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林晓 金爱敏
1.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躯体疾病病区,浙江温州 325000;2.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浙江温州 325000;3.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802 病区,浙江温州 32500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科疾病,根据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精神分裂症有着广泛的发病人群,在多种患者年龄段的人群中均可发病[1,2]。患者发病后表现为典型的焦虑、抑郁、情绪低落、恐惧等情感功能的异常表现,且使患者的正常生活状态受到严重影响,病情较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自杀倾向,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因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关注。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常需要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5]。且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和治疗周期长,在康复期间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干预,易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出现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全科护理康复服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然而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规护理干预仅是从体格检查、安全管理、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指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康复效果一般[6]。全程护理康复干预是从多个层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康复效果。既往临床报道中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康复过程采用全程护理康复可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且在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7]。本研究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全程护理康复干预,综合评估对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 年10 月至12 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干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18~65 岁,平均(38.38±9.92)岁,病程1~9 年,平均(5.87±1.88)年。基础疾病:高血压6 例、高血糖7 例、高血脂5例;对照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18~65 岁,平均(39.98±9.76)岁。病程1~10 年,平均(6.89±1.80)年。基础疾病:高血压5 例、高血糖5 例、高血脂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诊断及量表评定,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8]中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18~65 岁;③患者疾病处于慢性稳定期者:住院时间≥1 年者;④患者能够配合护理干预进行,依从性良好;⑤患者或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及观察指标数据统计有遗漏的患者;④对本研究拒绝接受或中途终止的患者。本研究经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批准(伦理学审批号:KYLL2021100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患者入院后的常规健康宣教、基础生理指标水平的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康复:①成立全程护理康复干预小组,由本科室的护士、医生每组各5 名,邀请心理咨询师、营养治疗师、康复训练师参与并进行技术指导,本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立后采用集中业务培训的方式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全程护理康复的理论和实践要点,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②护理小组成员首先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效评估,初步了解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为患者的全程护理康复的实施提供基础。③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通过谈心的方式,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感,主动倾听患者的诉求,并给予患者鼓励和正向激励,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交谈过程中注意语言温和,掌握沟通技巧,尊重患者的隐私等。同时也可以邀请患者的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中,发挥亲情优势在护理干预中的作用。④康复训练干预,在康复训练师的指导下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身体机能训练、社交机能训练,提高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改善患者的自护能力,包括患者自身的疾病识别,先兆症状的判断及处理,每天训练2次,每次20~30min。⑤支持性护理干预实施,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采取家属陪护、安排同学、工作同事访视交流,文体活动等支持性方法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信心的提升。⑥自理技能训练: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状况进行评价,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制定相关训练计划和时间表,并由专人负责协助执行,使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配合自理技能训练内容包括按照作息时间、饮食量及次数要求饮食、作息。
1.3.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于患者干预前、干预结束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scores,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改善情况。SCL-90 量表包括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等多项评分内容,每个评分项采用5 级评分法记为1~5 分,总得分范围90~450 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精神症状越严重。PANSS 量表共30 个小项,分为阴性量表、阳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得分分别为49、49、112 分,总分为3 项得分之和,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9]。
1.3.2 两组心理功能评分比较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ilton anxietyscale-14,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评估,HAMA-14 评分量表共14 个小项,HAMD-17 评分量表共17 个小项,均采用0~4 分的五级评分法分别记为0~4 分,总分为56、68 分,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10]。
1.3.3 两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ocialfunction defect screening form,SDSS)、人际反应指数(interpersonal response index,IR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RS)评分分别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SDSS 包括10 个评分项,每项得分范围0~2 分,总得分范围0~20 分,分值越低患者的社会功能越好。IRI 包括观点采择、幻想、共情关注、个人悲伤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共7个评分项,每项得分范围1~5 分,总分为14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社会功能越好。SSRS 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程度3 个主要评分项,各项得分分别为21 分、32 分、11 分,总分为64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社交功能越好[11]。
1.3.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cale of quality of life,GQOLI)评估患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包括16 个评分小项,采用5 级评分法记为1~5 分,得分范围16~80 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12]。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SCL-90 评分、PAN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观察组患者的HAMA-14、HAMD-17 负性情绪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 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IRI 评分、SSRS 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GQOLI 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精神分裂症是由焦虑、抑郁、情绪低落、心境障碍等多种症状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其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长期服药为主。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需经过长期的治疗,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支持,以提高患者的症状管理水平[13]。特别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稳定期内,患者及家属缺乏精神卫生知识以及医护人员的指导,也是患者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14]。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恢复期间予以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得到长期科学、有效的照顾,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全程护理康复干预是从多个层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康复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康复干预,相较比于对照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有显著改善,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的SCL-90 评分、PAN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全程护理康复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良好的干预效果。这是因为全程护理康复干预是为患者提供的一种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模式,从患者的认知干预、心理护理、用药管理、家庭干预等多个角度出发,多举措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认知水平的同时,结合患者具体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纠正偏执认知,辅以家庭干预从而更好的发挥家属协同干预的效果[15,16],使患者的各项症状随之显著改善。在心理负性情绪评分中,观察组干预后的HAMA-14、HAMD-17 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说明全程护理康复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这是因为在全程护理康复干预实施过程中始终将患者的心理支持作为主要内容,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由此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17]。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交流障碍及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患者的社会功能低下。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SDSS 评分低于对照组,IRI 评分、SSRS 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表明全程护理康复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这是因为全程护理康复干预是从生物、心理、社会多个层面进行干预,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由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亲友的多方面参与,循序渐进的鼓励患者参与家庭及社会活动,从而尽早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从而逐步恢复患者正常的社交功能[18,19]。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GQOLI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表明该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因为全程护理康复干预是从完善疾病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护理、加强饮食运动干预、鼓励患者主动学习等方面开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20]。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