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琳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广东 广州 510600)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铁路各项重要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要做好调研工作,真正发挥好调查研究辅助决策的作用,我认为,应该带上四种“标点符号”。
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办公手段日趋现代化、调研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有部分同志会认为调研工作不再重要,没有价值,走走形式即可,由此便产生了“论证式”“作秀式” “盆景式” “走马观花式”“两张皮式”等一系列错误的调研,这些调研不仅仅偏离了调研宗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的形成。
做好调研首要之需是切实认识到调研的重要性。首先,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永远的、根本的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上升到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层面加以强调。要坚持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制度,严格决策程序,切实做到没作过调查研究不决策、没经过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不作出决定,坚决防止和克服拍脑袋决策、随意决策,切实防范决策风险。调查研究不仅是我们的一项优良传统,更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传家宝,必然也是集团党校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委坚持政治方向、问题导向和务实取向的作为彰显。其次,调查研究是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列举了一连串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突出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发展趋势,察不出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办法等。同样,集团公司在把握历史主动、响应时代号令开启强局建设新征程中,集团党校在全面提升能力水平,建设全路一流党校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认真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才能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以全面提升工作能力。最后,调查研究是做好当前工作的迫切要求。无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目标,还是当前我们值守的具体岗位工作,遇到的问题都是越来越复杂。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光靠经验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利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利器,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谋得更深、想得更实,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为集团公司党委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对策建议,发挥好党校智库作用。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调查研究“要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症结所在,反映事物的全貌和特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问题意识要贯穿调查研究的全过程。一要提升审题的高度。调研工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集团公司的调研工作为例,无论是客运提质、货运增量,还是干部队伍、党建品牌等课题,调研前的审题过程中必须全面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全国和行业的大势来找准重点、难点和热点,确定调研着眼点,使调研工作与中央精神、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树立全局视野,站在全局高度、宏观层面观察和思考问题、提出对策。二要提高破题的能力。首先要系统地思考。要认真系统地思考研究课题的相关情况和关联资料,结合国家和铁路行业要求、集团公司特点和地方区域特色、专业类别划分等筛定调研信息、制定调研方案、找准调研的重点,提高调查研究的参考性前瞻性,“视野必须宽广开阔,既要预见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又能看到‘风起于青萍之末’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其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调研的过程必须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精心分析和研究的过程”。对于调研中的问题,需要沉得住气、潜得下心,不要为一时一地的表象所惑,抓住“本质真实”,“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如在党建工作的调研中,必然会遇到基层工作者特别是兼职党务工作者反映党务工作过于繁重、和业务工作在时间上难以兼顾的问题,此时我们就必须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刻认识问题的症结其实主要在于没有很好地把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效果。三要辨别问题两面。调研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问题的两面。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任何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善于在“危”中看到“机”、在“困”中找到“路”、在“难”中找到“解”。还要做到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全面把握不同领域、区域、要素的普遍联系中立意谋篇,在继承与创造的有机统一中提高调查研究的前瞻性。如当前疫情对铁路生产经营的冲击是毋容置疑的,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切实抓好铁路的防疫工作,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个机会,通过调研发现和解决一些平时掩盖住的问题,对于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习近平同志多次说到,做好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我们可以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对于铁路工作调研过程应当充分贯彻群众路线,真实客观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了解基层现场的真实情况。
一是真下基层。简单地说,下基层下站段下车间要轻车简从,不搞迎来送往。场面越大,真实情况就越少,群众路线就越远。形式主义的一套做法不仅不能做好调研工作,更会冷了群众的心。调研必须低调地来,踏实地走,不搞场面,不讲大话,将心比心,以情换情。二是真访群众。“盆景式”“作秀式”等所谓的调研产生原因之一就是不想真访职工群众,而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领导被蒙蔽、信息被堵塞、民声被忽视、问题被积压、危险被隐藏。真访群众要做到走访线路要随机,不局限事先安排的路线,而是根据情况随机走访;对象选择要全面,选择的走访单位和岗位要有代表性,要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真实情况,不怕揭短,不惧“亮丑”,坚决防止就近避远、就优避差;调研语言要亲民,不讲官话、不放大话、不甩套话、不说空话,让群众感到亲切,让干部信服;走访形式要务实,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调研,并及时做好调研笔记。三是真查情况。调研时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走形式、做样子;不为调研而调研,而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感情走访、带着思考离开;深入细致,体察职工群众的真实困难,倾听职工群众的真实呼声,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多管齐下,真实调研,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
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要带着“交卷画句号”的意识,增强调查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和可行性,做到调研工作出实招、见实效。
一是抓时效。对调研的热点问题、重要问题,例如集团公司在推进强局建设过程中,如何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运输提质增效;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化法治化新形势新要求,持续创新经营方式;如何落实国铁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更好推动集团改革创新等。这些问题都必须集中力量,快速反应,及时调查,积极谋思路、出点子、想对策、拿建议、解难题,满足决策之需。“文当其时,一字千金”,“生逢其时”才能“谋当其用”,倘若时过境迁,工作重心转移,才慢腾腾地拿出调研成果,即使写得全面、正确、深刻,也为时已晚,难有大用。二是抓决策。研究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之后要进一步抓好决策,让调研成果到达决策层,让转化渠道畅通无阻。抓决策就是要高度尊重和重视调研成果,不避重就轻,直面问题本身,要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否科学可行,在认真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集中智慧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作为行动指南,形成共识、达成一致,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三是抓整改。整改落实关系着调研的最终效果,只有真刀真枪地整改落实,才能保证调研成果落地生根。整改落实要见真章,要分门别类对问题认真检视和梳理,能立行立改的要趁热打铁第一时间予以落实,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防止纸上整改、虚假整改。在整改落实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资源、下沉力量,做到矛盾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绕行,确保调研成果转化过程有深度有力度。四是抓监督。调研成果能否落到实处还要靠监督来强化。一方面,要用制度来完成内部监督。建立成果转化的评比奖励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定期检查调研成果转化的阶段性效果,对转化效果好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对敷衍了事、进度缓慢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提醒谈话,增强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推动调研成果转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要靠职工群众来完成外部监督。职工群众监督是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让大家充分参与到调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保证其知晓整改落实的具体内容,让调研成果的转化始终与职工群众的满意度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