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清杰,肖影慧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4页。。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的文明硕果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总结。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4—15页。。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百年伟业的人类文明史意义,其形成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演变。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主义文明视作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一种具体的、过渡的文明形态,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辩证分析。
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进步意义。“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35页。,资本内蕴着创造文明的逻辑,“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4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破了生产和交换的空间局限,使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669页。,“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35页。。在资本力量推动下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文明体系,相较于“野蛮”的前资本主义社会而言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实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但是,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又存在着反文明的悖论。在《资本论》这一鸿篇巨制中,马克思通过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作过程,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剥削本质:“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1页。。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扩张充满着血腥、暴力和不平等,资本的无限增殖是资本主义社会运作的主导逻辑,资本主义文明是“建立在劳动奴役制上的罪恶的文明”(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5页。。在这里,资本与劳动不仅完全分离,并且劳动仅仅是服务于资本增殖的手段。因此,尽管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它在全面满足人的需求方面做得并不比以前的社会形态更为出色,“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8页。。正是由于资本主义文明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其消极作用日益凸显,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危机逐渐显现: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的对立,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分裂,社会无限生产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冲突,等等,这些均表明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只是人类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文明存在样态。
扬弃资本主义旧文明、创造共产主义新文明、实现全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科学地揭示并确证了共产主义这一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取代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历史必然性。列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列宁指出,唯有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达到而且已经达到了高度的文明”(10)《列宁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3页。。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有了新的认识,他指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11)《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85页。。列宁认为,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病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但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一种特定形态,它打下了社会主义发展所必要的文明基础。因此,必须辩证对待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基于此,列宁创造性地提出和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利用资本主义有利因素、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的高度体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分析和解决文明发展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669页。。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成果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的文化逻辑。
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内在精神追求,具有规定文明发展方向的潜在性意义。文明的创新发展只能在既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沃土中进行,抛弃传统就等于抽去文化根基,割断精神命脉,文明自然难以传承和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厚文化根基,它赋予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其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文化滋养。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绝非出于偶然,而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就,塑造了其命维新的文明意志,其丰富思想内涵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中国人民的行为方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赓续前进的内在文化底蕴,是在激荡的世界思潮中站稳脚跟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文明发展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振了精神力量、提供了思想启迪。譬如,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汲取了德法兼治的传统治理智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了政在养民、惠民利民的民本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自然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借鉴了兼济天下、协和万邦的“和合”理念。
其二,马克思主义要融入中华文明,就必须契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深度融入中华文明之中,深层次地嵌入中国社会的现实土壤,极大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同时发挥着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功能。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躬行实践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机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小康、大同的美好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学说的有机结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民贵君轻的民本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有机结合。这种思想的内在契合与中国共产党的能动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支撑和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探寻救亡图存新道路,在改变旧世界的同时建立新世界,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第195页。,创造了展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1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0页。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阶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凝聚升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源自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欧游心影录》一书中,梁启超主张以“中华传统文明为体,吸收西方文明优秀成果,以创造新文明”(15)陈崧:《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49页。。邓小平也曾深刻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相较于资本主义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应当说,国外先进文化成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丰富文化资鉴。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创造的一种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建立在人类全部文明成果之上、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文明发展和人类进步,离不开文化的互学互鉴、文明的交流互通。从“伊儒会通”“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的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16)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9年5月16日。。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开放眼光、开阔胸怀,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内蕴的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加以改造和运用。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美洲文明、欧洲文明、非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关照现实的思路,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把那些跨越时空和国度、具有永恒思想魅力、体现时代价值意蕴的国外先进文化成果,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之中。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的有益经验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69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它根植于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也借鉴吸收了资本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可见,中国共产党既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又拒斥文化保守主义,汲取中华文明思想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面向未来,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化解文明危机、实现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前途命运,都未能给蒙尘蒙辱的中华文明带来任何生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为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中华民族站起来锻造了坚强领导核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创造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新的文明形态。他们“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18)《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而且牢牢扎根于中华文明,坚守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19)《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20)《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为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文明体系,“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21)《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使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机统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的伟大文明成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作为全新的文明发展道路,是特定历史阶段中过渡性的、不可移易的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具体国情而独创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一方面,它与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文明存在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也不同于以斯大林模式为主导的封闭僵化的苏联式社会主义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创造出了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新民主主义文明形态”(22)刘进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探索者和实践者——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3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87页。。新中国成立之初,生产力低下、物质资料匮乏、人民生活温饱不足。因此,如何把贫穷落后的新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难题。对此,毛泽东同志在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24)《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各项重要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国家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党的八大提出阶级矛盾已不再是当时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此,党领导人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阔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虽然在探索之中经历了曲折,但所取得的独创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提出建设两个文明的思想。他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者要有机结合、协调统一,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且两个文明的建设都要超越资本主义,“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页。。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并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页。纳入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严峻考验之际,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到21世纪中叶顺利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7)《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了“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2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阐明了“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布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向纵深发展,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两个大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将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29)《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0页。的全面提升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标志着“五位一体”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成熟定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顺利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创造了新的文明形态。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提供了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百年探索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鲜明体现,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在文明维度中的新时代彰显。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文明形态,是对“以物的依赖性”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否定和超越。但是,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人类社会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页。。共产主义文明不能凭空产生、一蹴而就,它在现有的“文明胚胎”中孕育发展、逐渐成熟。“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尽管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这是远未达到共产主义文明形态之前的一种理想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3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第333页。从国内来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统筹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主要指经济建设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改革开放以后,党把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十分突出。对此,党中央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3)《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761页。。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求我们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握新发展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至2020年,我国GDP总量已超过10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贡献超过30%,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治文明主要涉及政治建设所取得的文明成果。我国的政治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存在本质区别,我国的政治建设是为人民服务的,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则服务于资本增殖。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立足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擘画”(3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9—40页。,通过强化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部署,使得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更为健全、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渠道更为畅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了良好政治生态,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出勃勃生机,“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48页。,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精神文明主要指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我国的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底色。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在本质上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替资产阶级言说不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外来文化渗透挑战颇为严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十分激烈。因此,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意识形态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工程。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发展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36)《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30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主要从战略创新、视野创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等基本维度,深入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社会文明主要指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全面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治理明显改进。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愈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此,党中央强调指出,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其一,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突出问题,党和国家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精准扶贫,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形成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其二,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基本原则,打赢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其三,通过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新篇章。
生态文明主要指生态建设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呈高发态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发展短板和亟需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迫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9页。,深刻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全人类。在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导下,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以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硬约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
总之,五大文明建设之间是相互配合、彼此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个领域的文明发展都为其他领域的文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又以其他各领域的文明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条件。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极大深化,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从国际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引导世界由变局走向变革,是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切人类前途命运,积极承担起为人类谋发展的时代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难题、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首先,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3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6页。为思想内核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积淀,建立在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之上,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前瞻式思考,契合人类文明赓续发展的价值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纵深发展的价值基础。正因如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积极响应和实践。
其次,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各国和全球发展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一带一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有机结合的全球视野和大国担当,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是破解全人类发展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是中国推动世界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发展之路。
最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9)《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655页。,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性、互鉴性,既有利于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进步,也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对话协商中文明处理国际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在共建共享中以文明方式统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在合作共赢中推动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在交流互鉴中增进各国人民友谊,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在坚持绿色低碳中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天下胸怀和国际担当,成为中国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既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也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必将载入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史册,具有重要的文明价值,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4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2页。。资本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资本中心逻辑主宰下的文明形态。这就决定了在资本主义文明体系中,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物对人的支配、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民族对民族的压迫、少数国家对世界的主宰,是隐匿在资本内部的权力法则,西方现代性危机的频繁爆发强有力地证明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暂时性、过渡性。因而,“资本中心论”无论怎样以资本为骄傲,都充满了现代性的幻象和拜物教的狂热,具有利益代表的局限性和意识形态的偏狭性。
与之相反,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致力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一,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社会文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文明成果由人民共享。这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依靠人民力量、充分汲取人民智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以“为人民”超越“为资本”。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目的不是为了实现资本无限增殖,而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二,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本质规定和目标追求,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文明形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4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人民日报》2021年8月18日。。受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规约,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在百年奋斗历史征程中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人本逻辑”置于“资本中心逻辑”之上,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在推动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中,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
不可否认,西方现代性文明曾一度以其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各地域各民族封闭的历史日益成为世界历史。“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4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页。。随着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实力的大幅提升,以及随之而来塑造的全球统治地位,资产阶级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取得了绝对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把西方现代化道路视作先验普遍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将资本主义价值观上升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以西方现代性文明的名义占据了人类文明的道义制高点,“西方中心主义”的优越感和霸权意识暴露无遗,“西方中心论”由此应运而生、甚嚣尘上,成为西方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一论调的深层次逻辑在于,排斥非西方的多样性文明发展道路,试图以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为统一模板,不断地向他国兜售西方现代性文明,进而打造一个以“轴心—边缘”为国际秩序的同质化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加快发展”与“保持独立”的两难困境。
道路选择决定国家前途命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标志着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登场,是对“西方中心论”的有力解构。特别是中西方在应对金融危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表现的差异,极大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优越性,也清晰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冲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意识形态裹挟,打破了把现代化直接等同于“西方化”的理论桎梏,为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即世界上并无定于一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明发展模式,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具有唯一性,各国要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地理环境、人口规模、生产力水平等综合因素,独立自主地走适合其基本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出一种扬弃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弊端的文明形态。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所谓的“文明冲突论”,他认为多元文明的兴起及其差异反而会导致国际冲突,并断然指出:“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的西方文化普世信念形成了挑战”(43)[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的文明形式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44)[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自此之后,“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可能不再进步了”(45)[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历史终结论”否定了人类文明多元共存、和谐共生的可能性,在实质上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深化和延展。由此可见,“文明冲突论”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视作国家冲突和对抗的主要根源,这毫无疑问夸大了文明之间的对抗性,而忽视了文明之间的“和平基因”。
文明之间的差异并不必然导致文明之间的冲突,只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文明交往态度和原则,不同文明就可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就不存在所谓的“文明冲突”。人类文明存在样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人类世界的基本特征,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4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58页。。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繁荣共生,这是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事实上,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基督教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等各种文明均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文明交往理念,积极倡导以文明交流、互鉴和共存超越文明隔阂、冲突和优越,充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开辟、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为世界文明的繁荣共生贡献了中国智慧,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昭示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