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2022-11-26 10:55高壮伟周小桃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大学生

高壮伟,周小桃

(六盘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并且通过走访高校、召开座谈会、写信等方式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政课的指导性意见,形成了内在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完备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而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奉献、有作为大学生完成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重要环节。其建设得如何,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而且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此,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抓思想引领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新时代,要加快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2]中国的大学植根于中国的土壤。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天壤之别,同时,国情也存在显著的差别,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不能照搬西方大学的发展模式,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在办大学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始终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与方针,还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与领导权,占领舆论高地,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否则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走歪路、迷失方向。二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铸魂育人。要坚持用其指导高校思政课改革和发展,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三是要坚持用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处于中国最美好的时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建设现代化强国,大学生这一群体将全程参与。当前,多数大学生有理想、有担当、有修养,善于学习新生事物,是可亲、可敬、可信的榜样。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以自我为中心、抗压能力弱等问题。作为高校,在进行理论授课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思政课巧妙结合,避免走形式、走过场等传统理论灌输方式,将对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抓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3]。为此,一是各高校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师生比例不低于1∶350的标准,加快推进专职教师的数量,同时也要统筹协调好地方专家学者、企业领导、道德模范、老红军等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讲授他们的亲身经历,把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声音传授给大学生,以此增加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二是加快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建设。思政课教师承担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职责,要想把思政理论课上好,平时不仅要学习最新的理论、政策等,更重要的是要承担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为此,要加快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建设,一部分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化,一部分是相关规章制度的专业化。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且可以实现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要加快专业化建设,就要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和学习。截至2020年11月,全国高校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队伍达到10万人,而这个数据在五年前只有4.3万人,五年时间有将近6万人进入这个队伍[5]。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新进的这批队伍中,有的是新进教师、有的是学校相关学科的行政人员转岗等,对于这些新的面孔,其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理论水平,紧跟时代发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自己思政课教学的专业化水平,进而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三是做好思政课教师培训。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首要就是提高教师的知识文化水平,为此,在教师自身学习的同时,学校要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建设。第一,要完善培训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内容一般应该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精神等四种培训内容,这四种培训科学合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展的思政课教师培训多数集中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对专业伦理、专业精神的培训少之又少。第二,要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参加考察交流活动。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1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6]。每所高校都开设有思政课,而且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质量,国家评选了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省级相关机构评选了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这种情况下,各学校应组织教师多去交流、沟通、学习、考察。通过考察,借鉴别人的长处,拓宽其教学视野,从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进而为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三、抓教学方式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大部分是“90后”“00后”,他们没有经历过贫困,处于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他们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思政课要有感染力就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一是要加快推进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具有优质资源共享、教学时空灵活等特点,可以使思政课教学“活起来”。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在校大学生不能到校上课,思政课教师利用此教学方式不仅保证了教学进度,而且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在充分领会中央精神和马工程统编教材基础上,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切入思政课教学中,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亲和力。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有利于实现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从而有利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各任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一起研究确定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的研究可以取长补短,进而可以更好地保证思政课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时效性。四是加强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可以避免内容的重复,使得内容体系更加完整。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对专题内容、教学设计、PPT、大纲等内容统一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以此避免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五是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思政课单一教育教学模式,着力构建以“教学第一课堂、实践第二课堂、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以此实现共享育人资源。

四、抓“大思政”建设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按照这一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做大、做强,就要把“三全育人”充分发挥到极致,通过创建“大思政”格局,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更大的合力。一是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去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处以及思政课,很多专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和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只需要注重知识传授就好了,而不需要做价值引领。新时代、新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思政课这一渠道,这就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要按照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任课教师要充分提炼和挖掘本学科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作用,从而达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新格局。二是加强指导交流,搭建思政课展示平台。要在学校顶层设计理念指导下,从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分支成立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加大对思政课项目的经费投入,单独设立思政专项等,不断提高思政项目研究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与其他高校、中学协同探索建立思政课集中备课平台,支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处要与学校团委、社团建立联动工作模式。通过以上各部门的协调,可以最大化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从而促建“大思政”格局。

五、抓实践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1]可见总书记非常重视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很多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毕竟是灰色的,不能一直停留在课本上,作为青年大学生只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才可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使思政课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切实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为此,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作为学校的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务部门要统一协调把思政课中的实践教学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放方案中,不能只下文件,不落实。要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每年拨出专项经费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扶持力度,进而才能保证其顺利地展开。二是丰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第一,在制订教学大纲的时候,要把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课内实践主要采用体验式实践方法,比如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可以设定“我的大学我做主”、模拟法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视频展播等课内实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二,可以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方式,校内主要是利用机动周去学校学生处、团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党群部门进行实践锻炼。校外主要是利用暑期实践去机关部门、企业等进行实践锻炼。三是建立稳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很多高校都与企业、中小学建立了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但是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比较少见,如此下去,即使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做出来,也不能按标准规范有效地开展。要想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建立稳定和长久的实践教学基地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六、抓考试方式改革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是否能够实现。当前,思政课考试方式还或多或少存在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不全面等问题。为此,要提高其教学效果,一是要增强对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过程性考核。当前,很多高校都在不断改革考试方式,如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各占50%,这样就要更加注重多元考核,其中更重要的是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材料,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采用学习通、蓝墨云班等学习客户端,在APP课程中设置过程性的分值,如考勤、阶段性测试、课堂讨论、抢答、布置作业等栏目设置相应的比例。这种利用信息技术共建网络课堂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把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日常行为、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结合起来,达到全方位考核、全程考核,可以促进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最大化。二是进一步推行无纸化考试。传统的思政课考试,一般采用教考分离,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保密性,促进了考试的公平性。但也存在着教师阅卷工作量大、误差率较大等问题。而无纸化考试,教师只需要把试题统一编入系统,就可以通过电脑完成考试,从批改到分数统计一气呵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也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

七、抓机制建设

高校思政课能否取得大的效果,依赖于完善、科学的机制建设。这里主要论述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一是物质保障,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建设标准,积极申报全国、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大对思政课教师办公场所的投入,给教师配置必要的办公用品、各种规模的会议室,尤其是博士、教授要配置单独的办公室,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二是经费投入。学校每年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从预算中提取专项经费,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投入,要在马院标准上对标对表,查找不足。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到其他高校从事挂职锻炼交流等。此外,还要择优资助思政课教师开展教育教研。三是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紧缺的环境下,对于那些马理论学科发展较为薄弱的高校,学校领导可以采取柔性人才引进的方式邀请马理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学科带头人或者学术带头人,给予其一定的科研经费、独立的办公场所。对于博士的引进,可以采用住房补贴、岗位津贴、一事一议等方式吸引青年教师签约入职,激励引进的思政课人才,使他们能专心教学、潜心可研。四是学校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思政课教师会议。通过会议,听取马克思学院发展工作汇报,教师在发展中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予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尽快解决,而且可以消除思政课教师的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归属感。五是要加大薪酬激励。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思政课办得好不好,学生喜欢不喜欢,教师是核心。现实情况,高校思政课教师,每天都在忙于授课,每个学期下来,少则300多节课,多则达到500多节课,与其他专业课教师对比,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承担了巨大的工作量。因此,各高校在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激励机制时,应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设置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以薪酬激励的方式,增强社会对思政课教师的认可,使思政课教师树立职业自信,激励他们更好地投入思政课的教学工作中。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思想与“剑”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