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娅娟
2021年3月26日,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内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业知名专家、學者、名师以及一线教师齐聚于此,共享一场学术的盛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活动暨2021小学教育巴蜀峰会。
这场盛宴,是巴蜀小学自2018年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以来,完成第一个三年计划的收获盛宴。国家级教学成果作为广大教育实践者长期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智慧结晶,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教育资源,更是我国教育迈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自“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以下简称“学科+”教学成果)出发,三年来巴蜀小学对成果持续研究突破,经历了从线下“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到“巴蜀公开课”线上教育,再到线上线下融合“课程综合化教学新形态教·学工作坊”三个阶段,唯一不变的是坚持“要聚焦课堂,体现出育人方式的变革”。
开幕式上,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宣布“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学习共同体组建”,开启了助力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具体行动。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等其他成果持有方,上海市金山区、广州市番禺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江苏省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南充市、重庆市北碚区等七个成果应用示范区,与巴蜀小学共同组建成果推广应用“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这一组织形式,强调通过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发挥群体动力作用。成果推广应用“学习共同体”基于“学科+”成果,以扎实推进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改革为目的,通过成果共享、互相交流、共同研讨等方式,将前沿探索成果转化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常态优质,并通过各学校常态优质的深研改革反哺“学科+”教学成果,持续建设共同体成果共享资源库,为教学成果面向更广泛的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共同体”组建以来,巴蜀小学与“学习共同体”成员举行过多次工作推进会,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每学期近三十场的公开教研活动,分享教学成果,与成员们交流应用落地方式;建立健全巴蜀课程自选菜单,方便其他学校选点实施,真正实现拿来即用。巴蜀小学秉承“教育是做的哲学”,在教学成果推广中吸纳他人优点,实现自我更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再研究、再生成、再创造,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成果推广应用的经验和计划。
2022年3月25日,“学习共同体”组建一周年之际,又一次的工作推进会召开,来自上海、江苏、广东、河北、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全国推广示范学校和单位近百人齐聚云端。各成果应用示范区基于过去一年的探索,对成果推广应用的经验与计划进行了分享——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中的课程目标进行解读和细化,为区域课程综合化实施提供目标依据。
广州市番禺区2022年的主要目标是完善推广机制、优化培训方式、培养骨干团队和本地专家型老师;探寻工作坊,打造番禺特色模式;课例交流,丰富番禺课堂样态。
河北省石家庄市分享了成果推广工作步骤:2021—推广融合,强化学习;2022—转化创新,深化研究;2023—赋能发展,固化成果。
江苏省南京市从落实双减、文化建设、课程创新、教学优化、专业发展等方面分享了推广应用的创造实践,本学期将从课题推进、平台分享、主题研训三个方面推进工作。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22年成果推广应用的关键词是活动实施、迁移运用。共同体有计划开展研讨活动,聚焦重难点开展创新项目研究,提炼适合成都市学科发展和综合育人的实践模式。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分享了“GUTS”(政府、西南大学、教师进修学院、试点校联动)工作机制,重点打造五项工程:育人能力提升工程、品质课堂培育工程、作业设计优化工程、学科阅读推荐工程、评价改革研究工程。
最后,巴蜀小学李永强副校长表示,各区域对教育成果的创新应用推进,值得巴蜀小学认真学习。巴蜀小学坚持一个思想,将学校内的常态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活动、学术峰会等全面开放给兄弟学校和单位,将学校常态优质与成果推广有机整合,与成果应用方共研共行。同时注重推进机制完善创新向实践聚焦,落到实践课堂上,创新运用与技术结合,丰富应用形式,打造骨干教师团队,培育教育成果,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提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好,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巴蜀小学通过“学科+”成果“学习共同体”,让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线对接,而是立体共生,让示范区、联盟校、合作校在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中不断生长,共同孵化社会主义新时期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