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林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团委,辽宁 大连 11603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高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教育的使命。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传承理念不强烈、传习手段不先进、传习范围不广泛等,如何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育人内涵,科学设计传承传播手段,不断增强其影响力与育人实效性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戏曲技艺,都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特别是各类传统技艺,经常是通过民间艺人手口相传才得以流传。如果将这些传统技艺引进校园,在校园内传承,一方面校园的学习条件更优越、更科学,另一方面传习者从民间艺人到高校学生,有更强的领悟力和创新创造力,增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力。高校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强大的人才基础,他们拥有强大的学习力和宣传力,由他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广泛传播。他们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和数字原生代,他们对网络有着极强的敏感性和强大的传播力,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方式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可以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世界读懂中国。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育人内涵,特别是诗词书画、名著名篇、传统技艺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民间知识体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方式[1],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传习传统技艺,有助于唤醒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进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之一。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育人使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具有极大的契合性,学校将传统文化项目与思政实践课程相结合,思政教师走进传统文化讲堂,传统技艺传承人走进思政课堂,相通相融,促进思政课改革。传统文化技艺的艺术性与艺术、设计等专业具有共通性,结合这些技艺创新专业课程教学,增强专业课程的趣味性与思想性,发挥了“课程思政”的功能。多项传统技艺的学习,提升了学生技能素质和品性修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多次的对外交流展示,给了学生实践的平台,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学生良好形象,学生的社会好评度不断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晶,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作品的创作与演出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尚德、仁爱、至信等精神;在传统技艺的学习过程中,感悟了传统匠人的匠心与匠艺精神,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和敬业乐业、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情操[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项目都是以音乐、美学、手工艺等元素展现,大学生在传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的美学思想,激励了他们追寻美的印迹,体验美的创造之乐,提升了大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升了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传统技艺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剪纸、糖画各类技艺容易激发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传统文化技艺与时代生活相融合的过程当中,又需要创作者在构思、材料、内容上不断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思维不断丰富,创造力不断迸发。
高校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高校文化受地方文化的影响,不知不觉中被嵌入地方文化的诸多元素,同时也用其独特的校园文化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高校有着强大的人才基础、科研力量和创新实力,这些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高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活动等渠道产出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成果,将这些成果以多种形式推广到社区、推广到企业,既丰富了企业文化,又促进了与地方文化的交流,在彰显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传播做出了贡献。多样的建设成果、多家企业宣传实践,不断打开了学校的知名度,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宣传实践中也有机会提前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专业岗位,更有利于学生毕业留在地方,留在相关企业。通过高校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也有机会从多角度了解学校、了解学生,为其进一步挖掘人才打好了基础。
尽管传统文化进校园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之一,但是这些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多以讲座、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开展,青年学生被动参与的多,主动参加的少,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在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手段上缺少创新,没有吸引力,开展的频率不高,影响力小;另一方面是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了解,认为其晦涩难懂,不易学习与掌握,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到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代表项目之一。但是这些项目在校园的传承却不理想,传习的人群主要是以相关的学生社团成员为主,以低年级学生为主,以专业与项目有交集的学生为主。由于缺少项目投入和相关政策保障,教师缺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而学生群体在校时间太短,传统文化类项目的传习群体流失过快,缺少专业教师参与,在教学方式、项目创新、成果创作等方面的传承力度也不大,普及率太低。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高校传播,有定期举办的传统文化讲坛,有利用寒暑假的走访参观,有传统文化技艺的课程开设,有高雅艺术进校园等艺术展演形式。但这些活动往往都是小范围运行,限时段进行,受学校投入和上级政策影响较大,其专业性、连续性和规模性都不稳定,较少有参与人员广泛、影响力较强、传承度较高、口碑非常好的精品项目,校园文化中缺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品牌项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播运行较好,能够做到有投入、有组织、有影响、有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往往局限在校园内的传播。以音乐、舞蹈、手工艺作品等形式展现的作品,以及在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创作出来的作品,其内涵性和观赏性都有保障,是优秀的育人作品。但是受学校意识、资金、场地和地方文化特点等限制,作品没能完全对社会开放。一方面传习者没有通过作品广泛传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创作力的机会,另一方面高校也错过了通过创建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促进地方文化发展,进而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机会。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在课程增加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元素,突出课程育人的效果。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广博,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相似相近之处,是“课程思政”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有利于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融入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基础课程当中,提升课程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将其融入幼儿语言艺术、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当中,提升专业课程的美育度。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传统文化传播者和传统技艺传承人走进“思政”课堂,通过正规课程的形式在校园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规范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更能得到保障。
社团是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在认同社团宗旨的基础之上,自愿组成的学生团体,是学生兴趣和乐趣释放的平台,组织健全、管理规范、活动丰富的学生社团在校园内通常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可以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寻找、集结有传统文化技艺技能特长的和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情的学生,把他们作为传统文化传习的主力军[3]。社团可以通过承接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传统技艺课程、定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和对外交流学习等途径,将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生聚集起来,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共同进步。同时尽量为社团配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感兴趣的教师,先培养教师的相关专业能力,再通过给社团指导时间计工作量等政策,吸引一批有志教师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中来。
除了以讲座、展演等形式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更能吸引青年学生[4]。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经费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设计内容多样、教学方式新颖的非遗课程,在学生中培养一批传统技艺的衷心追随者,让他们在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语言、音乐、礼仪、手工艺等丰富的形态,除了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千年的家国情怀、诚信礼仪等道德元素之外,精湛的技艺、淳朴的匠心精神与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度契合,同时非遗匠人无形中也会成为学生的职业偶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进一步促进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观养成。传统文化技艺与学校的艺术设计、学前教育等专业有较高的关联度,把这些传统文化技艺与专业教学相融合,作为专业教育的辅助项目推广,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实践。
中华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将传统文化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创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艺术作品,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也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传播传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这些作品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理念,通过艺术表演传播时代能量,通过传统技艺展现时代精神,在作品创作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努力使成熟的艺术作品成为校内各类学生活动舞台上的“主打歌”,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演出实践,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促进作品不断走向成熟。要积极探索与社区合作,将成果推向周边社区单位、校企合作企业,达到宣传创作成果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双赢。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越来越普及,并不断深入,在校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选择传统文化类企业,将传统文化传播与传习当作终生的事业,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元素与现代企业家精神相结合,树立积极正向的人生目标。这些自主创业项目可以立足校园市场开展各类业务,公司员工以在校学生为主,引领学生在干事创业的过程当中学习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个人的发展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做传统文化的终身传习者,使校园传统文化的宣传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贵资源,是一种高质量的教育供给,高校要在充分挖掘这些时代价值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特征、结合学校特色、结合青年特点,开拓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作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