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茜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4
在新媒体语境下,随着科技力量的飞速发展,诸多的新媒介应运而生。新媒体凭借其在文化传播、娱乐以及互动交流等领域的良好表现,突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模式,同时,也为社会成员的观念转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新媒体的重要概念解释中提到了新媒体是经由数字化表现的运作模式,以互联网作为其技术基础,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逐渐覆盖了越来越多的领域。实际上在我国影像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其特殊的艺术媒介性与时代性特色,渐渐成为了一种尤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伴随着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性、无界性,以及交互性等带来了诸如虚拟真实的完美再现等,让人们体会到全新的视觉冲击,也使得影像艺术的这些全新特征获得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可能性。
新媒体是将传统媒体使用的文字、图像、视频影像等诸多内容依托信息化技术的加工处理,依托数字化的新模式,保障内容信息化。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等特点,其传播效率更高,内容更加丰富,与此同时,互动性强,增加了观者的体验感。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融入更加深入,媒体工作在进行视频、音频、传统文字、图像的处理过程中会更多地融入创新元素,进而创建更加新颖的语言环境,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当代艺术领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影像部分而言,其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动态影像以及静态影像,就当前的网络环境来看,可以保证人们对视觉体验的要求。随着5G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电视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对于系统的升级处理,也为现代影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助于影像事业的发展与创新,媒介发展可以突破传统影像的一些客观局限性,逐步实现面向新型的三维影像类型的扩展,使影像能够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从局限于画框之中变成真实的生活场景,据此,影像艺术也增添了显著的三维空间性质。与二维影像带来的体验相比,三维图像具有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能够使观众对其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
新媒体的运用让大众了解了一种全新的影像艺术承载形式,一种特立独行由技术衍生而来的视觉艺术表达形式。其产生的效果与以往所有的视觉审美原理都完全不同。这种融合性的影像艺术作为一种崭新的视觉传播模式,同时也营造出一个集合视觉艺术、听觉体会、触觉感受等多维度语言表达的感性空间,展现出了下述几种新型的特质。
2.1.1 奇特性与虚拟性
现代科技有助于新媒体事业的发展,影像艺术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广大创作人员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重视技术创新以及表达的多层次性。影像艺术发展之际,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广大观众对数字化影像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其中最为重视影像的真实性。因此,创作人员在进行技术创新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应重视真实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视觉的创新。
譬如,艺术家Clement Briend的《柬埔寨树灵》这部作品就是通过超大型的投影仪来进行投影创建,依托多方面流动光线优化,能够实现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将位于街道的真实树木与虚构的石像影像进行完美融合,从而创作出一种既真实而又具有虚拟梦幻感的影像特效。这一依托新媒介进行有效创作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实现真实影像与虚拟艺术的结合再现,也开启了进行三维图像创新探索的路径。
2.1.2 沉浸交互性
技术推进艺术的发展,艺术反促进技术的进步。随着人们对艺术要求的提升,HTML5、VR等现代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使得现代艺术发展日益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层面,突破传统影视发展的局限性。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现代影像技术更加重视与观看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使得视觉不仅仅是单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性调动观看人员的视觉神经以及情感,使得观看人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加投入到体验活动当中。
譬如,创作者可以充分利用VR技术,制作全景影像记录,营造出360度的完美城市全景。而这个无比“真实化”的虚拟数字空间,可以让大量不能切实到达现场的观众不受时空的限制,只需要动动手指点击鼠标,便能够同步欣赏全世界的美景了,与此同时,观众还能利用互联网进行评论、点赞、转发等一系列交互性行为,体现出沉浸交互性的特征。
2.1.3 广泛性
随着当代影像艺术传播路径的开拓,以及与互联网等新型媒介的有效融合,影像艺术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局限性,而展现出传播的广泛性与实效性的特点。譬如:华为在官方渠道发布了蔡成杰自编自导使用华为P30 Pro手机为拍摄设备创作的竖屏微型电影《悟空》。这里的“竖屏”实质上就是它最为引人注目的标签,这一种创新的画幅表现形式不仅是新媒语境下影像艺术创新发展的一种尝试,而且在中美贸易战这个时代社会背景下,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名百折不饶的小男孩,似乎是隐喻了华为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奋斗,当这部影片发布之后,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各个短视频APP等移动互联网端的快速传播和发酵,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2.1.4 无界性
从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来看,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其实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且不同的艺术类别之间并未形成特别清晰的界限。因而,当代影像艺术的一大时代特征就是无界性,同时也造就了它在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特点。而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进步,数字化图像技术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影像艺术的创作、传播方式等,而艺术家们对新媒体的应用以及创作理念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艺术家借助数字化媒介与信息化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创作普通的影像艺术,还能拓展成装置艺术,譬如,艺术家缪晓春在“无限”艺术展览中展出的创作《新立方主义——火》,就带给观众强烈而神秘的视觉感受。在展览过程中,小展厅的周边都是高高架起的走廊,展厅中心放置着一件立方体的影像艺术作品,而立方体的五个平面上都同步播放着一样的视频。整个艺术装置作品就像是一个被残忍切割的立体世界。艺术家将五个角度的视觉影像进行了单独创作,并在同一时间投影到立方体上,五个画面精准无缝地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整体。这一种呈现立体主义的诠释形式,充分表现出艺术家利用新媒介来解读自我的过程,以及他对现代社会背景下艺术人生的诚挚思考。这种无界性的影像艺术呈现形式,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1]。
2.2.1 创作观念有待提升
随着3D、PR、AE、MAYA技术的成熟,技术人员不断探索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在保持作品的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创作,提升作品的艺术性、整体性以及创新性。现阶段,部分影像艺术被限定于普通的二维空间视觉,新媒体亟需能够实现全新的图像艺术表现的有效渠道,从而搭建出完美结合的真实与虚拟场景,让观众可以从容进入交互式联动的场合,切身感受这与众不同的艺术氛围。这是一项有关影像艺术的大型数字化实践,还需广大工作人员进行创作观念上的提升。
2.2.2 创作技术方面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影像艺术都是一项专业性与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因而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伴随着智能化手机在民众中的普及,影像创作的门槛也逐渐降低,从传统的专业性媒体或专业的影像机构、公司,渐渐变为普通民众也能创作。人们利用自己的数字化、智能化电子设备,使用个性化的操作方式,将自己身边的事件拍摄、记录下来,再依托像“快手”、“抖音”等这类视频类的APP,将自己的影像创作发布,让更多的人群能够看到,这样的快餐式、平民化的影像艺术已经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快速发展的真实社会现象,但是作品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形成良性传播的影响,进而对影视艺术的发展产生阻碍。影像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广大工作人员需要重视技术的提升,进而提升作品的质量。
2.2.3 艺术形式有待创新
影像艺术不是简单的一项艺术或媒介形式。在新媒体语境下,影像艺术可以打破固有的艺术创作方式的约束,从艺术理念、表达形式以及表现手法上展现出更为广泛性的融合特征。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不仅将影像作为艺术创作的手段,也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来进行糅合、提炼与重组,从而呈现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就现今的艺术作品形式而言,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突破意识,进而导致作品形式难以有新意。
迅猛发展的现代技术为影像创作行业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相较于传统影像艺术创作而言,现代作品更加具有创新性以及时代意义。现代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以及内容,当代作品并是不简简单单地进行现实世界的刻画,而是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段以及高新技术进行现实世界与创作理念的巧妙融合,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现代创作环境是多元化的,创作理念可以依托现代技术得到充分展现,并通过实现形式、技术手段等方式加以呈现。
尽管就当前影响行业的发展而言,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就影像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优秀的作品离不开良好的创作理念。因此,广大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可以单单依靠现代技术,应该立足于自身,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重视创新以及立意,提升自身的创作力。创作者作为实现艺术场景完美重现的核心因素,更加需要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创作理念的创新,为影像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毋庸置疑,艺术创作的源头是作品的理念,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因此,创作者应想方设法地汲取各种优秀的作品精髓,依据当前的新媒体语境,深入结合时代的特点与社会生活场景,深入挖掘适合自己的审美理念和文化内涵,并且将全新的理念融入到影像艺术作品的创作中。
新媒体语境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完善实质上也是影像艺术的创新实践过程,受益于信息化技术给予影像艺术的鲜活生命力与丰富充盈的表达形式,影像艺术行之有效地实现了功能与艺术的融合创新。新媒体技术与各种前沿的数字化技术之间的有效结合,为影像艺术的创作展现了全新的表达模式,也使得影像艺术包含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多元直接地达成了影像艺术的技术创新[2]。
现阶段,在新媒体语境下进行影像艺术创新首先对信息化数字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种种类、多样化的前沿技术也是不断涌现,升级更新频繁,对影像艺术创新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要求从事影像艺术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无人机等等类型设施设备,能够娴熟地使用Photoshop、Premiere、3DS max等图像编辑处理软件剪辑视频,制作后期特效,应用大数据,捕捉动作以及远程操控等等,可以综合应用AR、VR、全息影像等数字化手段[3]。
在新媒体大展宏图的今天,影像艺术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艺术家想要创作出更为震撼人心、引发情感共鸣的艺术作品,就必然需要增强表达形式上的创新程度。一方面创作者不能一味否定传统的影像艺术呈现形式,而是应该对其中的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有效整合,突破固有的影像艺术创作的约束,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现代社会环境中的新型元素,可以从大众审美的视角出发,表达自己全新的时代创作理念;另一方面创作者通过广泛参与社会影像艺术交流探讨活动,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增强对各种视觉、图像编辑处理软件的应用能力,为创新影像艺术创造有利的条件,更加高质有效地完成视觉传达和艺术呈现[4]。
艺术与技术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缺少了艺术,技术则枯燥无味;如果缺少了技术,艺术也会苍白无力。因此,创作者在当前的新媒体语境下,应该致力于推进影像艺术与技术的创新结合,把握新媒介作用下影像艺术的全新特征,从艺术观念、艺术技术以及艺术形式等几个方面出发,切实探寻影像艺术的创新路径,从而不断提升影像艺术作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