区科学考察任务;研制的“海斗”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最大潜深达10 888米,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在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如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等领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仍需要攻克。通过对学术前沿与面向重大需求案例的介绍,培养学生对机器人领域的兴趣与使命感,让学生感受到国内机器人领域的蓬勃生机,扎实学生的“四个自信”[4],同时在学习之初使学生了解机器人领域的重大需求和相关的“卡脖子”问题,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探索正确的科研方向,进一步加强学生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念。

(二)具体工程实际案例

结合课题组开发的坦克仿真模拟器、无人车遥控机械臂等典型案例,从过程到方法,从开始立项到各部分细节的逐步完善,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机器人系统设计、控制、调试等各方面难题,讲授如何通过团队多人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这些工程实际案例正是教师和周围同学亲身经历的,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亲切感和共鸣。通过接地气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明白团队精神和不怕困难的重要作用,提升解决重大问题的信心。

(三)典型事迹案例

将机器人领域的典型事迹引入课堂中,并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大国工匠”蒋新松院士投身工业机器人事业,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领导研制出我国首台由计算机控制的示教再现工业机器人,领导研制的“海人一号”水下机器人达到了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主持并参加了我国第一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总体设计,在我国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些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机器人科研工作者,也会激励学生投身科研、爱岗敬业,在技术创新中创造佳绩,推动我国机器人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四)工程伦理问题案例

机器人的伦理问题是机器人领域在发展和实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机器人的“三大原则”是机器人伦理问题的起点,但随着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种类的机器人被研发出来,伦理问题随之变得更为复杂。在医疗机器人方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由此引出了患者安全、医患选择偏倚、过度医疗、法律责任认定等问题[5]。我们希望赋予机器人更多人的特性,进而出现许多仿人机器人,如人形机器人,这也引发了人的肖像、声音、身材、神态等隐私权被侵犯的问题。通过对机器人伦理案例的探讨和讲解,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使用或是设计制造机器人时,能更多地思考人与机器的道德问题,把握好道德准绳,推动机器人领域的更好发展。同时,培养和加强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建立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传统线下面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应该被进一步丰富。采用“线上线下+实践”教学方式,课程变得更加灵活、有趣和立体,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积极投入[6]。将课程思政理论同网络中机器领域新鲜有趣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相结合,进一步更新和创新教学内容,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机器人学习网站和公众号,增加学生的学习途径,丰富线上学习内容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站学习一些课外知识,巩固课上知识。此外,进一步增加课堂互动和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采用自愿组队的形式将学生分组,并为各组安排“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小任务,采取小组合作+报告演讲的模式,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考查其对知识运用和思政元素的认识情况,进行个性化、一对一的指导和纠正。在理论讲授外,安排学生进行机器人系统平台参观及动手实践,介绍工程实例,通过多种实例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多方位、立体式接触新知识[7],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完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在原本的教学大纲中补充学术前沿与面向重大需求案例、工程实际案例、典型事迹案例、工程伦理问题案例等思政元素,把课程教学知识与课程思政案例相结合,挖掘和充实案例中的思政元素[8,9],让学生产生共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对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坚定学生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决心和毅力。同时,结合学校机械专业特点和需要,建立完善的、有层次的“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思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思政元素引入课堂讲授、仿真模拟、案例结合、实践引导为一体的项目案例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在讲授机器人发展中融入科技自信。在课程开始讲解机器人发展现状时,对比国外机器人和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我国用了更短的时间就已经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在一些领域里实现反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向学生介绍我国第一台焊接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及大疆无人机案例等。

2.在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内容教授中,以新松工业机器人为例,进而列举“大国工匠”蒋新松等人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案例,激励学生投身制造业强国建设,勇于攻坚克难,投身解决“卡脖子”关键科研问题,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成为促进行业健康向上发展的优秀接班人。

3.在机器人控制和机器人系统设计内容教授中,结合申请人课题组开发的坦克仿真模拟器、无人车遥控机械臂等典型案例,讲授如何通过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明白团队精神和不怕困难的重要作用。

4.安排学生进行机器人系统平台参观及动手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明晰不同的机器人平台、传感器接口及编程环境。通过加入拓宽性仿真模拟演示实验,向学生介绍多种工程实例,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更多维度接触新知识,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实践,生成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在保持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完整的条件下,通过课堂讲授、仿真模拟、案例结合、实践引导等逐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完善、有层次的课程思政体系,在教授课程专业知识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立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进行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形式。一方面,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查力度,将课堂互动与提问纳入平时成绩,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专注度。另一方面,以多种机器人平台为基础,采取小组合作+报告演讲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锻炼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自由组队和选题的同时,教师加以指导,帮助小组确定不同的机器人相关设计小任务。在演讲汇报中,对学生的任务参与程度、讲解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解等情况进行考查,根据完成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打分,使评分机制更为合理。

通过深挖“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案例,将其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融入课堂教学,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项目案例引导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生成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库,建立完善、有层次的“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学生项目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综合素质,树立和强化学生“四个自信”和科技自信。

猜你喜欢
案例机器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