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然博物馆:“双进”服务“双减”

2022-11-26 16:38豆敬磊郭歌
中国科技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研学科普博物馆

豆敬磊 郭歌

河南自然博物馆隸属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自然类博物馆,2008 年起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全国第一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展陈面积虽然只有 4 100 平方米,但年接待观众达 70 万人次,年举办各类科普教育活动、展览 100 多场次。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 32 个基地称号,荣获河南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博物馆优秀单位等荣誉,上榜全国最有影响力自然类博物馆。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博物馆全民科学素质教育阵地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河南自然博物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嘱托,科学普惠作为“国之大者”谋篇布局,把青少年科学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事业发展根基。近年来,秉承“开放、共享、创新”的理念,加大馆校、馆馆、馆社合作,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围绕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要求和需求,创建了一批科普教育活动品牌,打造特色研学课程系列,开展“双进”示范工程,取得一定成效。

创建科普活动品牌,使科普活动向科普教育转化,满足多元化需求

河南自然博物馆早期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和专题科普活动为主,虽然形式多样,但内容单一、科学内容延伸不够,缺乏系统性,已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近年来,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青少年不同兴趣爱好,结合博物馆定位与展陈科学内容,在整合已有科普资源的基础上,因人适材,研发了“科学四季”课程,以活动带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科学四季”课程

· 1—3 月“观鸟季”(生命演化厅)与黄河湿地、龙湖湿地、三门峡白天鹅湿地公园相结合,使科学教育活动从馆内走向田野,让公众在大自然中吸取科学营养。

· 4—6 月“地球季”(地球厅)融入世界地球日(4 月 22 日)、科技活动周(5月第 3 周)、全国科普日(6 月 29 日)活动,采取线下线上互动推送,增强主题活动的科学教育性,提升主题活动影响力。

· 7—9 月“恐龙季”(恐龙厅)正值暑假期间,与暑期托管营相结合,寓教于乐,为孩子送上科学大餐的同时,为家长减负,为双减效力。

· 10—12 月“丰收季”(生态厅)贯穿植物的变化、果实成熟相关知识形成的系列课程,与秋季农业丰收相呼应,传播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的科学种子。

博物馆以一年四季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展厅展陈内容、地域周边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相结合设置课程。

每季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分2个年龄段实施,馆内馆外相结合,共计40节常设活动和4次研学活动。以“地球季”为例,4~6岁幼儿从认识地球开始,慢慢过渡到月亮、星星、外星人,以及更远的宇宙;6~12岁学生在此基础上延伸到“天外飞物”,认识各种陨石和对外星人的探索,培养学生探索未知和未来的兴趣。馆外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让家长看到孩子在科技活动中的成长,认识到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夯实科普教育根基,打造特色科普教材

为贯彻落实“双减”对博物馆的要求,聚焦科教深度融合,提高研学能力,结合馆藏资源,开发特色地学、自然类科教课程,形成了解地球家园、生命演化奥秘、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系列“双减”教育和研学相结合的课程系列。其中,适合小学3—6年级学生学习的“认识我们的地球”课程被省教育厅列为研学特色精品课程,被省科协评为特色科普资源课程。

“认识我们的地球”课程与自然博物馆内地球厅的展示内容密切结合,相应的教材符合到馆研学、到校科普和主题科普教育活动的要求,每套教材配备研发教具,做到动脑、动手、体验三结合。课程主题包括“大宇宙,小地球”“地球——孕育生命的摇篮”“地球大发现”“沧海桑田——动态地球”和“危机中的地球”,涉及宇宙、太阳系、地月系、地球运动、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知识。通过具体动手实践及趣味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地球知识的认知,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地球、地理、地质等自然科学的兴趣。课程设计将科学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动手实践,着重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课程研发过程中,为达到科普教育的效果,博物馆积极与郑州市多所小学与对口帮扶的贫困山区小学联合试课,邀请学校科学教师、专家参与其中,在试课中发现问题,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确保高质量科普教育素材为“双减”服务。

积极推进校园博物馆建设,创建“双进”工程示范校

“双进”即科普工作者进校园、学生进博物馆研学。“双减”政策出台后,许多学校与自然博物馆联系合作。因博物馆面积小,展陈空间有限,但藏品丰富、科学信息承载量大且独具特色,故选取了有想法、有条件、有热情的学校合作,馆校共建研学示范基地,不仅使学生走向博物馆,也将博物馆融入学校,积极筹建特色“校园博物馆”。选取馆藏不同时代具代表性的标本,长期展示在校园内,把地球46亿年的生命演化历史、河南丰富的矿产资源、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加上真实的标本,以及互动、沉浸式的体验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地球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等科普课程包。再通过科普辅导员的讲解、培训,让校园博物馆成为校内课本课程的有益补充,让学生更加深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奥秘,成为爱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的小小讲解员、小小志愿者,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让校园里的博物馆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促进学校与社会接轨的课程开发。

通过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此外,结合馆内展厅参观讲解,辅以科普视频、AR 科技、互动体验、新媒体平台科普宣传,以及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自然小知识、科普小课堂等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课外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发挥了省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助推科普资源赋能“双减”活动。

在今后的工作中,河南自然博物馆将以中国科协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服务教育“双减”试点项目、省科协的科普教育基地提能项目为契机,将探究式学习教育理念与自然博物馆的科普教育课程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创新科普教育模式,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做好“双减”政策下的科普服务“第三课堂”工作,搭建好科普服务平台,助力“双进”暖心工程遍校开花。

猜你喜欢
研学科普博物馆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科普达人养成记
博物馆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露天博物馆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