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乃嘉,谢艾楠
(松辽水利委员会流域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边坡进行开挖施工时,为避免出现滑坡、坍塌等问题,要采取合理可行的支护技术,提高边坡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借此就水利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
某水利工程项目中有一处边坡,位于工程后侧,支护面积为550 m2左右。由于边坡较陡,加之场地条件受限,无法使用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开挖支护。依据工程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在边坡开挖施工中,采取浆砌石、锚杆、喷射混凝土挂网相联合的支护形式。
水利工程施工中,用浆砌石砌筑边坡挡土墙基础,以锚杆和挂网喷射混凝土联合的方法支护边坡,以此来确保边坡整体结构稳定,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1.1 主要原材料
浆砌石砌筑施工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砂和片石等,其中水泥选用质量合格的42.5 号普硅水泥;砂以中砂作为首选,要求级配良好、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选择的片石强度应当达到30 MPa 以上。砌筑前,要对片石浇水润湿,去除泥土和灰尘,使片石表面保持洁净,单个片石的厚度应不小于15 cm[1]。
2.1.2 工艺流程
在浆砌石砌筑施工中,要了解相关的工艺流程,为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具体的工艺流程:前期准备→坡面修整→基础开挖→砂砾垫层→坡面浆砌→片石砌筑→勾缝抹面。
2.1.3 施工要点
1)砌筑前,要将石料表面冲洗干净,并使表面得到充分润湿,制备好砌筑砂浆,要求砂浆饱满,做到随拌随用,避免浪费。采用分层砌筑的方法,平缝交错布置,接缝处用砂浆填塞密实,外露的缝隙均应当进行勾缝。
2)现场挂线砌筑,经常复核,以此来确保线形平顺,砌体应当与边坡的坡面紧密贴合,片石咬口应当紧密,无通缝、浮塞等缺陷。砌缝的宽度应当与设计要求相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设置沉降缝。
3)外露的浆砌石面用强度等级为M10 的砂浆勾缝,施工前,先用水润湿缝内砂浆,避免投入使用后出现脱落的情况。
4)砂浆初凝后,采取洒水、覆盖的方法对浆砌石养生,时间以7~14 d 为宜,养生过程中,要避免振动或是受压。
2.2.1 材料选择
锚杆支护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与边坡支护效果密切相关。为此,必须对材料进行合理选取。
1)锚杆作为主要材料之一,可以选用HRB400钢筋,以焊接的方法连接。钢筋的质量与性能应当符合规范要求。
2)水泥选用42.5 号普硅水泥,各项指标均应符合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砂选择中细砂,最大粒径不超过2.5 mm,细度模数控制在2.0 以内;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25[2]。
2.2.2 施工要点
1)沿边坡坡脚搭设脚手架,在其上铺设踏板,形成作业平台。在钢筋加工厂内,依据图纸要求对锚杆及注浆管进行加工,成品经质检合格后,运至现场备用。
2)按照设计图纸,在边坡围岩上确定锚孔位置,并对孔位做好标记。采用风钻钻设锚杆孔,钻进方向应当与岩面保持垂直,孔位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倾斜角度控制在2°以内[3]。钻孔完毕后,要及时清孔,将孔底的石碴、岩石粉末等清除干净,确保锚杆入孔后能够达到孔底。
3)根据实验室给出的配合比,对水泥砂浆进行现场配制,拌制好的砂浆,通过注浆泵注入锚杆孔。锚杆支护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先注浆法施工,当锚杆孔内注满水泥砂浆后,要立即将锚杆插入孔内。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锚杆入孔后,在砂浆尚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前,不得对锚杆进行敲击、碰撞或是拉拔,以免导致锚杆移位,影响支护效果。锚杆插入孔内的实际长度应当超过设计要求的95%,锚孔注浆时,注浆管与孔底之间应保持50 cm 左右的距离,待砂浆注入后,将注浆管从孔内缓慢拔出,锚杆插入后,孔口无砂浆溢出,要及时补注。
4)为使锚杆的早期强度达到边坡支护要求,可在拌制水泥砂浆时,掺入早强剂,具体的掺入量可通过试验确定,以确保锚杆在3 d龄期时,强度达到75%以上。注浆过程中,应依据规范要求制作试件,每根锚杆至少有一组试件,每组不少于6块。
2.2.3 质量检验
1)要做好锚杆材质的检验工作,每批材料都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按照规范要求抽检,确认锚杆的性能达标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2)依据锚杆支护施工质量规范和设计要求,对锚杆的孔径、孔深及倾斜角度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2.3.1 施工材料
1)水泥选用42.5号普硅水泥,保证所选的产品性能和质量均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
2)骨料以中粗砂作为首选,确保质地坚硬,细度模数不低于2.5,含水率控制在6%左右,石子的含水率不超过3%。需要注意的是,喷射混凝土施工中,不可以重复使用回弹的骨料,以免对质量造成影响。
3)拌和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钢筋网选用光面钢筋网;速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应为质量合格产品,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2.3.2 配合比
实验室通过试验的方法对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确定,应在确保混凝土指标满足边坡支护施工需要的基础上,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产生,避免早期开裂。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及强度等关键指标,必须满足喷射工艺要求和设计好的配合比,要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审核,获得批准后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4]。制备混凝土时若是掺入速凝剂,则应在拌制后立即喷射,并且要在20 min 内全部用完,否则应作废弃处理。
2.3.3 工艺流程
挂网喷射混凝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作业人员应了解相关的施工工艺流程:排架搭设→受喷面清理→喷厚标志埋设→混凝土初喷→挂设钢筋网→复喷射混凝土→养护。
2.3.4 施工要点
1)喷射混凝土前,先依托边坡搭设作业平台,要确保平台牢靠、稳固,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随后将边坡开挖作业面上的浮石、松动的块石及堆积物等全部清除干净,按照图纸的要求,在相应的位置埋设控制混凝土喷射厚度的标志。
2)采用干式喷射机对混凝土进行现场喷射,作业正式开始前,要对设备安装调试,并检查性能是否完好,确认无任何问题后,才可开工。喷射混凝土时,应确保上料的连续性,使料斗始终维持在满料的状态。为避免超粒径料进入,可在料斗上加装筛网。
3)混凝土采用分段、分片的方式喷射,一个作业区段内,按照从上向下的顺序喷射,每层的喷射厚度控制在5.0 cm 以内,前一层终凝后,喷射后一层。喷嘴与受喷面之间保持80 cm 左右的距离,喷出的混凝土与受喷面的夹角应达到75°以上[5]。
4)依据图纸要求确定挂网部位,经现场测量放样后,挂设钢筋网。施工人员可以利用脚手架挂铺钢筋网,并与锚杆头通过点焊的方法连接固定,钢筋网的中间部位采用螺栓加密,确保网面与喷射混凝土面紧贴,网间使用扎丝绑牢。挂好后,由监理工程师验收,确认合格后可喷射第二层混凝土,直至达到设计厚度为止。
5)当混凝土喷射完毕,并在终凝2 h 后,便可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避免早期开裂,要控制好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 d。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边坡开挖支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支护效果的优劣,除了与所选的技术密切相关外,还与施工质量有关。所以,要结合工程特点,选取适宜的支护技术措施,作业人员应掌握相关的施工要点,以此来确保支护质量达标,最大限度发挥支护作用,确保边坡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