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2-11-26 10:55郭裕湘姜秋萍吴春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会计专业课程思政

郭裕湘,姜秋萍,吴春璇,等

(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政府高度重视下,目前本科院校掀起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各专业“课程思政”热潮。会计专业是本科院校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因所培养的人才大多直接或间接从事与金钱相关的经济活动,所以在这类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应重视专业性,更应强调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要铸魂育人,在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还需要教师打破原来的专业壁垒,在课程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课程思政”落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实现多渠道的立德树人。本文试图在对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内涵探讨的基础上,运用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其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当前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完善“课程思政”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一、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内涵

在众多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时,诸多学者对“课程思政”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邱伟光认为,“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2]。高燕认为,“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3]。陆道坤提出,“‘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作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4]。

结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本质上就是一种“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思路,即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把“思政元素”结合到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促成“立德树人”。因此,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是以会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会计专业课程为载体,以达成专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目标为根本任务的一项育人活动。

二、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与问题

从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内涵出发,笔者以某财经本科院校为样本来源院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50份,回收1020份,回收率97%),从“课程思政”的教学规划、内容、方法等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访谈提纲的方式(共访谈36名会计专业课教师),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具体操作、操作中存在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进行访谈。通过整理问卷和访谈的一手资料,归纳出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情况。

(一)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现状

调查总体反映出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注重以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为重点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并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果。首先,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通过不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讨培训会议、“课程思政”专项工作推进会、“课程思政”微课教学比赛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水平。从教师访谈情况看,所有受访会计专业课教师认识到,在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非常必要。很多教师指出,由于大学生处于一个思想成长期,加上现代信息媒体的充斥,会计学生因对各种信息把控力度不够,所以很有必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绝大多数会计专业课教师赞同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并认可和愿意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类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其次,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也不断加深。从调查情况看,67%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了解,16%的学生对“课程思政”相关内容非常了解。再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出现了一些含有“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比如,有受访教师谈到,目前学校有关于“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项目,很多教师在教学大纲、课件当中编写有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甚至有会计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发挥智慧,合作精编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最后,部分受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采用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推动了“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应用。

(二)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问题

1.师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全面

首先,个别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仍较狭隘。从访谈看,有受访教师认为“只要是课堂教学,涉及思政教育的都是‘课程思政’”,这种理念并没有深入专业课程的层面,没有与会计专业课程相结合,这样的理解并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其次,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偏差。从调查结果看,仍有11%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就是简单的“思政课程”;有23%的学生认为“只要是课堂教学,涉及思政教育的都是‘课程思政’”。从访谈看,受访教师反映存在学生意识与教师行为之间存在错位的情况,即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进行过课程思政,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自身对“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并不了解或者是认同程度不高。由此可知,仍有一部分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偏差。

2.“课程思政”缺少专业针对性的教学规划

在现有的专业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目标、实践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5]。调研发现,本科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目标的要求比较笼统,缺乏明确的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目标要求。由于素质目标不够明确,会导致相关教学规划不能体现专业针对性。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缺少具有会计专业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规划,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受访教师表示,目前在教师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这一板块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性的做法。学校在对会计专业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这也就导致了大部分教师只是将平时收集的信息根据个人的经验自行加入到课程的授课当中,没有一个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学规划。

3.“课程思政”元素与会计教学内容的融合不够

学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对象,因此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教师教育教学成效和质量。在“你的会计专业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会结合会计专业实际内容进行讲授”问题中,仅29%的学生选择“符合”,65%的学生选择“有点符合”。换言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是与会计专业的实际内容进行结合讲授的,然而却没能够做到完全与会计实际教学内容相融合。在问到会计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通常会讲授哪些内容时,认为教师结合了会计职业道德、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讲授的学生分别为81%、65%和62%,而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课程思政内容教师较少涉及。显然,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这样的融合程度是不够的。

4.“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从调查结果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内容启迪效果、教学方法运用效果两方面。首先,在对会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内容具有教育启迪效果”的情况调查中,仅32%的学生认为好,62%的学生认为一般,6%的学生认为不好。不少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课教师讲授的思政教学内容只是偶尔具有良好的启迪效果,大多数时候仅粗略地讲授单调的理论性内容,对学生的启迪效果是不够的。其次,在对会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课堂互动情况”的调查中,仅有28%的学生认为好,66%的学生认为一般,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不好。很多学生指出,在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时,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参与较少,很多学生表示“就是听一个故事,听过就算了”,思政内容谈不上入脑和入心。也就是说,大多数会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仍是讲授式且教育的启迪性不够,大多数学生对与会计相关的思政知识一知半解,印象不深刻,教学的效果仍不够理想,没有真正实现在专业课上更好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学习深度不够

部分会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存在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不全面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这两个群体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学习深度不够。一是因为关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学习、培训会议大多数停留在中央、地方或者是教育部门,各大本科院校的广大会计专业课教师能够接触到的学习机会相对较少。即使本科院校有代表去参加学习,但是直接落实到会计专业课教师的层面较少。二是由于会计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也不能够很好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运用到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所以使得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偏差。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力度不足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十分重视,颁布了多个指导意见和文件,经层层传达和执行,本科院校学校层面的行动力度已经足够。但调研发现,到了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和教师层面,行动力度还不够。这也是导致教师教育培训次数较少、教学规划不够完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力度不足、没有开发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的根本原因。一个制度或者理念的执行,需要“上行下效”,会计专业课教师担任的是“下效”的角色。但由于院系方面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各方面工作未出具一个有效的执行机制,会计专业课教师也很难发挥好“下效”作用。这些都延缓了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脚步,阻碍了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高质量会计人才的进度。

(三)“课程思政”成效的检验机制不全

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得知,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成效检验机制是有的,但是不够全面。在现有的成效检验机制中,大多数只是针对会计专业课教师,甚至有的学校会把检验主体定位在思政课教师上。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检验主体没有定位准确,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检验主体应该是会计专业课教师和会计专业学生。从会计专业学生身上检验会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会计专业课教师的角度检验会计专业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执行程度。此外,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检验机制的评价指标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标准。再加上每一个学校、每一门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不同,每一个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也不同,所以很难制定出合理的成效检验机制和具体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四、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会计专业课教师的教育培训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能够把思政教育与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协同育人的保障。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主体是会计专业课教师,因此应切实加强对会计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培养。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课的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含义。通过讲座培训、实地考察、思想政治专题学习等多种措施,切实拓宽对“课程思政”的理解,真正把“课程思政”理念扎根在脑海中,并将其转化为对学生进行有专业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其次,要对会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校可组织会计专业课教师就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并如何进行教学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等进行学习和提升。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会计专业课教师到思政课堂进行观摩学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培训会等方式,提高会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最后,要提升会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理论知识水平。只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会计专业课教师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还需要会计专业课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的思想并能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动摇的决心和毅力[6]。学校层面要不定期对会计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理论培训,例如邀请专家进行宣讲、听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理论培训课等方式,加深会计专业课教师对思政理论知识、“协同育人”精神等的理解,更新会计法律、法规知识,提升会计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用扎实的课程思政教学功底去教育学生。

(二)完善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规划

会计专业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力度。首先,会计专业“课程思政”需要结合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并根据市场经济对会计行业的新需求,不断完善会计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规划。其次,在吃透“上情”的同时,要学习参考兄弟高校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借鉴“外情”,并结合“校情”,精准施策[7]。第三,会计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规划,要注意做到会计专业课程教育中有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中有会计专业课程教育,可分为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操守教育、专业分工协作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8]。

大一入学第一个学期,开展以专业导论为方向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要让学生知道所学习的专业是什么、需要什么能力素质、毕业后的就职去向、毕业的条件等等。在专业导论课上,教师要结合现行经济形势,告知学生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去向,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职业认知,增强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财务岗位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对往后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还可以邀请高年级的学生或毕业生进行宣讲,向新生传授学习和工作经验。大一下学期至大二学年,开展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线的职业道德操守教育。例如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会计处理业务的水平;在税法、税务筹划和财经职业道德法规等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能因侥幸心理而做出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大三至大四学年,开展以实际教学为依托的实训分工协作教育。在这两个学年,高校要加强会计专业实训内容教学,既包括校内模拟实训,也包括校外实习。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训,支持和鼓励学生组合进行团队协作,培养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在整个大学期间,开展以学科技能竞赛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会计技能大赛、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财经小论文等比赛,鼓励学生参与,积极开展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促使学生在新经济形势下由传统会计向管理型、复合型会计转型。

(三)挖掘与会计实际教学相匹配的思政教学内容

如何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会计专业知识相结合,需要教师以人才培养需求和专业课程特点为基础,挖掘出与会计实际教学相匹配的思政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会计专业课堂中有思政教育。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就是要在深度开发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各种途径和工具筛选出与会计相关联的、有教学意义的思政元素或者相关思政案例,将其与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亦可采用专门的财经职业道德教材进行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编写与本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的教科书。又或者建立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案例资料库等,以提供给每一位会计专业课教师参考使用。会计专业课教师在把握好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这个主线的基础上,要紧紧围绕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目标,挖掘与会计实际教学相匹配的思政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四)改进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讲授方法。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会计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时,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直接主导。本科院校要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教师引、学生学”的模式。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多开展视频教学、情景教学、实景演示等教学方法。“互联网+”的提出,给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带来了机遇。在备课时,会计专业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潮流,挖掘互联网上关于会计的信息并挑选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会计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教师将相关思政教育内容发布在易班、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上,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寒暑假,学校可以组织或鼓励学生到企业参与会计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切地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这样,既保证了思政教育贯穿课堂内外全过程,又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五)打造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检验机制

有效推进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打造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首要教学目标为核心的成效检验机制。首先,学生是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最直接的对象。一方面可通过案例分析、简答题等考试或考查的形式,检验思政教育的成效。另一方面可从假期或课后的社会实践进行考核。对于假期社会实践,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对会计职业相关的人或事物进行实地考察、访问,或是要求学生到财务岗位进行实习等。学生结束假期社会实践后,所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等计入学分。对于课后期间的实践,学校可以与校外的事务所或者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对于在校生,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合作单位的财务岗位进行短期的参观学习,让学生能够听取前辈经验,不断提升会计职业素养。其次是针对教师的成效检验机制,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考核评价。为让广大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教师投身“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该要努力打造并完善会计专业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也就是说,要打造以教学业绩、科研业绩、公共服务业绩为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把会计专业课教师课外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才的成效纳入公共服务业绩予以考核,不断强化专业课教师群体的内驱动力[9]。同时,将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三个维度有机结合,全面打造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检验机制。

猜你喜欢
专业课会计专业课程思政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