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红梅
回顾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从当时的五十多人,到汇聚了今天的九千多万精英,成为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核心,这是信念的神奇所在,是初心的发扬光大。
最近看了电影《悬崖之上》,就深切感受到了新生共产党人炽热的初心,钢铁般意志的力量。
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冰城哈尔滨。张宪臣、张兰、王郁和王楚良四位主人公是曾在苏联接受过特训的共产党特工。在封闭训练的七个月期间,掌握了跳伞、射击、格斗和俄语等技能,在上级的安排下,他们成立了一个秘密小组,前往东北执行“乌特拉”行动,任务是获得日本驻扎在东北秘密基地的731部队反人类实验的证据。
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那一刻起,就已置身于敌人布下的罗网之中。怀揣着一个巨大的梦想和一颗火热的心,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四个人每人一片毒药,分成两组行动。同志如何脱身,任务能否完成,自此揪着观众的神经。雪一直在下,立于“悬崖之上”的行动小组步步惊心,随时面临生死考验。
这项任务的具体目标,是解救一个被日本细菌部队屠杀下的幸存者王子阳,以便审判之时对日本犯下的反人类罪行进行指认。
行动的核心人物张宪臣不幸被捕,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发现自己失散多年流浪街头的两个孩子。
他曾经和被分在另一个小组的妻子王郁彼此交代“活着的那个人,去找孩子”。
张宪臣和王楚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幸牺牲,一个受尽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一个为了掩护同志,保守秘密,服毒自杀。最终张兰通过潜伏在敌阵营的地下党人周乙的协助,找到了王子阳,并且将他成功运送出境。“乌特拉”行动宣告完成。而周乙也带回了王郁和张宪臣因离乱而流落街头的孩子,并把他们送到王郁身边。
“乌特拉”在俄语中代表着黎明的意思,它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激励人们坚持到天亮就是胜利。这个关于信仰和忠诚的故事,被赋予了深沉的历史厚度和感人的民族情怀,让人动容和唏嘘不已。
影片结束,片尾曲响起,我早已热泪盈眶,浮现升腾在脑海的是:所谓太平盛世,是用多少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所谓岁月静好,又是有多少勇士义无反顾,负重前行啊!
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无法割舍的牵挂和心愿,在生活中他们是父亲、是妻子、也是孩子,但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家国大爱,却能抛下富贵荣华、儿女情长。这种看似违背人性的选择,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希望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时光不能倒流,我们无法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保护他们,为他们送去温暖。但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我们才要通过党史学习和教育更多地了解历史,珍惜当下,设计未来。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每个人都应该对照检查自己,经常灵魂拷问:我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吗?如何做才能对得起先烈,才能对得起后代?
作为一个有着30年党龄的党员,我是典型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的父母都是在建国之初入党,我就是在党的怀抱里长大的。
我的父亲参加过解放战争,接受过出生入死的考验,解放后转业成为工人阶级;我的母亲是农村为数不多能识字的党员,他们无疑都是那个年代的先进分子。
作为企业负责人的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家人遮风挡雨。从没有听过和看到他以权谋私与腐败沾边,即便“文革”遭受过迫害,但他的诚实品格和敬业精神从没有改变。
作为妇女干部的母亲,在那热火朝天的农业社期间,每天大干苦干,常年双手皴裂,布满一道道血口子,收工回来还要给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缝衣做饭。看她有时累到脚步蹒跚,手指痛得捏不住针、端不住碗,但从没有听她抱怨过。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大家庭,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他们那一代共产党人是革命加拼命,心里也一定是乐观和坚定的。
我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中长大的。在我幼小的心灵和朴素的认识中,父母就是我心中的党,党是父母的精神支柱。党员首先是一个好人,好人才能成为党员。共产党员是要为大家谋利益的,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源于生活,《悬崖之上》的英雄和烈士们就是千千万万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牺牲的共产党员的缩影。他们与我们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言行交相辉映,铭刻在我的脑海,砌筑进我的心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参天大树,一百年根深叶茂,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初心为人民。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先烈们的牺牲才有意义,先辈们的奋斗才有价值。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未来才能基业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