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鄂州市财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重点围绕2019年以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摸清“钱从哪来”“发到哪去”“发了多少”,整治“一人多卡”“卡出多行”“人卡分离”等管理问题,查处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违法违规问题,推动资金发放和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高质量推进“一卡通”管理工作。
坚持全域覆盖。该市财政部门联合民政、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成立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别选派1—2名讲政治、守纪律、懂政策的同志,组成5个检查专班,按照6月30%、7月30%、8月40%的覆盖面下沉到各乡镇具体村、湾开展检查,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党建引领。将“一卡通”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与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相结合,对标对表“一卡通”工作要求,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调研、明察暗访等方式对“一卡通”工作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现场督促整改,真正做到身入心到,用“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加快惠民惠农政策兑现,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立查立改。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卡通”问题线索,秉持“查不出问题是失职,查出问题不报告是渎职”的作风,只讲原则不讲人情,全面排查收集涉及“一卡通”管理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采取挂牌督办、直查直办等措施,做到立查立改,不走过场。充分运用纪委监委联动监督机制,发挥纪律检查的警示震慑作用,对在“回头看”工作中发现的典型案例,发布通报进行曝光,对涉及失职失责、违法违纪的部门和人员,移交纪委监委部门进行追责问责。
(周文利)
2021—2022年,上级下达江西省石城县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计15701万元,用于安排产业发展项目148个9305.945万元,占比59.27%。石城县严把“四关”,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保驾护航。
一是严把项目申报范围关。紧紧围绕中央衔接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资金使用管理文件精神,聚焦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来谋划项目。主要用于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和特色种养业全产业链发展、补齐必要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发展种植、养殖等到户产业项目的奖补,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涉及的有关项目以及产业贷款贴息、蔬菜产业奖补、特色种养业配套设施、烟叶产业发展项目、白莲产业发展项目等。
二是严把项目入库程序关。严格执行“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并执行“三公示一公告”工作流程,各级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未明确绩效目标的项目不得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未进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安排使用财政衔接资金,确需支持的项目,要按规定程序入库再批准实施。
三是严把项目批复环节关。现场察看项目。批复前由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审计局等部门到项目现场查看,看项目有无实施的必要及能否发挥资金效益。部门联审讨论。根据资金使用要求,结合现场察看意见,逐个项目讨论决定是否批复实施。提上领导小组会会审。
四是严把项目资金拨付关。针对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项目业主单位先行组织初验收后,由第三方现场审核验收开具结算审核报告,再凭完善报账资料拨付资金;针对产业奖补直补项目,由县级主管部门会同乡镇根据种植规模及奖补标准逐户审核,确保资金不漏发,不重发,杜绝超标发现象。
(李 立)
为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化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江苏省东海县财政、农业等部门多管齐下,力保补贴资金“滴水不漏”足额兑现到户。
“快”字部署,落实补贴政策。借鉴以往惠农补贴的工作经验,在上级文件下达后第一时间研究制定符合本县实际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补贴对象、补贴依据及标准,同时在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发放流程、强化监督检查、强化政策宣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全县上下克服疫情影响,县、镇、村各级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及时发放资金,确保不误农时。
“严”字把关,规范程序。把整个工作过程分为建立补贴清册、补贴面积公示、补贴面积和金额审定以及兑付补贴资金四个阶段。在确权面积范围内核实各补贴对象种植粮食种类、应享受的补贴面积,经乡镇政府核实盖章后,将补贴清册在村公示栏和村民小组醒目位置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复核汇总相关数据,会同财政局上报县政府审定后,作为补贴发放的依据。
“准”字护航,发放补贴资金。东海县财政局根据县政府审定的补贴面积和金额,组织乡镇财政部门将相关数据录入《江苏省农民补贴一折通》信息系统,通过农商行直接发放到农户社保卡账户。做到全程可记录、风险可预警、责任可追溯、绩效可跟踪,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或抵顶其他任何款项,确保资金准确、足额直达实际种粮农民个人账户。
(吴建国 彭 亮)
2021年以来,湖南省汝城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列为全省养老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县、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县、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县机遇,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强化资金管理措施,着力打造幸福汝城养老样板。
打牢“养”的基础。坚持“软硬兼施”,在硬件上抓完善,在软件上抓提升。投入8000万元建成了县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面对面、点对点与乡镇、村组沟通协调,顺利完成6所乡镇敬老院撤并工作;投入1470万元,实施了文明、泉水两所敬老院改扩建以及土桥中心敬老院建设,形成了以县健康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东面的土桥、西面的文明、南面的泉水三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为“极点”、N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补充的“1+3+N”格局。由县财政、民政、发改、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城区养老服务设施采取社会化运营时原则上无偿或提供给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使用。截至2021年12月底,城区新建小区建设养老设施5处,已交付使用5处。落实养老服务发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社区养老服务运营、连锁品牌扶持“四项补助”,出台建设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提高薪酬待遇水平等措施,全面提升了老年人护理水平。
完善“管”的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出台了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资金及设施供给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按照属地管理、分工负责要求,压实养老服务资金及设施供给管理责任。规范养老机构运营,严防资金风险,确保辖区内老年人的钱袋子安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利用覆盖式宣传教育、集中宣讲、资金代管等方式,增强老年人的防范非法集资风险意识,让他们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坚持生命至上,投入100多万元,建设养老机构安联网平台,做到县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县中心敬老院)、全县乡镇敬老院及部分村(社区)友邻互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安全监管全覆盖。
做好“心”的文章。突出党建引领、红色传承、乡村振兴、居家养老等有机融合,多方统筹资金,加大投入,让每一名老年人都感受到温暖。截至目前,全县财政投入473万元,建设“友邻互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9个。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募集企业、社会组织、各界人士养老金200余万元,推动形成成本可负担、方便可普惠的养老服务,2022年3月底,已完成300张家庭床位建设和600人次的居家上门服务。同时,积极调动志愿者、社工等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老人活动26次,为留守老年人服务,多渠道加强对特困、残疾、高龄独居、留守老年人的关注、关心。白泉村突出“党建+养老”,在老年协会、党小组的动员下,每个党员带头结对2—5名老人,关心照料老人生活起居,一日一问候。沙洲村利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外沙村利用开国上将朱良才故居,传播红色革命故事,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传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