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后服务新生态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11-26 12:03马颖英
辽宁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长服务课程

马颖英

(大连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台学校课后教育服务实施政策,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生校内课业负担逐渐减轻,在家长自愿的情况下,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不断科学化,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开始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是在更高的价值体系里构建教育新生态,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明确“双减”政策对构建教育服务新生态的作用,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笔者进行了“双减”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设计了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四套问卷,对校长和家长进行了线上访谈。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的结果显示,学校课后服务在促进“双减”取得积极成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结合调查反映出的问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以下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学校课后服务的重要性,持续构建教育服务新生态

基于“双减”的课后服务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目的主要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构建起课前、课中和课后相互衔接的教育服务新机制、新格局,全面科学地落实国家课程计划,让教育回归科学育人的本质。

过去,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存在“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在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背景下,我们调查了不同教育主体的看法。中小学校长普遍认为,以往确实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在“双减”背景下,应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认真研究有效作业和分层作业,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用新方式、新办法促进基础知识的学习;家长普遍认为,适度的课业压力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有效办法,也是学生升学、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必然选择,但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不利的;学生普遍喜欢自主高效的学习方式,喜欢开放性作业,希望校内校外提供更丰富的课程,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对校长和家长的访谈了解到,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如校本课程的开发、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学生社团的广泛开展等,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作用明显,这些积极的探索也为开展好课后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个系统性问题,对于同一问题,不同利益主体的感受和诉求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可能有学校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减负等新要求和是否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等问题,也可能有家庭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和家庭个性化教育期望值等问题;同时,也可能有不正当竞争等因素导致家长教育焦虑加重等问题。因此,站在主要利益主体学生的角度看,要想从根本上解放学生、解决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切实为学生减负,必须还学生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教育治理。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服务新机制,切实发挥学校课后服务作用

提高教育质量是世界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我国,面对竞争多元化、社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现实,中共中央决定以“双减”为突破口重构教育新生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要立足基础、提前谋划,主动作为,才能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融入更加科学化和可持续性的元素,促进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迭代升级,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服务新机制的学校课后服务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们从课后服务的重要程度、实际效果、未来预期三个维度调查了不同利益群体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态度。数据显示,校长和教师对课后服务总体上持乐观态度,说明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按照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后服务。不过,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效果和感受存在一定的差异,有部分家长仍持观望的态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双减”背景下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要;有部分家长因为其家庭教育期望值过高或者个性化过强等原因,甚至认为学校的课后服务影响了家庭的教育安排。从满足多元主体利益需求的角度看,学校的课后服务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主动作为意识还需要加强,在形式和内容上还需要不断完善。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服务新机制既要立足当下,解决现实问题,又要规划长远,从制度建设的角度保证建立起课后教育服务体系,规范教育发展,确保教育乱象不反弹。课后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有机载体,课后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有效改进学生过度参与校外培训等行为,对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强对学校实施的跟踪监管,加强对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调研,及时了解取得的成绩、出现的问题并跟踪问效,确保政策的执行和优化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后服务应有的作用。学校要发挥在课后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创新方式方法,调动教师、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性,丰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建立服务机制,落实各项服务措施。

三、构建科学规范的区域学校课后服务指南,整体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为了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建立课后服务规范体系,笔者认为,区域可出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指南”,以指导学校充分地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课程。

一是明确“课后服务指南”的性质。“课后服务指南”是规范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安排、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和服务评价等监管措施,是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教职工激励及资源建设等工作机制,是全面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指导性纲要。

二是明确“课后服务指南”的设计思路。“课后服务指南”要充分体现实用性,从课后服务的组织准备到具体实施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给学校具体操作提供指导性意见,开阔学校思路,丰富学校设计,规范学校行为,借鉴典型经验,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明确“课后服务指南”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课后服务指南”的总体目标应是指导学校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并将课后服务与日间课程学习有机整合,使课后服务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置上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主阵地的有益补充。“课后服务指南”的阶段目标应是指导学校制订好课后服务方案,合理规划课程、有效利用资源、调动教师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加强安全管理等工作。

四是明确“课后服务指南”的内容结构。“课后服务指南”应包含学校方案的制订、课后服务内容的安排、课后服务管理、家校协同等内容。其中,以课后服务内容安排为主要组成部分,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应包含“教师指导学生作业、教师的补习辅导答疑、教师拓展学科学习空间、学校开展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且这些内容安排应充分考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能性。

在制订课后服务指南的过程中,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还更应该考虑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课后服务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课后服务指南”的开发需以学校课后教育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指导学校提供多元化课后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等为手段,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为目标,促进学校教育主体功能的全面发展和课后服务育人功能的全面提升。

二是课后服务要成为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服务指南”应帮助学校、教师厘清课后服务与国家课程体系的关系,即课后服务是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补充环节,是国家课程有效实施、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时间和空间的抓手。

三是课后服务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课后服务指南”的开发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个性化需求,对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十分重要,并有效指导学校根据学校的文化、资源和发展规划等进行整体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课后服务体系,满足学校课后服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多样性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是学校要努力丰富课后服务的资源供给。课后服务课程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高搭建平台,通过有序引导教师进行课后服务课程的开发,提升教师的创造力,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提升学校全面育人的能力。

四、建立教育服务监测机制,为课后服务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教育服务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半路废止。“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下定决心,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的高度作出的根本性决定。这一政策的实施必将对教育生态产生颠覆性影响,对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解放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能为新的考试制度、新的评价制度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课后教育服务因其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多部门联合施策,集中作用于学校,也需要学校通过科学设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课后服务的监测机制,对实施主体学校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全面把握“政策制定、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服务质量、经费保障”等问题。目前,课后服务尚处于规范的过程中,抓紧建立监测机制有利于从头开始积累数据,进行过程评价,及时改进服务的方式方法,跟踪监测学校课程丰富程度、学生受益程度和家长满意程度,建立课后教育服务完整的数据库,分析和研究课后服务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为国家战略的落实提供有效支撑。

目前,教育部成立了校外培训监管司,各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都相应成立了校外培训监管处,校外培训将进入深度治理阶段。与之相应的校内教育部分,或者新增的课后服务部分的管理权限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厘清管理体制,责任到位,才能发挥真实功效。

基础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虽然“双减”政策对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时长和内容都提出了原则性意见,但在实践中各地各学校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规范的实施思路,课后服务的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服务方式亟需规范,服务边界需要明晰,安全保障更需加强。同时,在监测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面临着各地实施情况参差不齐、研判和分析的综合数据不足、信息来源庞杂、统计口径不一、数据更新速度不快、共享沟通不畅,以及决策支持不够等问题。为此,需要持续研究教育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厘清教育治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提高教育治理的能力。

猜你喜欢
家长服务课程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