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霖,谢执琳,穆志强,刘 奎,陈活良,徐 莉,张洁琼
空军作为新时代信息化战争中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其战斗力主要来源于不同种类的战机。飞行人员作为战机发挥战斗力的先决条件,其身心健康不仅是国防安全的有力保障,更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强军目标的有力支撑。飞行人员从选拔到培训都十分严格,不仅要应对飞行训练中加速度、缺氧、低气压、高辐射等作业环境带来的极限挑战,还要完成三代机、四代机等新型战机带来的长时间、高强度、高难度的飞行作战任务[1]。早期康复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康复医疗技术早已介入现代医疗[2],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技术对飞行人员的相关伤病进行早期预防,有助于树立飞行人员自主康复理念和提高飞行人员伤病救治效果,对提升空军战斗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1 飞行人员的身心健康面临巨大挑战未来战争具有一体化、信息化、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特点,空军作为联合作战中至关重要的一支作战力量,其发挥的战斗价值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基于飞行训练任务的需求,飞行人员的日常训练往往具有强度大、时间长、难度高等特点,这不仅导致了飞行人员饮食作息不规律,休息睡眠不充足等一系列引发身体疲劳的问题,还增大了飞行人员身体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和慢性疾病的几率[3]。不仅如此,高难度、低容错、战必胜的作战任务要求,长时程、高强度的紧张飞行状态还会给飞行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致使飞行人员出现停飞、地观和住院等一系列状况。
1.2 常规治疗措施存在一定瓶颈飞行人员特殊的作业环境以及高强度的训练任务引发的相关疾病往往十分棘手,如腰背肌劳损、腰脊椎退行性病变、颈椎病等不可逆性疾病[4-5]。此外,高辐射、低气压、缺氧、加速度等环境因素还会引起飞行人员机体内分泌紊乱,进而出现一系列如失眠、厌食、高血压等问题,严重限制日常飞行训练的进行[6]。常规的治疗措施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仅需要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还有可能出现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情况。对于飞行任务多、训练时间长、责任使命重的飞行人员来说,常规治疗方法显然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些疾病给飞行人员带来的困扰。
1.3 早期康复治疗技术优势明显秉持中医“未病先治”和“上工治未病”的理念[7],早期康复治疗技术通过应用中医传统理疗技术,如针灸、刮痧、拔罐、按摩、膳食养生、太极拳、气功、武术等方法积极缓解飞行人员的身心疲劳状态,对其机体功能进行恢复和保养[8]。同时,还应用了西医最新理疗技术如电针灸、激光与超短波刺激等对飞行人员早期病理损伤如软组织挫伤、肌腱或韧带炎进行积极干预[9]。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早期康复治疗技术不仅可以做到防病于未然,极大降低飞行人员罹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几率,还可充分缩短疾病治愈和恢复时间,在不耽误飞行人员飞行训练安排的同时保障其身心健康状态。
当前,飞行人员早期康复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场站的军医,课题组在前期对航空军医进行的“关于飞行人员早期预防及康复治疗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航空军医认为早期康复技术对飞行人员的健康保障很重要,尤其是早期心理干预和突发事件的早期应激处理。但由于各场站航空军医人才建设和设施配备存在着诸多问题,飞行人员早期康复治疗的开展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2.1 航空军医人才配置不达标现有的适用较广的早期康复治疗技术如按摩、针灸等,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一对一实施。而课题组前期对参加规培的航空军医进行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基层单位的航空军医人才配置现状十分不合理,只有少数场站、基地等基层单位每名航空军医保障人数在30名左右,其余大部分单位每名航空军医保障人数都在百人以上,甚至有个别单位航空军医的保障人数超过了200名。通过航空军医与飞行人员的人数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作为飞行训练基地、场站等基层单位的长驻医师,航空军医的人数远远无法满足充分开展飞行人员早期康复治疗的需要。
2.2 航空军医专业培训不到位2019版《空军航空卫生工作细则》中明确了航空卫生人员的从业要求及专业培训规定,不仅要求航卫人员需要政治合格、事业心强、身体健康、业务技术好、经过航空医学专业培训,还要求担任航空军医人员应当每3~5年到军地科研、医疗、教学机构进修一次,巩固提高临床专科技能和水平,了解掌握航空医学的新进展。但是从课题组前期对34名航空军医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参与调查的航空军医中只有2名学历为研究生或以上,其余32名均为本科毕业。毕业于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的仅有3名,超过50%的人此前参加过的相关专业培训远远未达到当前的细则要求。总体来看,参与调查的各单位航空军医不仅对航天医学专业知识缺少系统化、专业化的认识,对早期康复技术的掌握情况也是不是很理想。
2.3 医务室设备维护更新不及时飞行训练基地或场站的医务室是航空军医的工作场所,也是基层单位飞行人员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场所,在不耽误飞行训练任务的前提下,即可对飞行人员进行基本的健康检查和必要的身体调理。通过前期对34名航空军医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到:虽然飞行训练基地和场站的医务室都配备了基本的医学设备,如X光机、B超检测仪、心电图机等,但却面临着设备老化、未及时维护、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此外,在康复治疗设施方面,虽然配备了如中频(电疗)和超短波治疗机、TDP远红外烤灯等常规理疗设备,但却缺少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所需的专业仪器设备,如用于早期肌肉力量恢复训练的颈椎牵引架、腰椎牵引床,实施针灸所需的不同尺寸毫针以及电针灸设备等。
3.1 优化航空军医人才配置针对航空军医人才配置不足的情况,建议在航空医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分配问题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尽量保证航空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均可被分配到与飞行人员医疗保障有关的岗位上,将专业人才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再者,就目前的航空军医人数来看,航空医学专业仍需扩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航空军医人才培养体系,使其学习、分配、规培等阶段体系化、制度化[10]。此外,还应在日常培训中让有经验的航空军医帮带无经验或经验不足的新人,且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相互之间提出问题,交流经验,定期进行相关的知识技能考核,让培训人员的理论与实践同步提升。
3.2 强化航空军医专业培训针对现有的航空军医人才专业培训不到位,早期康复治疗无法有效实施的情况,建议从三个方向进行调整。首先,航空军医自身应当加强对航天医学专业知识以及早期康复治疗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以过硬的医疗技术为飞行人员提供值得信任的康复治疗[11]。再者,虽然当前的航卫工作细则已经充分明确了对航空军医的培训要求,但缺乏具体的制度化管理规定,相关管理机构应当与部队院校等培训机构积极探讨,提出解决方案,逐步完善航空军医人才专业培训制度。最后,为实现早期康复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议航空军医将一些简单的早期康复技术如按摩、拔罐等传授给飞行人员本人,真正做到平时提前预防,战时早期康复。
3.3 加强硬件设施更新维护针对医务室设备维护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建议,一方面航空军医要及时向自己所在单位反映现有医疗设备情况;另一方面,相关基层单位要加强对医务室的建设,明确医疗设备维护、排查统计的人员分工,为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提前做出必要的预算[12],充分发挥医务室的作用,为飞行人员的健康保障保驾护航。此外,航卫工作细则也应进一步明确有关基层单位医务室的医疗设施建设要求,将医务室进行基本检查检验以及开展早期康复治疗的设备要求逐步标准化、规范化。
为实现新时代空天一体的空军建设目标和国防信息化、现代化的军队建设目标,飞行人员所肩负的任务使命必将愈加严峻。早期康复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及早介入、及早治疗、尽早康复的治疗手段,能够在平战时为飞行人员伤病的预防、调理、恢复起到重要作用。相对于手术和休养,中药调理、传统针灸、推拿按摩等早期康复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重复性强、疗效好等特点,不仅可作为日常持续性补充技术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还可作为长期综合性调理手段应用于飞行人员抗疲劳、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和情绪等多个方面[13-14]。相信当早期康复在飞行人员伤病预防和治疗中得到充分应用之后,飞行人员所面临的身心问题将会得到更加切实有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