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营造学社之足迹重走新乡关帝庙山门

2022-11-25 01:20李聪许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0期
关键词:学社关帝庙山门

李聪 许辰

(1.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新乡建置与新乡关帝庙位置简述

新乡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其东与东北邻延津、汲县,西毗获嘉县,南连原阳县,北与辉县接壤。自古新乡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西周灭商的著名战役牧野之战等战役。

公元前16世纪,新乡地属夏土。商时新乡地属畿内。周时新乡地属鄘国。秦王灭魏,新乡地属秦。秦时地属山川郡汲邑。汉时新乡地属河卫,汉高祖二年(205)为汲县之新中乡,建武元年(25)地属获嘉。北周宣政元年(578),新乡地属修武、汲县。隋开皇六年(586)割获嘉、汲县二邑置县,取新中乡首尾二字作县名,此为新乡命县之始,治所设古新乐城内西北隅。唐武德元年(618)新乡属义州。五代属卫州。宋熙宁六年(1073)废县为镇,地属汲县。金时属河北西路卫州和平军。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置中书省,新乡县属中书燕南河北道卫辉路总管府,为中级县。明洪武元年(1368),隶河南布政使司卫辉府。清顺治元年(1644)置省,属彰卫怀道卫辉府。1949年5月5日新乡全境解放,划出县城扩建为新乡市。1959年4月23日,撤销新乡县制,并入新乡市。1961年8月24日,恢复新乡县。1980年4月18日,撤销新乡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新乡县人民政府。1983年9月1日,国务院批准新乡县隶属新乡市。

在查阅新乡市各个时期县志、府志的过程中,从文字及图片中不难看出,新乡关帝庙在其中的位置未发生较大的改变。在河南省新乡县史志编委会办公室出版的清康熙版《新乡县续志》中的《城池》一篇隋开皇六年(586)《新乡县建制图》中(图1),关帝庙东邻迎恩门,西邻常平仓,南邻汤王庙。在赵开元《新乡县志》民国十年(1921)版的明万历年间(1573—1620)《新乡县建制图》中(图2)以及新乡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新乡县志》清乾隆初年《新乡县城池示意图》中(图3),新乡关帝庙的位置与隋开皇年间的位置也大抵相同。

2 中国营造学社考察新乡关帝庙简述

中国营造学社是专门研究中国传统营造技术的学术团体,成立于1930年,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任法式组主任,刘敦桢任文献组主任。学社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调查、研究、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学社著有《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学社成立后1932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间的5年期间,学社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勘察和调查,留下了大量书稿、照片、图纸等珍贵资料,这些资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中国营造学社对河南古建筑进行过三次考察,先后到过新乡、修武、博爱、泌阳、济源、孟县、温县、洛阳、安阳、登封等20余处。这三次的时间分别是1936年5月14日—7月21日、1936年10月19日—11月24日、1937年5月19日是—6月30日。河南北部古建筑群之一的新乡关帝庙是中国营造学社第一次考察线路中对河南古建筑调查的的首站(图4)。

此次调查为刘敦桢、陈明达、赵法参三位前辈,前后历时一个半月的时间,对河南北部古建筑的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拍照。《刘敦桢文集》中这样记载:1936年5月14日晚十一时四十五分搭平汉车赴新乡,5月15日抵达新乡,5月16日考察新乡关帝庙,庙现改教育局。这张拍摄于1936年调查时的照片(图5),能清晰看到“新乡县教育局”的字样。笔者苦于一直未寻找到关帝庙当时庙内建筑的其他资料,如拜殿和大殿的照片以及山门背立面的照片资料,特将当时考察文字记录附于文内,以便读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当时关帝庙的现状。

对于庙内拜殿及大殿,书中记载:“庙内建筑物,以大殿年代较古,但此殿仅东西五间,而明间面阔不过三公尺半,次稍诸间只二公尺,故而面积异常狭小。殿梁架,现为顶篷所遮,无法调查,不能证实它的结构是否属于元代,但就出檐结构来说,其手法实异常庞杂。如额枋使用狭而高的断面:平板枋比例,未曾加厚,与一部分补间平身科使用其昂及昂嘴卷杀形式,与此一带的元代遗构虽大致类似,但是材栔比例十分单薄,坐斗式样,除讹角斗以外,或在角上刻海棠曲线,或在斗下乘以莲瓣,而昂上的交互斗,采用五角形平面:与蚂蚱头刻作龙首形,厢拱改为透空的花板,都是明或明以后的方法。它的年代,即使创建于元至元年间,但大部分已经后代修改过多次了。”又叙述:“门内经过厅二重,至正殿。殿面阔五间,但面积甚小,其霸王拳、普柏枋及蚂蚱头等,纯系元代做法。昂亦真昂,足证确为元代遗构。殿后嵌北魏造像石一方,亦佳。”

对于山门的记载:“单檐挑山,前附抱厦,两侧翼以短垣,上施斗拱、瓦背,再缀以八字墙,甚特别……”又叙述:“正门斗拱,在栌斗左右两侧施三幅云,正面出跳或雕龙头、鱼头,手法异常自由。”“关帝庙在县城东门内,正门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造,但门前加构走廊一列,故正面如重檐建筑。两侧夹垣上,施斗拱及夹山顶;两端更翼以八字墙,使全体布局,参差错落,颇富变化。”

这些对关帝庙的描述及所配关帝庙山门外观图版,让我们对1936年的关帝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们研究新乡关帝庙提供了早期资料。

3 关帝庙历史沿革简述

新乡关帝庙位于新乡市红旗区东大街路北,坐北朝南,现中轴线上有山门、拜殿、大殿、春秋楼,1961年公布为新乡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十年(1921)《新乡县志》记载:“关帝庙在东门内,正殿五楹,拜殿三楹,舞楼三楹,东西并有耳门,元至正间建,万历崇祯间先后重修,国朝康熙三年……嗣知县周毓麟、邑人任昌后等相继重修。乾隆十一年,邑人张来震改建为五楹,台高四尺,庙前旗杆二树以青石台翼之,则邑人宋王粦之创置也。”通过历史史书记载可知,在多个历史时期,关帝庙曾经历了重修及重建。

有关新乡关帝庙的名称,历史上也是改动多次。据考证,关帝庙先后曾用名“寿亭侯庙”“关王庙”“关岳祠”“关帝庙”。关帝庙最早名为“寿亭侯庙”。明代《正德新乡县志》记载:“迎恩门在县东门外,旧有居民数不满百……”(图6)“崇化街在迎恩门内。”“寿亭侯庙在崇化街,元至元七年建。”后又据《卫辉府志》记载,“关王庙在崇化街,元至元元年建,万历重建”,可见当时由“寿亭侯庙”改为“关王庙”。在《新乡县续志·卷一·图说》中的《新乡县建制图》(图7)中记载庙为“关岳祠”,在卷二《祠祀》中记载“关岳祠,在东街路北即关帝庙,详旧志民国四年改建”。民国四年(1915)时,“关王庙”更名为“关岳祠”。新乡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新乡县志》第十五章《城乡建设》篇中记载:“唐朝县城4街、4门。明朝,……城东有迎恩门(今东关街)。新乡县古建筑较多,……庙宇有城隍、关帝……28座。”其第三十四章《文化》篇又载:“明清时期,城乡普建庙宇。……其中县城关帝庙、东岳庙规模宏伟,琉璃瓦顶,保存完好。”至此,关帝庙一名沿用至今。

关帝庙经历风雨,多次使用、多次维修。笔者通过多次查阅资料和走访专业人士,整理出以下关帝庙大概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新乡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新乡县志》记载:“在民国九年(1921),民众图书馆在城内东街关帝庙成立。”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等先生考察关帝庙时记:“关帝庙现改教育局。”新中国成立后,东街派出所在此办公,1995年东街派出所迁出,归文化局管理。东街派出所迁出后对关帝庙进行了一次日常性修缮。其后至2003年失修,杂草丛生。2004年对关帝庙进行过一次抢救性修缮,据河南龙源古建园林技术开发公司工程负责人介绍,此次修缮对山门更换了部分构件,补配佚失的构件,修缮了东西掖门。2005—2011年,对关帝庙有日常保护性维修。直至2012年,随着关帝庙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由新乡市老城民俗博物馆出资对关帝庙再次进行全面日常性修缮,对山门、拜殿、大殿进行日常维护,复建了春秋阁及东西厢房,拆除了院内的违章建筑,整治了院内环境,围墙外拆除了民房,留出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4 关帝庙山门建筑结构形式

山门又称“舞楼”“戏楼”,是一种下为过门、上为舞台的建筑形式。据说每逢节日庆典,尤其是民间的关爷庙庙会,除了在舞台上唱大戏外,还有焚香敬神、祈求风调雨顺及剪纸、捏面人、杂耍、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可谓人山人海,场面宏观,热闹非凡。

其建筑形式包括历史发展期间的各种维修,现所留下的建筑信息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七架梁。前为抱厦,后为悬山,两侧设掖门及八字墙。一层西次间设楼梯,方砖铺地。柱分两种形式:前檐柱为小八角形石柱,柱头平齐,柱跟抹成斜面;前金柱与后檐柱为圆形木柱。柱础分三种形式:前檐柱柱础置二层,下为覆莲瓣,上为束腰鼓形状;前檐金柱与后檐柱柱础置二层,下为覆莲瓣,上为束腰仰莲瓣;两侧掖门柱础置二层,素面,束腰鼓形状。大额枋与平板枋断面呈“T”字形,至角柱出头,其中平板枋出头平齐,大额枋雕霸王拳。檐椽为方形,无卷杀;飞椽为方形,略有卷杀。雀替上雕卷云纹图案。栌斗左、右两侧置三幅云,无昂,正面出跳为龙头。屋面布灰瓦,正脊狮子驮宝瓶,博风板顶置雕霸王拳图案。从悬山挑出部分初步判断梁架为七架梁结构形式,由于二层梁架被后期装饰顶篷所遮,无法详细调查内部梁架节点形式。现门、窗形式均为后改之形式。仅依山门二层为舞台功能,通常为演出提供场地,除了有上场门、下场门外,演员于舞台中央演出。

5 从老照片上看关帝庙山门外观演变

我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当中看到了不同时期的关帝庙山门图片,这其中有1936年、1940年、1952年、20世纪8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7年、2004年、2012年、2022年等各个时期不同状态的山门外观。为求完善其各个历史时期资料的延续性,我们拿着资料先后拜访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政副所长、红旗区文旅局张老师、《新乡日报》郑敏锐主任、新乡市艺术摄影学会刘宪民老师、新乡市民俗博物馆关帝庙负责人之一的罗振老师及新乡访古先锋负责人,他们分别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分析,最终逐一将资料进行捋顺。

以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考察新乡关帝庙照片为起点,按时间顺序排列,将关帝庙山门仅从外观变化逐一进行对比:1936年的山门保存基本完好,依稀仍能看见垂脊及走兽。1938年2月18日,日军侵入新乡,2月27日新乡沦陷,这张日本军官照片拍摄于1940年的新乡关帝庙山门前(图8)。1951年新乡成立了拆墙委员会,将所有城墙的砖土移用其他建设。1952年城市道路改造,东大街关帝庙门前修建了碎石路(图9)。1966年文物仓库被砸毁,藏于民间的书画及绘画和部分历史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关帝庙也未能幸免,长期无人管理,任凭风雨侵蚀,荒废一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关帝庙(图10、图11),以刘宪民老师1997年拍摄的关帝庙山门为例,明间台阶已改为坡道,屋顶前檐残损,两侧掖门、门板不知去向,屋面长草,瓦件脱落,鸱吻佚失(图12、图13)。尤其到了2003年,正脊严重残损,琉璃屋面受雨水侵蚀,剥落严重,屋面杂草丛生,屋檐下垂,椽飞佚失,电线乱拉,垃圾成堆,情况堪忧。2004年进行过一次抢救性维修(图14、图15)。2005—2011年期间也有过日常维护(图16)。到2012年街区改造,历经十几年,此时的山门,整体情况良好(图17)。2022年,除了梁架部分无法勘察,其他状况基本保持2012年维修以来的状况(图18)。

6 结语

寻访之前,笔者担心资料的匮乏不足以让我们看到86年来关帝庙的历史发展,对它们经历过怎样的遭遇与变化也是忐忑不安。

令人欣慰的是,此次跟随营造学社前辈的足迹考察,当年营造学社调查过的关帝庙仍幸存,既有文字可考,还有图片可看,尤其影像资料让我们看到了86年期间的关帝庙状况,感受到了它曾经的辉煌和后来的被冷落,直至被认可被保护及被利用,虽未能按笔者之意寻找更多早期关帝庙庙内建筑照片及山门背立面的文字及照片细节资料,但仍要感谢先辈们和业内人士及当地古建爱好者,这些野外调查和持续留影为以后研究新乡关帝庙提供了可贵的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学社关帝庙山门
学社奋发担使命 草书千载绘华章——写在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建社90周年之际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最是情浓毕业时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关帝庙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社APP设计与开发
城市化进程下的民间信仰与关帝庙文化
以“精龙学社”为载体,党员团员为骨干,推动医院文化建设
荥阳关帝庙遗址发掘记 檀山里3000年前的寂静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