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艳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安徽 合肥 230031)
轨道交通安全标准化管理并非一蹴而就,它要求所有参与建设的单位都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制度。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在场的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针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要进行事故分析报告、事故预案演练,并定期考核,发现问题,杜绝隐患。
轨道施工单位在坚持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建立自身的内部安全标准,建立一整套标准的轨道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在整个项目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特别是在人员、物资、设备、资金保证等方面,都要实现全面、统一的管理。施工上的材料、机具、器具、辅助施工用品,均必须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规定,做到事无巨细。轨道交通项目的各级、各部门,不管是领导,还是工作人员,都必须对自身的安全管理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以确保轨道项目的安全管理,并使管理模式成为一个长期、连续、良性循环的管理方式。对于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严格制定标准化管理之后才能全面提高整体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人员在对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到管理的内部,仔细了解管理的实质内容和实际特点。可以对相关的特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将其整理成一个特定的文件,这些数据和资料对于后续的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风险组织管理体系,主要采用责任分级制度,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人员、建设单位决策层、技术管理人员和各建设单位共同签订合同、按法律规定完成建设项目组成。为了制定更加的完善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政府可以重点建设一个部门能够针对施工单位实际状况,或者针对施工单位的实际状况,自主地进行管理或安排某个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工作。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全面的管理体制是推动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必要保证。在实际制定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准确地把握具体的内容,合理地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和优化。另外还应该仔细结合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才能够全面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在制定管理体系的时候,各部门的负责人应该针对具体的内容进行仔细的讨论和分析,不仅要考虑当前工程发展和建设的实际情况,还应该考虑到当前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发展情况。但结合实际发展的情况,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对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进行系统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只有不断满足员工的需求之后才能够加大项目建设的力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达到更加理想的建设效果。
监理部门将主要履行相关领域安全生产的监管、组织、协调等职责,以强化对城市轨道施工中安全生产作业的指导,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制度政策和管理体系。同时,强化对城市安全科技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调研、汇总、交流,下传城市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在技术决策层面,则重点负责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重大安全风险实施技术管控,并对其进行论证、审核。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本辖区内有关项目进行安全风险的技术管理,也就是对项目的各个实施阶段进行风险管理的控制。在项目中,由总设计单位承担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以及在不同阶段的风险分级、风险分类与评价、重大风险工程等的专项设计,并负责数据分析、预警和应急处理。总设计单位主要负责对已完成的线路工程项目实施总体设计,对其进行汇总、审核、监督,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预警和应对。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过程预防控制、安全风险预警、应急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由第三方监测机构对特定的项目进行现场监测、预警以及相关的安全监测咨询服务。施工单位在施工、工后两个阶段进行安全巡查,并对施工风险监控、施工控制、预警、风险处理等方面进行监督。安全监管中心是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的桥梁,它负责对轨道交通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发布、信息管理、信息咨询,以及强化管理。
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项目的主体建设单位根据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有关合同的风险管理职责,依次完成了施工过程、设计、建筑准备阶段、施工过程风险管理。在执行和发展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项目内容和管理内容是非常多的,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从根本上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管理,还应该考虑到如何对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不同环节中所涉及的责任不同,应该对不同的责任进行权责分明的处理。应该结合当前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责任管理体制,将具体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将责任都划分到个人身上,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出现问题之后第一时间找到责任负责人,避免出现责任推脱的情况。对于管理者来说,在这一过程中明确具体的管理责任和管理义务是非常重要的,相关人员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风险管理责任的重要性,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全面提高整体的责任制度和管理效果。
完善设备检测、监控和维护的安全保障制度。根据目前我国系统及监控体系技术水平、覆盖范围相对较小的实际状况,通过实施动态、智能、统一的监测技术改革,使监测体系标准化、规范化。针对轨道管理系统自成体系、网络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从单个应用向网络化、从单点向多点的协同监控、由单一运营单位为综合经营、变由粗放型科学管理,形成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推动轨道系统运营及安全保障科技配套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加强对环保的监测,增强其可靠性。一是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使其功能更加完善。二是加强对强风的监控和预警能力。三是提高工作人员对地震安全的意识,加强对地震安全的认识。
在轨道交通建设中,通常有两种类型的预警,分别是单独的和综合的。所有的预警都设置了黄色、橙色和红色三个等级,并根据不同的等级,建立一个预警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严密的监控。通常也会有专门的救援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进行全面的警报或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紧急救援。
隐患排除管理系统一般以B/S的形式进行,通过三级功能结构,将危险隐患排除,进行信息系统填报(包含补报):①危险隐患审查定级;②危险隐患挂帐;③隐患问题处理、调查与监测及录入;④危险隐患控制与检测;⑤隐患分类统计分析(如按各单位角色、危险隐患分级、专业系统、运营线路数据、危险问题隐患类别等);⑥危险隐患问题考核管理、危险隐患问题授权及运维信息管理等基础功能模块,同时,针对用户的需要,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资讯系统进行了个性化的调整和扩充。
严格的调查和勘察是预防安全隐患、强化设计控制的第一步。在此期间,应加强对风险技术的监控。在工程项目实施初期,应先对复杂性、特殊性的地下基础工程建设做好全面的勘察、全面的管理工作,再制定具体的勘察项目计划,并做好施工核实;其次,要研究隧洞施工中的各类危险原因,如地层空洞、断层等地质问题,避免施工后无预防措施;矿山法主要工作是确定岩石的成分、性质和厚度,并对巷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盾构法应着重于对敏感性较高的软土、高塑性粘性土层、含漂石、卵石层等地质环境的探测。要在前期做好调查工作,区分出两种不同的施工方式,才能采用有效的施工策略。在项目实施完毕后,在建设阶段要进行细致的调研和专题调研,并根据不同的项目情况,对不同的项目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当然,在调查的时候,也要确保调查的正确性,安排专门的队伍进行日常巡逻,设置预警装置,如果有什么危险,可以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动态监控。
建立一个统一的安全风险管理指标控制数值是不现实的,必须综合考虑周围的环境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域地质、环境、观测资料的收集,对同类工程的受力、变形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监测指标,并在以后的施工中运用。
近年来,“一带一路”的开展给我国轨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轨道产业作为一项高风险产业,每年都会产生很多的安全事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形成了不和谐的负面影响,从而也对我国轨道施工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转变相对落后的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对安全资金的支持力度,抓好对重点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等,同时政府还要进行形式多样的安全技术培训,并加大对重点地段的专项整改,以此营造安全施工的气氛,进一步提升我国轨道施工安全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