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宝霞
庄浪县处于六盘山山脉的西麓,常年干旱少雨,是典型的陇东生态脆弱区域。为了改变生态脆弱这一现状,近年来,庄浪县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作,每年规划国土绿化面积在5~10万亩。截止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29%,人居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在绿化造林过程中,苗木的栽植技术对提高绿化造林成果,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庄浪县常用的几种绿化造林苗木,从栽植技术和管理方面做一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绿化造林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油松属于松科,常绿乔木之一,其胸径和树高可以分别达到1米和25米左右。通常生长在中性土壤或酸性土壤中,其抗旱性能明显,可以在-35℃的温度下生存。同时油松的抗贫瘠和抗风性能也比较显著,油松是目前庄浪县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根据近几年绿化造林所用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来看,选择营养杯油松苗木比较适合本地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以此来提高绿化造林成果,降低绿化造林成本,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庄浪县探索实践出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提高绿化造林效果的成熟经验。即在秋季末期进行规划、整理造林绿化地块,并挖好鱼鳞坑,在来年春季土壤解冻、冰雪融化后进行春造林工作,一般选择在3~4月,此时土壤解冻、墒情好,光照恰好适合苗木生长萌发芽,且农村农活还没开始,农民有闲暇时间,有足够的劳力可以调派。绿化造林必须选择生长健壮、无虫害和病害的营养杯苗木。
在绿化造林开始前,首先要在鱼鳞坑上面挖出栽植坑,坑直径的大小以营养杯直径的1.5~2倍为宜,坑深稍大于栽有树苗营养杯的长度,且栽植坑保持与地面成垂直状态,栽植坑口的直径和坑的底部的直径要相同;其次是树苗装车和运输。装车前,如果营养杯里的土壤比较干燥,要在苗床上喷洒点水,以防止在装车和运输的途中营养杯中的土壤散落,装车时轻摞轻放,以免损坏塑料营养杯;最后是栽植营养杯苗木。定植苗木前,为了不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需去掉塑料营养杯,树苗慢慢地放入栽植坑底,扶正树苗,边填土边踏实。由于营养杯苗木抗干旱能力比较强,所以不必立刻浇水。绿化造林地块的后期管理中,要及时清理生长的杂草,做好绿化苗的抚育工作,使绿化苗木茁壮成长。
云杉是常绿树种之一,喜严寒、耐阴性和耐碱性,生长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强。云杉树形美观,庄浪县培育的云杉一般以青海云杉为主,其树杆高大挺拔,树体一般高达50~70米,树枝较硬,树叶呈现针叶状,树叶长度为2~4厘米,其颜色呈黑褐色或灰褐色,树冠呈标准的圆锥形或卵形,云杉的开花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6月上旬,果实呈卵形,果实成熟时间通常在10~11月。云杉树种的根系不是很发达,且土层比较浅,一般适合生长在常年阴暗潮湿的肥沃土。
(一)绿化造林地的选择
由于云杉适宜在阴暗潮湿的酸性土壤生长,其抗盐碱、耐低温非常强,绿化造林地块土层要厚而肥沃,所以在规划每年的绿化造林地块或是道路绿化时,要充分考虑绿化树种的生长习性,合理、科学安排造林绿化树种和道路绿化树种,提高绿化造林效果和道路绿化量化效果。
(二)强化混交林造林力度
庄浪县培育云杉绿化苗木一般以大田培育为主,绿化造林和道路两旁绿化美化时,为了减少林木虫害和病害的发生,尽量采用相互具有抗虫害、抗病害的树种进行混交造林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发现:“针叶+阔叶”混交、“油松+山毛桃”混交、“油松+山杏”混交、“白蜡杆+云杉”混交等混交绿化造林、道路绿化模式,不但能够降低森林病害、虫害的发生,而且绿化造林效果理想。同时还要考虑各个绿化造林树种之间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要求等因素。当前,云杉是大田育苗,移栽是带土球方式,结合云杉苗木的树冠和生长高度,确定合理的栽植绿化密度。移栽时根据苗木所带土球的大小,开挖栽植坑,通常情况下,栽植坑要大于土球20~30厘米。栽植过程中,坚持“几踏一提”栽植要领,为了保持土壤水分,栽植结束后在栽植坑上面铺上地膜。
华山松是常绿树种之一,生长高度可达30米以上,在各类土壤中皆可健康生长,开花时间一般在5~6月,结果时间在8~10月,其果实呈圆锥形,大而美观,长度可达40厘米。华山松树形美观,树干光滑,新生长枝条下垂,具有抗旱性强、耐寒耐低温等特点。是绿化造林和道路绿化常应用的树种。
华山松生长相对来说较快,树冠大,栽植株行距可按照2米×2米左右规划,挖栽植坑,科学搭配树种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以此防止林木虫害、病害发生与蔓延,造林方法前面已叙述,这里不再进行累述。
幼林抚育工作是幼林管理的主要环节,也是森林健康生长的主要措施。造林绿化完成后两三年内,由于幼林生长较快,郁闭度较高,森林透气性差,幼林树干下枝会出现枯枝。为了让幼林茁壮生长,需要对幼林进行间伐和剪掉干枯的枝条,以此来改善森林的生长环境,促进幼林树势良性成长。在间伐和修枝的过程中,必须保障幼林树木的树冠高度在整个树高的60%~70%之间。
病虫害是森林的天敌,事关林业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林业科技工作者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森林虫害、病害的发生率,保障幼林树木健康生长。
(一)幼林虫害防治。通过调查发现,庄浪县森林虫害主要以球蚜、叶蜂、鞘蛾、天牛为主,防治时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可在害虫的幼虫开始孵化前期,向发生虫害的幼林喷施40%~60%辛硫磷800倍水溶液或者是1000倍的65%氧化乐果水溶液等药物;在虫害孵化盛行期、后期及时喷洒200倍53%杀螟松水溶液等药物。例如云杉幼林,在云杉枝干遭到虫害侵蚀后,可将虫害的树木进行适当的环剥后,把杀虫药物磷化锌柱体放入到虫蛀孔里面,使害虫的幼虫被全面、高效的杀灭。不同的害虫,根据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采取不同的杀虫办法进行消灭,例如对常见的鞘蛾虫害,可利用鞘蛾成虫的趋光性,在发生鞘蛾虫害的幼林放置杀虫灯,对其进行全面消杀,或向受到虫害的幼林中喷洒1000倍的敌百虫水溶液等杀虫药物防治。
(二)幼林病害防治。根据不同的森林病害喷洒不同的药物,如森林叶枯病,可向发生病害的幼林中均匀喷洒石灰和硫酸铜混合水溶液等药物防治;对春季发生的森林赤枯病,可向发生病害的幼林均匀喷施20%的甲基托布津100倍水溶液,或是30%的硫酸亚铁200倍水溶液等药物防治;而紫纹羽病,可将发生病害树木的腐烂树皮刮掉,锯掉腐烂枝条,腐烂的树皮和枝条运到没有树木的区域统一销毁,在树木的伤口处涂抹一定量的杀菌剂(硫酸亚铁),也可在发病的幼林中均匀喷洒75%的五氯硝基苯粉1000倍水溶液,以杀除幼林土壤中的病菌。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造林绿化的质量,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培育乡土树种,根据各种绿化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根据不同栽植区域的立地条件、物候条件,选择彼此互相匹配的树种和栽植方式,科学开展绿化造林工作。“三分栽植七分管”,绿化造林结束后,还需充分重视栽植苗木的管理工作,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