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杉莎
(湖北理工学院,湖北黄石 435000)
“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吸引来众多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和深造,研究汉语文化艺术,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时代,各国的文化在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形成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间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促进文化的发展。其中,汉语语言的学习是文化交流前提,也是留学生的必修课。只有学好汉语,才能真正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与汉语文化存在差异,所以将二者融合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关键环节,只有真正地消除了文化差异,才能实现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当下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文化实力都是相当雄厚的,成就了我国文化强国的地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国外的留学生越来越想要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的汉语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中国目前是亚洲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说明中国的强大已经吸引来了更多的倾慕者。来华的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来到中国学习,只为了让自己更强大,然后回报祖国。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思想认知的差异,留学生在汉语文化的学习中困难重重。
由于来华的留学生汉语语言的储备量几乎为零,在来华前也未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所以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不适宜马上就开展汉语文化的学习,否则将会使其产生强大的学习压力,对其今后的语言学习产生障碍。受文化差异和教育方式的影响,留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强,他们较少依赖于授课教师,大多时间都是自主进行学习,使其忽视了和语言教师交流的重要性,错失了提升汉语学习技巧的最佳时期。其实并不是每个中国人的汉语都是标准的普通话,都会因为其生长环境的不同,形成带有地方特色的“汉语”。有时即便是中国人之间也会因为地区的差异,使得汉语的交流存在障碍,更别说来华的留学生。他们本身就对汉语不甚了解,再加上授课教师的带有方言的普通话教学,无疑是加深了留学生的理解难度。留学生在留学时,对于语言课程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虽是来华求学,但却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汉语,只是基本掌握了汉语的交流技能,而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不是短短数日就能完全掌握的,而来华留学生还急于投身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严重地限制了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
目前留学生的授课教师队伍正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正在趋于年轻化,为了融入更多的新生力量,吸纳了部分的兼职教师,使得教师的队伍得到扩展和壮大,向教师队伍注入新生力量,以此来引入新思想、新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限制,让年轻人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也给资深的老教师施加一定的压力,加深老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思想碰撞,进而迸发出更多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更新教学观念,使这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兼职教师中大多都是国际语言专业的硕本研究生,虽是非师范专业,却对语言文学和教师专业十分热爱,这些兼职教师与来华的留学生年龄相仿,兴趣相投,对文化的差异性存在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不同而相互吸引,以此构建了留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媒介,这样既有助于提升留学生的汉语的学习和沟通能力,又可以为兼职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但是相较于专业的师范生,兼职教师缺乏更多的教职经验和师范生的专业性,虽然在任教的过程中充满活力,授课精神饱满并接受过最前沿的语言教学培养,但在语言教学方式上仍需提高,还需要加强学习语言类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有效地提升汉语语言学习能力。目前,在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课程普遍设置成精读、听读、口语表达、阅读写作等形式,由于教师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划分课程学习的侧重点,均采用统一的训练难度进行教学,长期高强度的学习,授课不分主次,原本是为了尽快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却适得其反,极易导致留学生的学习疲劳,不利于留学生汉语的学习。
跟中国人学外语一样,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是从汉字、词组、语法上开始学习的,但是让中国人教留学生学习汉语是非常难的[1]。中国人的汉语思维是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培养的,而留学生本身不具备汉语思维,这就使得有些教师授课时忽略了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过于注重汉语语法教学的模式,再加上留学生自身对汉语的认知存在偏颇,使留学生在汉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无法掌握汉语语言学习的技巧,导致留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始终无法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对应的思维锻炼和交流实践,初学阶段只是“学鸭式”教学,留学生只会效仿教材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不会灵活运用。有时留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汉语教材的内容和语法,并且会用汉语进行表达,但是一经实践就不知如何开口表达自我。语言能力是思维方式的具体表达,人们的想法是通过语言和行为的表达而让外人知晓,因此在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培养汉语语言思维尤为重要。中国人汉语的表达一般较委婉含蓄,这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所受教育截然相反。汉语的语言文化是中华优良传统的具体呈现,中国人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根据与交流者的亲疏远近,而选择在交流中是否用敬语,这是汉语的习惯,但对于留学生而言却十分难于理解和分辨。
对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第一课就是最基础的打招呼用语,“你好”“您好”。在留学生学会汉语打招呼的常用语,当他们面对教师或好友,就会学着用“你好”进行问候。中国人受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思想的影响,在对自己的恩师进行问候时通常会运用“老师您好”进行问候,寓意着将老师放在“心”上,以示对授业恩师的敬重之情。在亲朋好友相遇时更不会以“你好”进行问候,会显得双方关系不够亲密,大多会以“好久不见”“甚是想念”进行问候。而“你好”大多是对不熟悉人的问候,或是礼貌性的开场,为了避免沟通时的尴尬。其实汉语语言的习惯还有很多,但是留学生汉语表达上的失误,标志着汉语教师对汉语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向留学生教授汉语语言的习惯及文化传统。
教材是留学生汉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当下教育体制都在不断地优化和调整,语言文化更是瞬息万变的,使得留学生的汉语教材的类型丰富多样,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甚至还有面向不同国家来华留学生专用的教材,但是从众多学者的经验中发现留学生的汉语教材良莠不齐,部分汉语教材打着新版实用性强的旗号招摇撞骗,其实质内容仍是根据旧教材进行编写,缺乏创新性,更有甚者倒卖盗版的汉语教材,从中牟取暴利。而对于“一带一路”来华的留学生而言,教材的选择不仅决定着汉语教学效果的呈现,还关乎着与友国、邻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及国家的形象,所以要选择最合适、实用性价值最高的标准汉语教程。
在留学生的汉语课程设置上普遍缺乏独具特色的创新性课程,在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发展中,汉语课程主要以精读、听读、口语表达、阅读写作等形式开展,精读是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综合性最强的课程。留学生的精读课程不会因为留学生学期的长短而发生任何变化,统一地执行固定的汉语教学模式,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理念截然相反,另外在汉语课程的设置中特色语言课程的引入量少,不能让留学生从中感受到汉语文化的多样性。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发展,留学生汉语课程的设置得不合理,结构单一,墨守成规已经无法满足留学生的求学需求。所以开发特色语言课程,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实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的差异性,了解留学生的心理动向。通过分析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留学生的学习习惯,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提升汉语教学的质量,调动留学生参与汉语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将“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与汉语语言进行融合,通过留学生对自身文化背景的熟知程度,来强化留学生的汉语语言的学习和理解力,让留学生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汉语文化的神奇之处。留学生都是外出求学,远离故土,再加上语言不通,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留学生的心理变化,坚持与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2]。还要不断地鼓励留学生参与到社团和校园活动中,结交知心朋友,这样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学习中华文化。
校方应加强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投入,在教师的选择上,既要通晓各国语言,又要具备丰富且专业的授课经验。优先聘用能力强的教师,还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强化教师的技能培训,加强留学生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授课成果,及时调配教师资源。保证留学生享受最优的师资配备。在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还要优化教学方式,开展课程的观摩学习、公开课、组织教研活动,让教师不断努力将汉语教学发挥到极致[3]。并引用先进的理念和授课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以便更好地规划与展开留学生汉语教学,系统地、合理地、科学地教授留学生,推动留学生汉语语言教学水平的同时,推动师资队伍向国际化迈进。
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思维是学习汉语语言的关键,并不是通过对字词和语法的记忆和掌握就能实现的,为了提升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就要加强思维训练、重视汉语语言的思维逻辑训练和风俗习惯的养成,将教材上的语言技巧应用到实际交流中,熟练地掌握汉语的表达习惯,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提升精神认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在教授汉语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思维,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际交往习惯,每个国家的思维逻辑方式不同,在语言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方式多婉转含蓄,与外国人简洁明了截然不同。
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要格外注重汉语教材的选择,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最合适、实用性最强的汉语教材。使得汉语教材与“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相得益彰,并在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教材内容,删减或补充汉语教材中与实际运用不相符的地方,注重汉语语言处理的细节。教师为达到最佳的汉语教学成效,可以灵活地调整汉语教材的授课顺序,注重突出讲授汉语学习的重难点,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我国很多汉语教材都出了针对不同国家的专门教材,这些教材在教学方法和文化介绍上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此来提升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
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要注意合理性,在汉语授课的过程中,完善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体系,开设特色的汉语文化课程,提升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掌握熟练度,优化课程设置,对汉语课程设置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在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还可以增设汉语文化特色体验课,通过独具地方特色的汉语文化学习,增强留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力,进而提升“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的汉语水平,领悟中华语言文化的精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发展,汉语国际化,留学生汉语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教学,而且对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推广有着关键性和基础性意义。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就是文化的差异性导致的,只要协调好留学生文化背景和汉语语言文化的关系,就能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文化学习能力,调动起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我们向留学生灌输更多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汉语知识,提高他们的汉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要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国情从认知到认同,从而承担起桥梁的作用,弘扬优秀传统中国文化,深入阐述中国文化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