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春, 李 芳, 张 昊, 王 雷, 郭鸿斌, 董文斐, 山 淇, 周 姝, 贾立辉
1.北部战区总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2.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河北 石家庄050011;3.西安市中心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4;4.札达县人民医院,西藏 阿里 859611;5.69310部队,西藏 阿里 859611
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大气压会逐渐降低,造成空气稀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氧气绝对量变小,导致缺氧,引起机体生理改变[1]。阿里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西藏西部、青藏高原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等,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平均海拔4 500 m,气压58 kPa,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50%。低氧环境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代偿反应,以血液系统最为敏感[2]。血常规是临床实验室检测的常用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比较阿里地区不同海拔及不同驻守时间驻地官兵的血常规指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9月某部参加体检的148例男性官兵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140例,藏族8例;年龄19~34岁。(1)根据不同海拔,将研究对象分入3 800 m组(n=67)、4 500 m组(n=33)、5 300 m组(n=29)、5 500 m组(n=19)。3 800 m组平均年龄(21.50±1.62)岁,平均身高(172.05±4.42)cm,平均体质量(63.13±8.71)kg,平均体质量指数(22.16±1.86)kg/m2;4 500 m组平均年龄(22.10±1.33)岁,平均身高(171.13±5.02)cm,平均体质量(62.97±9.74)kg,平均体质量指数(23.34±5.45)kg/m2;5 300 m组平均年龄(21.70±1.66)岁,平均身高(170.00±3.65)cm,平均体质量(62.78±6.92)kg,平均体质量指数(21.08±2.78)kg/m2;5 500 m组平均年龄(22.30±1.24)岁,平均身高(170.00±5.67)cm,平均体质量(64.06±8.76)kg,平均体质量指数(22.36±3.38)kg/m2。(2)根据不同驻守时间,将研究对象分入1年组(n=30)、2年组(n=77)、5年组(n=31)、8年组(n=10)。1年组平均年龄(21.43±1.75)岁,平均身高(171.70±3.68)cm,平均体质量(63.19±9.75)kg,平均体质量指数(22.48±2.56)kg/m2;2年组平均年龄(21.72±1.58)岁,平均身高(172.05±4.66)cm,平均体质量(64.25±8.78)kg,平均体质量指数(21.95±3.16)kg/m2;5年组平均年龄(20.97±2.03)岁,平均身高(170.00±6.23)cm,平均体质量(63.26±9.74)kg,平均体质量指数(23.25±5.28)kg/m2;8年组平均年龄(21.25±1.98)岁,平均身高(170.20±8.65)cm,平均体质量(62.78±8.75)kg,平均体质量指数(22.93±6.18)kg/m2。各组研究对象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填写问卷,内容包括生活习惯、疾病史、服用药物史等,并在驻守前进行严格体检,排除心脑血管、肺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坐位静脉采血,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真空管采集静脉全血3 ml,2 h内采用URIT-300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总数指标。研究期间严格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1 不同海拔驻地官兵血常规指标比较 5 300 m组、5 500 m组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总数与3 800 m组、4 500 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海拔驻地官兵血常规指标比较
2.2 不同驻守时间驻地官兵血常规指标比较 白细胞总数2年组较1年组升高,5年组较2年组升高,8年组较5年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2年组较1年组降低,5年组较2年组升高,8年组较5年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总数2年组较1年组升高,5年组较2年组升高,8年组较5年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年组较1年组降低,5年组较2年组降低,8年组较5年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驻守时间驻地官兵血常规指标比较
2.3 不同海拔、不同驻守时间与血常规指标相关性 高海拔(5 300 m和5 500 m)驻地官兵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入驻时间呈正相关(r=0.068、0.098、0.105,P<0.05),红细胞总数与入驻时间呈负相关(r=-0.022,P<0.05)。低海拔(3 800 m和4 500 m)驻地官兵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与入驻时间呈正相关(r=0.162、0.142,P<0.05),红细胞总数与入驻时间呈负相关(r=-0.068,P<0.05)。
红细胞是机体运送氧气的主要载体,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够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可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全身各组织,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各地区由于海拔不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不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反射性刺激作用会导致高海拔地区人员血液中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增加,以满足生理功能需要;且随着滞留高原时间延长,机体内的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大,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氧气接触面增大,组织缺氧改善[3-4]。本研究结果显示:5 300 m组、5 500 m组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与3 800 m组、4 500 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低氧环境会使血氧饱和度降低,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使骨髓干细胞向红系分化,从而加速红细胞生成和成熟,增加携氧能力[5-7],改善组织缺氧。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海拔升高至5 300 m、5 500 m以后,各项指标维持在一定水平,这可能与机体应激处于稳定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高海拔(5 300 m和5 500 m)驻地官兵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入驻时间呈正相关(r=0.068、0.098、0.105,P<0.05),红细胞总数与入驻时间呈负相关(r=-0.022,P<0.05);低海拔(3 800 m和4 500 m)驻地官兵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与入驻时间呈正相关(r=0.162、0.142,P<0.05),红细胞总数与入驻时间呈负相关(r=-0.068,P<0.05)。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卫,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当机体处于应激或炎症状态时,白细胞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白细胞总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海拔低氧环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8]。在高原,机体会为适应低氧环境而白细胞代偿性增高以达到防护、免疫协同及稳定作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4 500 m组白细胞总数高于3 800 m组(P<0.05),海拔升至5 300 m和5 500 m时,白细胞总数处于平稳期。笔者认为,急性缺氧暴露后,白细胞总数呈增加趋势,但随着驻地海拔增高及驻守时间延长,白细胞总数下降并趋于平稳,这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极限相关,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持续低氧低压的因素刺激会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导致机体免疫失衡,可能诱发慢性高原病。
高原缺氧可致骨髓巨核细胞生成的质和量发生改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多会造成血黏度增高,引起血小板的大量激活和消耗,使循环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9-11]。本研究结果显示:5 300 m组、5 500 m组血小板总数与3 800 m组、4 500 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海拔增高,血小板减少,但在高海拔后趋于平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血小板总数2年组较1年组升高,5年组较2年组升高,8年组较5年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驻守时间延长,血小板有所增高,与既往研究[12]结果一致。
有研究表明,长期居留海拔4 000 m以上高原时,机体会慢性缺氧,导致慢性高原病发病率升高,定期氧疗利于身体健康,尤其利于高原睡眠障碍的防治[13]。建议长期驻守高海拔的官兵在剧烈运动或进行精细活动时低流量吸氧,部队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等。
综上所述,高原环境下不同海拔及不同驻守时间驻地官兵的血常规指标会发生明显改变,应根据海拔及驻守时间对高原驻训人员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高原卫勤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