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 楠 张在龙 马卫东 李晓宁 关 强
(1.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100044,北京;2.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地铁运营技术研发中心,102208,北京;3.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0068,北京∥第一作者,工程师)
在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为“城轨”)安检对于运营安全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1]。然而现有城轨安检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大客流快速安检的要求。为解决现行城轨安检模式存在的现实问题,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及交通运输部等提出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本文针对城轨大客流特点探索构建快速、人物同检的智慧安检系统。
北京城轨已经进入大规模网络化运营新阶段,满足了乘客的基本出行需求,但和乘客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美好交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2]。截至2019年底,北京城轨运营线路长771.8 km(含地铁、现代有轨电车、磁浮交通及市域铁路等制式),有359座车站,年客运量为39.6亿人次[3]。据统计,北京城轨全线网日均客运量达1 085万人次,半数以上的车站高峰时段进站量超过3 000人次/h。按照现有安检标准,安检设备通过能力明显不足,会造成乘客进站候检及安检时间增多,使大量乘客在站外排队滞留,极易引发乘客拥挤踩踏等公共安全事件。
现有城轨安检模式对所有乘客采取无差别的安检措施,缺乏安检对象针对性,导致安检效率低下,无法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的乘车体验,更无法满足其美好交通出行的需求。
城轨安检有别于机场及铁路的“从容式”安检,其需要安检员在短时间内发现并识别危险品。受人体生理限制,安检员经过长时间高强度判图后的准确率会下降,不仅易造成漏检,也会影响安检通行效率。此外,安检员流失率长期居高不下,经验丰富的安检队伍难以有效扩大,安检质量得不到提升。
北京城轨面对日均超千万人次的大客流冲击,既要确保乘客在高峰时段能快速通过安检进站乘车,又要减少大量候检乘客在站外排队,以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如何在提高安检效率的同时,又保证安检质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行的对乘客无差别安检模式,无法有效发挥城轨高效便捷的优势。高峰时段大量乘客排队滞留、候检进站,使出行的时间成本大幅提高。改变安检模式,对乘客实行差异化安检,可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据北京市公安部门统计,2019年,北京城轨共对人员安检21亿人次,对物品安检16.3亿件次,查获禁带品41.1万件[4]。全年查获的违禁品数约占城轨全年安检总人数的0.2‰;全年每百万件安检物品中,查获的禁带品约为25件。据不完全统计,在查获的禁带品中,大部分为喷雾或发胶等生活用品,极少数为法律及法规规定禁止个人持有的违禁品。这说明绝大多数乘客都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对乘客进行差异化安检,可大大减少安检员的工作量,降低安检员工作强度,提升安检工作水平。
在安检新模式、智慧城轨及智慧安检等方面,有关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5]及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6]中提出,要推广应用安检新模式。文献[7-10]等文件的颁布,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1151—2016实施指南》[11]的发行,为开展城轨智慧安检研究提供了可遵循的基本依据。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12]颁布以来,社会信用体系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铁路及民航行业的旅客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城轨行业也进行了相关探索。
建设乘客信用体系,探索差异化安检的新模式,可为解决安检能力不足、乘客出行体验差、安检工作水平低等诸多问题提供新思路。
在公共安全领域,大数据技术快速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迅猛发展。城轨行业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运用,为解决安检能力不足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安检新模式亦成为必然。
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验证、人机交流及公安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使用。在城轨安检中,可通过生物识别与比对技术实现差别化安检,减少安检的工作量。《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13]为城市轨道交通安检设施设备的采用,提供了系统化、标准化的依据。
基于北京城轨安检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及效果导向,构建基于乘客信用的、符合城轨大客流特点的、“智能化精准检物、智能化快速检人、安检信息化管理”的智慧安检系统。
利用禁限带品智能识别及自学习等技术,在X光机上增加图像识别、实时提示报警功能,进而构建可实现本地机器判图的智能化精准检物子系统。检物模式由过去单一人工识别转变为设备自动识别提示报警,从而提高了检物精准度,减少值机员个人能力和状态对安检质量的影响,提高物品安检的效率和可靠性。
参照铁路及民航等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结合城轨乘客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基础,建立基于乘客信用的智能化快速检人子系统。
乘客可通过APP(应用程序)客户端,注册成为实名信用乘客。安检设备基于人脸识别等技术,在乘客通过安检门时能快速识别乘客属性,并对实名信用乘客采取快速安检措施,对普通乘客严格安检。
这一举措可引导广大乘客重视个人信用,不断扩大实名信用乘客群体数量,以加强安检对象针对性,减少安检工作量,提升安检质量。
利用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安检信息化管理子系统。通过该子系统可实现乘客分类信息部署、识别结果汇总分析、禁带品智能识别模型升级、在线系统保障、应急协同处置、事件备份存储及查询、系统功能和技术升级、大数据统计分析和通信网络运营等功能,为智慧安检系统提供运营数据采集及分析。
本文充分调研了目前北京城轨安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城轨安检新需求及智慧安检工作基础,基于乘客信用体系、针对城轨大客流特点,构建包含智能化精准检物子系统、智能化快速检人子系统及安检信息化管理子系统的城轨智慧安检系统,实现符合城轨运营特点的新型快速安检模式[11],为城轨智慧安检建设和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