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中小企业如何生存

2022-11-25 09:16方丽雯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中国商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考成本疫情

文/方丽雯 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推动创新的源动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99%的企业数量,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企业普遍经历了一场“寒冬”,面临资金紧缺、供应链受限、原材料成本上升等挑战。但与此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抓住产业结构重组的机遇,趁势转型、化危为机、破茧重生。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让平时热闹的商场和餐馆被迫暂停线下营业,开启线上销售模式;物流也因此受到影响,很多工厂和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几乎按下了暂停键。消费终端的交易停滞,生产经营受阻,企业亏损严重,大量运营成本无法分摊,员工工资、租金、财务成本等刚性支出却依旧存在,防疫工作也增加了企业的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

融资环境严峻。

受疫情影响,国内投融资环境持续收紧,资本流动性放缓,融资难题成为中小企业的切肤之痛,各地政府和银行相继出台措施为企业纾困,但对于现金流缺口较大、债台高筑的中小企业而言,难以解渴,内外交困下,中小企业如何自救?外部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越发不友好,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放贷门槛提高,规模较小的中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融资。一边是中小企业急需资金支持,另一边是银行惜贷不敢贷。这让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普遍面临资金链紧张,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少的问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从企业自身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中小微企业仍然采用家长制管理模式,管理者缺乏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发展规模有限,经营体系不规范,基础薄弱。由于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风险高,导致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增大,从根本上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此外,企业信用水平难以收集,银企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物、信用难以量化等问题。

供应链受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使供应链体系面临考验、企业运营受到影响。供应链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特别在消费品领域,企业普遍面临成品库存减少、交货延迟、生产线停摆受阻等问题。

疫情防控导致交通受阻、物流中断,工人到岗率不足,企业被迫延迟开工或产能较低,即便人员到位也面临原材料运不进、产品发不出等问题。此外,产业链环环相扣,产业链内部上下游企业生产不能同步也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创收。

成本压力较大。

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是,一部分企业面临停工停产,成本直线上升。首先是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等人力成本、门店或厂房租金成本、贷款本息偿还和应付账款等融资相关支出、税费支出等。此外,复工后,疫情在部分地区零散发生,也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其次是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库存成本、管理成本等。由于大量原材料和产品积压甚至损坏,形成较高库存成本。复工后,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建立更多渠道获取原材料,推高了企业运营成本;在管理成本上,防疫期间企业要为员工发放防疫物资,并开展防疫工作,这些发生的物资、管理成本大部分需要由企业承担。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如何生存与转型

依靠政策扶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为了进一步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政府需要出台多项惠企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当前,各地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响应国务院“稳经济33项措施”,通过降低税费、直接补贴、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等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复苏,疏通中小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支持,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用,让更多中小企业受益。首先,要加大直接补贴力度,拓展中小企业享受直接补贴政策的覆盖面,实现政策的普惠性。其次,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营商环境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着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情况,一流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第三,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持续清理各类市场壁垒,提升市场竞争公平度,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以政府采购供应商发展需求为落脚点,积极开展问需问计、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切实提升广大企业的满意度。优先选择中小企业制造的货物、承接的服务。

此外,进一步延长各项优惠政策的期限和范围,多措并举帮助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通过各方面的完善疏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引来金融活水,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保障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正常运转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现金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有足够的现金流才有能力抵抗风险。这就需要金融机构的助力,引金融活水,缓解企业用资难题。

要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纾困。金融机构应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推出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策举措,应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由于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抗风险能力弱,仍需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手段,进一步纾解资金困局。比如,增加贷款产品的种类、搭建银企信用平台、适度延缓还款期限等,通过各种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短期冲击。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助于保证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

要通过科技助力创新金融服务的质效,通过大数据,整理企业的信用数据,降低融资成本,加强风险管控。通过普惠金融助力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让中小企业的贷款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趋势。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缓解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组织多种形式的沟通对接活动,加强银企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交流。

推动内在转型,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面对疫情,企业也须修炼好内功。企业要改变过去的经营逻辑,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转型,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体店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做好线下门店的同时积极发展线上业务,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一定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转变企业的经营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节奏。

其次,要依靠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对产品、技术、服务模式进行创新。面对各种不确定性,企业应探索更多元的灵活用工方式,转固定成本为可变成本,按需配置劳动力。疫情的影响使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节奏放缓,中小企业要利用这次慢下来的机会,认真审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洞察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升运营效率与核心竞争力。企业要盘点资源,制定业务和财务计划;要注意削减成本,减少额外开支,视实际情况及时砍减边缘业务;要开拓、维护好客户及上下游伙伴,确保供应链的完整;要优化或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模式,比如,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行业可以开发外卖服务、开展网络营销等。

第三,企业要提升资金管理能力,强化现金流。疫情之下,中小企业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应急管理能力不足,拆东墙补西墙,资金管理混乱问题。对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企业要准确掌握财务状况,盘点清“家底”,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积极对接金融及投资机构等,确保现金流能够维持日常经营开支。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闲置资金。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中小企业要积极主动谋划,从新机遇中获取“新营养”,通过“新营养”激发新动能。与此同时,政府、企业、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主动“跨前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免疫力和应对风险能力。商

猜你喜欢
大考成本疫情
战疫情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