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工程建设咨询分公司 黄 辰 北京京杭天丽科技有限公司 刘世阳 刘朝辉
在客户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电力行业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完善以及国家扶持力度不断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电力基建项目的建设频率、建设范围以及建设数量等也在飞速增长,使得传统基建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不断凸显,已无法满足电力企业控制基建项目成本、提升基建项目质量的管理需求,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基建项目,成为了电力企业广大领导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此外,随着天然气、太阳能、煤气等替代能源的不断普及,电力在基础能源领域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他们依然需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全面有效地监管电力基建项目,可有效避免传统基建项目中存在的隐患和风险,使电力系统长期处于一种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运行,在增强电力能源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的同时,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电力能源,最终帮助电力企业实现利用最小资源消耗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目的。
电力基建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以及成本管理模式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实际开展电力基建项目管理工作时,却面临着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综上所述,研究基建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这一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参考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电力基建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力求为电力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电力基建作为制约供电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效益性的核心要素,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用电客户的用电体验,同时也决定着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方式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优胜劣汰已成为电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一席生存之地,成为了广电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用电设备的不断革新和普及,电力能源已彻底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用户对电力能源的稳定性以及便捷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加大基建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将无法全面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
例如,随着电动摩托和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传统以住宅区为主的供电模式已无法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为交通工具充电的需求,需要电力企业进一步加强郊区、高速路充电站等区域供电系统和用电系统的建设。再如,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冰雪灾害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电力系统瘫痪,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继而引发物价上涨、天路停运、厂矿停产等影响居民生活和国家经济收入的不安全事件,需要进步一增强电力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电力基建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已成为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发展瓶颈。
我国电力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直至20世纪末才形成囊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多个环节的大规模电力系统,但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完善和用电设备的快速普及,近年来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建设力度和覆盖范围等,均呈现出了逐年攀升的趋势[1],使得与之相对应的基建项目管理体制还处于形成和建设阶段,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再加上我国电力基建项目的建设环境、建设流程以及施工工艺等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使得我们在建设基建项目管理制度时,很难通过照搬西方国家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方式加以完善,只能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因此,现阶段施行的基建项目管理体制很难满足控制基建项目管理成本、规范基建项目施工工艺等管理需要。
例如,就现阶段电力基建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而言,普遍存在着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无序存放的现象,材料的安全性和设备的使用效率等得不到有效地保障。
员工素质和结构是衡量企业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两个重要指标,但就电力企业基建管理部门现有员工构成情况而言,普遍在着参员工素质偏低和人员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专职工作人员少,员工工作量大。例如,我单位只有生产部门的员工为专职人员,其他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均需要接受行政部门的统一调度和安排,常常出现员工跨部门工作的情况,很难有效保证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员工结构不合理。公司在调整基建项目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时,普遍存在着该部门工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太高学历和太多专业知识的错误意识,常常将管理工作分担给安保人员、行政人员,使得在实际开展基建项目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常常出现无法熟练地操作电脑和准确地掌握项目管理方法等情况,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大多知识流域形式,并未得到实质性的开展与落实。
成本管理作为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贯穿于工程项目的设计、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采购以及施工队伍的控制等多个环节,如若管理不当,就会出现企业超预算投资的现象[2]。当前,很多供电企业在开展基建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时,只是简单地制定成本管理的目标和操作流程,对于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监督机制、控制策略以及各管理人员的职责等则没有进行细致的划分和规范,大大降低了成本管理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例如,采购人员在开展原材料、物资设备的采购工作时,常常会因为没有事先掌握施工现场现有资源库存量等原因,导致采购的物资设备等与基建项目的实际需求量不符,继而出现因物资不足减缓施工进度,或因物资过多导致大量资源被闲置等情况出现,大大降低了供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再有就是,基建管理部门并未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库房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进行明确,常常出现库存物资管理台账混乱,长期未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清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基建项目的建设成本。
监理单位作为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环节的主要管理单位,其人员稳定性和责任意识等直接决定着它们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再加上电力基建工程的建设存在着工程量大、子项目多、施工周期长以及涉嫌资金数额巨大等特征,要想保质保量地开展好基建工程管理工作,就必须要确保监理人员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但很多监理单位为了有效控制用工成本,常常将管理重心倾向于监理人员的数量和薪酬待遇,使得基建项目监管部门可用人才紧缺、员工流失率大等问题普遍存在。再加上管理人员实行的薪酬制度为固定薪酬,平均工资3000元/月,这就使得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长期利用闲暇时间做兼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完善的基建项目管理制度可为管理人员提供明确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提升基建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例如,在开展施工前期的管理工作时,可将管理的重心倾向于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严格核查各施工项目的预算是否存在超标的情况。而在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时,则可将施工材料的保存、领取等作为主要管理对象,尽可能多的避免因管理不当导致施工材料过期或被闲置的情况出现。
此外,还可通过借鉴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案变更的审批制度,防止因施工工艺使用不当、后期维护不及时等原因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显现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基建企业的改革力度和改革范围等也在不断增强,使得传统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的滞后性和片面性不断凸显,需要进一步分析电力基建项目的内部影响因素,构建满足当前背景下电力企业对基建项目的管理需求。将BOT(建设-经营-转让)管理模式运用于电力基建管理中,可直接由项目公司承担债务,有效减轻了政府机构的主权外债负担,同时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以及维护等环节的工作效率也明显高于一般的公共管理项目,可有效的加快电力基建项目的施工进度。
此外,BOT管理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完全竞标的方式,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和明确的责任划分,为全方位、立体化管理电力基建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和行为准则,促进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变动成本控制法的运用,可将基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材料进行挂钩,有效避免了传统目标成本控制法中存在的因目标成本过大而出现的企业利润降低的情况[3]。在变动成本控制理论中,所有基建部门都会将控制是施工成本作为主要目标,可清晰直观的观地感受到成本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此项工作中。
此外,变动成本控制法还能按照基建项目的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的变化趋势,对原材料、人工、生产设备等进行确定,同时可以采用按消耗定额、按工时定额等方式科学合理地控制成本。如此一来,就可以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实现了在控制各项施工成本的同时又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如果要想促进监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那么就必须要把员工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作为单位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创新培训方式。在公司各部门或同类型企业之间实行员工的流动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互动模式,邀请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监理人员到单位指导工作,或定期派送监理人员到大城市和大单位学习交流,不断拓展电力基建管理的知识和视野,全面提升监理人员开展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能力。
第二,丰富培训领域和培训内容。通过微信、QQ等交流软件建立监理人员工作群,并及时在群里发布基建项目管理的方法、重心以及目标等信息,全方位提升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此外,还可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的方式,将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业务水平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以便于进一步保障优秀监理人员的薪酬福利,减少监理单位优秀人才的流失率[4]。
从上文所论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基建工程作为保障电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核心,其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供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身为基建部门工作人员的我们,只有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才能准确地发现制约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所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为我国供电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完善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