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蓉,周洪昌,顾 婕,顾雅静,任震晴,陈 芳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病人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将尖端送至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1]。PICC因其置管拔管创伤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等优点在肿瘤化疗病人、儿科病人、危重症病人、家庭肠外营养病人等群体中广泛应用[2]。PICC使用时间可长达1年,在治疗间歇期需5~7 d维护1次。然而有研究表明,仅38.46%的PICC带管病人能做到每周按时维护[3]。在长达1年PICC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延续护理过程中常面临着资料不完整、信息不易追溯、质量控制分析不准确等问题[4]。研究表明,出院病人对PICC延续护理的需求高达31.34%[5]。因此,如何为PICC带管病人提供持续且便携有效的延续护理是当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互联网+”PICC延续护理研究日益增多,各家医疗单位依靠不同平台进行管理,仍未形成统一完善的服务体系。《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护理人员应着力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因此,本文拟对“互联网+护理”在PICC带管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及发展提供借鉴。
1.1 “互联网+护理” “互联网+护理”是医疗机构通过本单位的注册护士,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应用程序(APP)、微信、QQ、公众号平台、小程序平台、网页等为载体,为已出院但仍需要医疗护理服务的人群提供护理指导、健康咨询、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理服务。
1.2 延续护理 延续护理又称转移护理或过渡性护理,通过一系列护理活动的制定及执行,使病人在不同的场所能够获得具有协作性的、持续性的照护,从而预防或减少病人健康状况恶化,保证护理服务从院内到院外的延伸[6]。该模式自引入我国后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将延续性护理应用至多学科,并取得一定成效。
发达国家与我国国情不同,其延续护理相对比较成熟[7]。21世纪初,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PICC带管病人可至医院门诊、家庭住址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私人诊所进行维护,也可由家庭护士、社区护士每周上门提供导管维护和入门访视服务[8-11]。国外文献对基于PICC互联网延续护理管理平台的特色功能报道比较多,如PICC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化数据追踪、人工智能的应用等。例如:瑞士伯尔尼应用科学大学医学信息学研究所与苏黎世大学临床护理科学中心医院联合开发了“PICC APP”,为医护、患方提供可靠信息[12];美国洛杉矶一所医疗机构联合多所家庭健康机构和多个输液公司进行了集束PICC输液及维护管理,通过开发电子检查表供护士和病人在维护时一起完成,检查表和订单集与医院的家庭健康出院订单相连,以便当服务提供者为病人进行家庭维护时,它们将自动打印,通过执行该标准化检查表来提升PICC延续护理质量[13];Morrison等[14]开发了一种专用在线工具,用以追踪每根中心静脉导管,所有机构的工作站都可以访问该网络浏览器,它以标准化数据输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记录文档,自动填充需要随访的病人列表,并提供基本的分析工具来检查数据,进行并发症等数据的质量控制及分析。
国外发达国家对互联网+PICC延续护理服务研究较为深入,病人接受度以及网络平台使用度高,但仍有很多基层医院延续护理服务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丹麦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由社区护士主导的导管维护工作,增加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社区护士由于承担任务比较多,在导管维护的专业性中并不如一些专门从事该项工作的护理人群[15]。一些国家已经实施了由专科护士提供最佳的导管延续护理[16]。
3.1 我国互联网+PICC延续服务主要形式
3.1.1 网络通信软件 借助微信、QQ等通信工具是国内PICC护理延续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微信用途的扩展,微信群、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平台等功能均被医疗机构广泛应用。研究者通过建群、公众号平台、微信小程序定期推送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完成在线答疑、提醒维护、网点查询、线上会诊、健康教育、信息科普等工作[17-20]。李肖莹等[18]发现基于“互联网+”的PICC延续护理可减少置管后导管维护次数,提高病人对PICC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促进其行为及态度的转变,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微信等网络通信软件方便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信息传递快且方便,便于保存与随时阅读,提升了病人的自主能动性。
3.1.2 移动应用程序(APP) 信息化生活节奏下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APP)发展迅速,它满足了当今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需求。医护人员通过APP为病人提供“线上下单、线下服务”、健康教育、反馈调查、护理服务质量监督、多家机构联盟护理等服务。目前医疗机构移动APP种类较多,多为自行设计并未统一,其中使用较广泛的有“护士到嘉”“护+”“金牌护士”等。肖爽等[21]建立并应用了由管理中心(电脑端)和手机客户端(APP)组成的PICC信息管理平台,通过采集PICC置管、维护、拔管全过程数据,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咨询、会诊、随访等管理数据,实现PICC护理的连续性。徐双燕等[22]依托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实现 APP 和微信双终点运行,病人可从APP或微信公众号进入平台 ,在线上专科护理门诊进行咨询以及预约线下居家护理,该过程受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实时监管。秦月兰等[23]开发了护士端APP和病人端微信公众号以方便病人PICC使用期间的居家维护,并提供健康教育、反馈调查监督等服务。移动APP使用更加便捷,操作更加简单,与微信、QQ等通信软件相比,医护人员及病人更容易获得海量信息,方便病人翻阅信息,方便医护人员后来撷取质量控制数据,减轻医护工作压力。
3.1.3 远程多元联动管理网络 有学者分析正常的医疗资源应呈正金字塔形状,基础和预防机构健全,而我国大部分医疗资源仍集中于三级医院[24]。大多数社区医疗和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大型医院技术未完全下沉,双向转诊落实未能完全到位,延续护理职责不能胜任。多元联动模式是通过区域网络的建立,将医院、社区、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25],以实行连续性的延续照护。姚娟等[26]通过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应用到恶性肿瘤PICC带管患儿延续护理中,充分发挥社区医院的作用,调动患儿及家属的积极性,进行综合、全方面、连续的延续照护,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王哲敏等[27]基于医联体及互联网+联动模式将上海崇明岛三级、二级、社区医院相联结,借助互联网平台,强化了双向转诊,建立PICC导管维护网络,发挥三级医院技术优势、社区医院便捷化优势,合理高效利用医疗资源,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社会效益。
3.2 我国互联网+PICC延续服务效果评价
3.2.1 减少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 “互联网+护理”延续护理的提出,与院内护理服务形成优势互补,能够将PICC管理贯穿全程,摒弃时间及空间限制,满足了院外病人对专业护理的需求,可以不出家门即可享受护士上门服务,改善了就医体验。徐海燕等[28]的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护理”PICC延续护理有利于降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姚娟等[26,29]将基于“互联网+护理”的延续护理服务应用于携带PICC的癌症患儿人群中,使患儿及家长对PICC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明显提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该结果与诸多学者研究[23]结果一致。
3.2.2 信息共享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作为信息的载体,能够准确地获取病人相关信息,并进行整合与传递。同时,医护人员也能通过此平台,及时快速、完整准确地将病人所需信息进行传播。李樱等[30]将PICC延续护理微信公众号平台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相连,保障了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宋欢欢等[31]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在建立的118 d内,发送PICC健康教育相关文字、图片、音频、推送等共38条,平均每天阅读量99.5次,并能够及时解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赵茜等[20]设计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VAD)居家护理平台,为病人提供问诊咨询、知识科普、维护网点信息、维护专家信息等,明显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2.3 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提升职业认同感 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形式,护士工作模式由医院环境转换为家庭环境或成为医院与居家病人的媒介者,这样的护理执行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以及果断正确的决策能力。蒋清等[32]认为从事“互联网+护理”PICC延续护理可使护理人员提高社会影响力,提升职业价值感,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3.2.4 促进多学科多区域协作 “互联网+护理”的发展离不开各单位信息科、护理部、医务科以及各省市互联网监管部门的团结协作,高效的多部门合作才能更有卓效地推进项目的实施。国内学者在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多元联动PICC延续护理模式时,医院与社区建立结对,注重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管理以及能力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PICC带管病人的就医及生活质量[26]。
4.1 各医疗机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未统一,功能不尽相同 随着“互联网+护理”延续服务的飞速发展,国内已有不少公立及民营的平台出现[33]。信息平台成本较高,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情况采购或自行设计互联网平台的功能及内容。该现状直接导致能够接受延伸服务的群体区域化,一旦病人涉及跨区域生活,可能造成不便。很多基层医院目前仍不能实现智能化、多功能的管理平台的应用。各PICC延伸护理服务平台功能不同,一些设计完善的延伸服务平台不能更广泛地渗透。针对该问题,建议各网络平台经营及设计公司应多多考虑社会效益,而非仅是经济效益。同时,国家应大力加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网络平台的建设,尤其是二级、社区等机构,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让病人受益。
4.2 适用群体受限 “互联网+护理”PICC延伸护理平台需要适用对象具有一定基础的互联网平台操作能力。婴幼儿、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群体则需要他人的协助才能受益于“互联网+护理”带来的益处。建议完善家庭支持网络系统,给予家庭主要照顾者心理支持与帮助,使他们更加耐心地照顾病人、患儿。
4.3 线下护士到家服务安全难以保障 护士群体大多为女性,一般情况下只身执行线下PICC维护,其人身安全应被纳入考虑范畴。查阅文献后仅发现一家医疗机构[30]要求护士接单执行线下维护时开启手机定位,并携带可一键报警的智能设备。景雪冰等[34]研究发现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影响护士对医护到家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快速发展的机遇下,国家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政策,为“互联网+护理”延伸服务的深入推进创造条件。各医疗机构亦应为线下服务的护理人员提供便携式监控录像、行程追踪、便携式报警器等设备,一旦发生纠纷也可有据可查,有效保护护患双方利益。
综上所述,我国“互联网+护理”PICC延续护理发展趋势较好,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护理”PICC延续服务的模式,以推动我国静脉输液治疗领域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