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环境背景下全媒体新闻报道的思路探讨

2022-11-25 18:02李家慧
新闻传播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舆论公众

李家慧

(白城日报社 吉林 137000)

媒体融合程度的加深,不仅表明媒体融合所取得的成果已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还为日后融合力度的加大提供了支持,由此可见,现阶段,媒体融合对象逐渐由早期的平台和传播渠道,过渡到全运营、全产业链以及全数字化,对全媒体进行建设是大势所趋。基于全媒体视域所开展新闻报道相关工作,关键要对传播理念及方法进行更新,在确保公众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赋予主流媒体更为理想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使新闻报道所具有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媒体融合特征分析

(一)组织融合

媒体组织融合强调以行政力量为依托,通过对独立媒体加以融合的方式,形成媒体共同体。国内首个经由组织融合所成立的媒体业为报业,其代表为广州日报集团。

(二)形态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态融合应运而生,该模式的特点是对多种媒体进行融合,例如,成功融合拍照、社交等技术的智能手机,便是媒体形态成功融合所形成的产物。

(三)资本融合

媒体资本融合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其一,媒体集团经由资本运作对其他媒体进行并购;其二,各媒体集团经由资本融合形成统一整体[1]。资本融合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是加快新闻传播由单一途径向多元模式进行转变的速度。

(四)传播途径融合

该融合模式以传媒集团为主体,由集团依托相关平台,对既有媒体进行整理,确保信息能够在各类媒体间得到实时共享,例如,烟台日报集团。

二、全媒体如何高效报道新闻

(一)更新传播理念

全媒体给新闻传播途径、舆论生态以及媒体格局所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从新闻报道的视角来看,全媒体新闻强调内容共享,要求利用新旧媒体对新闻进行制作,以此来达到立体化报道的目的,由此可见,制作全媒体新闻的根本是增加新闻样式并更新内容。现阶段,编辑记者对新闻进行制作的前提,便是自身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正能量内容进行宣传,最大程度减弱流量思维所带来的影响,避免陷入洗稿文或是标题党的误区中。由此可见,全媒体对主流媒体所提出的要求,主要是黏合社会和引领价值导向,要想使其价值得以实现,关键是以媒体融合为出发点,制作优质新闻。采编记者应在打破定式思维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更多优秀新闻,真正做到从公众视角出发,提升新闻报道所具有的时效性以及专业性。

(二)引导新闻舆论

研究表明,媒体融合的初衷是增强报刊等主流媒体的竞争力,确保其能够占据舆论阵地。南振(原新华社总编辑)曾指出,在强调媒体融合的当下,主流媒体应做到双管齐下,同时打通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其中,主流舆论场是指以党性原则为指导,对党所提出的政策方针、指导路线进行大力宣传,使自身在舆论引导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对热点事件、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应充分利用现有报道方式,确保民间舆论在信息方面所具有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满足,使两个舆论场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相关单位可参考网络舆情对报道议题进行设置,使网络信息成为媒体报道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实时监测网络舆情的方式,准确把握民间所关注的重点以及舆论导向,以免出现负面舆论愈演愈烈的情况,为民众打造理想的舆论生态[2]。

此外,对身处融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而言,在报道新闻时,一方面要做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对报道形式及内容进行创新,确保自身观点可得到快速且准确的传播,由此来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众所周知,媒体影响力往往由传播力所决定,而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主导地位,关键是要牢牢掌握话语权,同时将工作重心向新闻推广倾斜,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对新闻进行传播,确保其所具有的影响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由此可见,在媒体融合成为主流的当下,媒体应做到对内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多点推送的方式,使传播效果达到预期。

(三)升级采编模式

现阶段,少数采编人员仍存在未能正确认识全媒体报道的问题,既无法准确掌握内容价值,其能力又难以达到综合利用现有技术制作优质新闻的水平,由此而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不具备全媒体特点,二是新闻传播所取得效果和预期相距较远[3]。由此可见,采编人员应注重对自身创新以及营运水平进行提高,真正做到以全媒体为落脚点,对新闻进行快速传播。

全媒体强调以创意为载体,对新闻元素进行传播,这也给采编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现场完成新闻策划与信息融合工作,联合记者共同完成新闻报道。采编人员的职责是赋予新闻与受众需求相符的样式,要想实现该目标,关键是突破定式思维,根据新闻内容选择适宜传播途径,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官方网站和公众号。一般来说,时政新闻所强调重点是选择权威文字及图片,网络新闻更倾向于生动简洁,具有突出的个性化特点,采编人员应做到大胆创新,将新闻报道固有权威性、专业性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优化传播速度及信息量,通过打造符合全媒体特点的传播机制的方式,使新闻更具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融合新旧媒体

调查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受众数量较之前大幅增加。要想使新旧媒体得到充分融合,打造兼具亲和力、互动性与公信力、权威性的传播环境,传统媒体应尽快将品牌建设工作提上日程,通过凸显自身传播优势的方式,为新媒体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研究表明,新媒体的出现,激发了公众参与到新闻报道过程中的热情,而媒体的职责,主要是掌控重大新闻、社会热点的舆论走向,从不同视角对舆情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自身获得公众的信任与认可。对传统媒体而言,当务之急便是形成互联网思维,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对新闻进行报道的方法,基于新媒体在互动传播以及平等交流等方面所展现出特点,将公众观念和新闻充分融合,为公众带来更符合预期的体验[4]。事实证明,媒体影响力往往会随着传播途径及渠道的增加而提升。

例如,全媒体时代,作为传统纸媒的报社,其性质将逐步由报纸社向报道社进行转变,可充分利用自身既有公信力,借助App、官方网站等新媒体,对新闻进行传播,确保媒体形态始终朝着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的方向前进。报社所扮演的角色更倾向于指挥部,其职责是对融媒体报道所拥有市场进行开拓,打造符合全媒体要求的、受众面极大的、可实时传播信息的新闻中心,真正做到以优先发展为核心依据,基于移动端对传统媒体地位进行巩固,使主流媒体在传承文化、引导舆论和服务人民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入资源优势以及人才优势的方式,使全方位报道成为现实,为新媒体的持续发展助力。

(五)凸显时代精神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传播渠道朝着多元化方向前进的速度,可供公众选择的渠道较之前有所增加,劣质信息、冗余信息均面临着被市场所淘汰的命运,制作优质新闻势在必行。全媒体报道所强调的重点是优化公众体验,基于此,采编人员应发散自身创造思维,通过反复调整策划方案的方式,确保所制作的新闻具备理想传播力,并经由互联网进行实时推送。

一篇好的报道往往要有现场采访作为基础,因此,采编人员应以新闻内容为依据,在确定落脚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开展组织策划相关工作,确保所报道的新闻具有深刻主旨,以此来达到增加内容价值的最终目的。全媒体对编辑记者所提出的要求,主要是明确社会发展趋势,在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还有责任意识的引导下,对兼具时代特色与精神的新闻进行制作,通过传播正能量的方式,使自身作为媒体人的担当责任得到凸显。

另外,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还催生了一系列全新的传播形式,例如,短视频以及直播,这些传播形式的出现,不仅增强了传播行为所具有的娱乐性与商业性,还使长久以来所存在的传受关系被打破。对编辑记者而言,眼下工作的重点便是对自身思想素质进行提升,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在深入剖析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创作可带来正面影响的优质新闻,与此同时,对公众创造思维进行激发,引导公众以社会热点为核心,发布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优秀内容。

(六)强调媒体服务职能

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报道所具有的表现力得到增强,这与媒体融合所提出的要求不谋而合,与此同时,对新闻进行报道的形式及理念,均较之前出现明显变化,新媒体通常更强调对内容进行准确传达,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5]。

要想使融媒体产品更具服务性,首先是要基于小入口对大主题进行展开,信息时代诞生了大量碎片化信息,优质新闻往往能够做到通过串联细节的方式,赋予报道更加深刻的意义与内涵。事实证明,从民生视角出发,将微小事例和重大选题结合,既能够使采编人员整合信息的能力得到展示,又可使传播效果得到保障。其次是做到理性和感性相结合。新闻报道要想做到以情动人,关键是以情事理的结合点为依托,对新闻亲和力进行凸显,在对舆论导向加以把握的基础上,经由新闻报道给公众以启发。最后是上下结合,简单来说,就是将上级精神融入基层实践,利用生动且朴实的语言,制作可对社会现状、公众诉求进行如实反映的新闻,确保公众疑惑可得到解答。

(七)利用互联网打造良好形象

1.尽快落实网站建设工作

对新闻进行报道时,媒体应树立起正确的互联网思维,在相关思维的指导下,完成建设新闻网站的工作,增强自身对公众所具有的吸引力,以各网页所具有的交互性为依托,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并通过融媒体建设,赋予自身更加理想的影响力以及公信力。以新华社为例,新华社选择从报道世界和传播中国的角度出发,对兼具强大软实力、广泛影响力的网站进行建设,真正做到了将媒体融合贯穿形象、内容及形式设计始终,在保证新闻报道深度还有时效性的基础上,使公众所提出的信息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

另外,研究表明,网络媒体所报道新闻的品质及内容均存在一定差异,要想使全媒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要对主流媒体的作用引起重视,敦促主流媒体尽快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对网站系统进行构建,借助互联网完成新闻的报道与传播,使新闻传播具有较以往更加突出的广泛性以及有效性[6]。

2.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们浏览、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单一的图像或文字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将重心转向移动客户端,其优势在于能够整合海量信息,人们只需通过客户端,便能够对自身所需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获取。仍以新华社为例,新华社不仅开发了专用的客户端,还申请了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新闻进行推送,同时为人们提供发表个人观点或见解的途径,在激发受众好奇心的同时,使人们对新闻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其他单位可参考新华社的做法,将新闻报道以及传播途径向两微一端延伸,确保互联网所具有优势可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八)凸显全媒体特色

随着媒体融合程度的加深,全程媒体及全效媒体出现。全媒体在传播途径、舆论生态还有媒体格局等方面,均与传统媒体存在明显差异,简单来说,全媒体的特色是以共享报道内容为前提,由新旧媒体共同负责新闻报道从策划到传播的各个环节,赋予新闻报道更加突出的立体化特征。其中,全程媒体的特点是信息能够在采编人员和受众间实时传递,另外,对新闻进行直播时,视频、图片的占比往往较文字更大,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受众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提炼出自身所需信息。全效媒体的重点在于对媒体功能进行充分利用,在整合视频、文字及声音的前提下,使新闻获得全面且深入的报道。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全媒体将成为新闻报道的中坚力量,各单位应对此引起重视,在定期更新自身观念的基础上,对全新技术加以运用。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看出,全媒体新闻对从业者所提出的要求较高,主要对全媒体新闻所展示出的特性有准确了解,可利用相关规律对新闻进行制作,根据新闻内容选择适宜报道类型,确保新闻报道方向完全正确等。事实证明,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主流媒体所具有的核心地位得到巩固,这对行业发展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舆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