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闻时代下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22-11-25 18:02李汭格
新闻传播 2022年18期
关键词:娱乐受众时代

李汭格

(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 430205)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下的新兴媒体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填补了更多碎片汲取信息的场景,各种媒介之间相互融会贯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媒体传播方式和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于新闻生产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协调各方利益和舆论维护公共利益

“吴亦凡事件”无疑很好地表现了各方利益对舆论导向的影响。曾经所谓的“顶流明星”在受害人都美竹曝光其劣迹后,因为艺人身后的各种利益集团和资本控制,很多舆论和自媒体偏向于更加强大的一方,出现了一些为了满足经济利益而损害受众需求的行为,质疑甚至诬陷受害者。随着越来越多受害人的发声以及吴亦凡劣迹行为的实锤,资本逐渐放弃吴亦凡。特别是最后“平安北京朝阳”官方微博的逮捕通报,各种官方媒体的出面,微博对相关账号和超话的封禁,舆论也合理地偏向了这起事件中的受害者一方。

在媒体融合的当下,要转型适应时代确实有着一定难度,而一些不良媒体为了更快地走向捷径,获取地位和利益,在报道中有失偏颇。去年5月底,CGTN官方媒体在平台发布袁隆平去世新闻,不久后又辟谣说在当天下午正式发布此消息。当天不少不负责任的记者拥堵在医院门口,他们只在乎着自己的新闻消息能否第一时间发出,而不在乎新闻事件中人物的安危,严重违背了职业道德和公共利益,简直就是当代的“吃着人血馒头”。新闻媒介本身具有双重属性,而在网络的浪潮下使得新闻生产的商业性增强,许多媒体人滥用新闻本身赋予的特权获得更多利益。

作为新闻人,理应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而非唯利是图,侵犯他人尊严和隐私。新闻人的责任是做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二、碎片化信息的同时也要深度报道问题

“碎片化”是对社会转型期社会特征的一种描述。虽然碎片化早已有之,但现在碎片化信息、碎片式观念、碎片化媒体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碎片化已然成为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的重要特征。

个人接受的信息,构成了个人的思维方式。如果长期接受或者单方面接受这些碎片化信息,就容易让自己的思维模式变得狭隘,难以进行更加复杂和深度的思考。这主要是因为碎片化信息往往是一些事实的简略概括,诸如现在的部分新闻,更像是消息,为了吸引眼球在标题上哗众取宠,甚至屡屡出现标题党。它将多种角度的报道简单粗暴地概括为单一角度,显得不够严谨和全面。其中较为明显的比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非常轻松获取信息。虽然这些快速汲取信息的方式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新东西,但是它更容易造成一种自以为学习了很多的假象,而内心却仍然空虚。面对海量的信息,往往又陷入了另一种焦虑,碎片化让人误以为是利用了时间,其实在无意识中进入了更加浪费时间的方式。

深度报道概念就是报纸曾经为了应对电子传媒的竞争发展而来的。面对重大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探究因果,揭示本质和意义。报道的深度也代表了媒体的深度,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试炼。深度报道本身是一种倾向和态度,拥有自身的立场,引发读者的更多思考,是媒体人在当下重要的责任。

三、防止新闻媒体过度娱乐化

在众多的信息中,受众一般会偏向于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新闻消息。为了更好地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硬性新闻逐渐在内容和形式上适当“软化”,突破了传统教化的枯燥和高深,将“寓教于乐”贯彻其中,更加喜闻乐见。

但新闻终归是新闻,目前许多自媒体、营销号不择手段吸引公众眼球,在标题中夹杂许多噱头,要么耸人听闻,要么捕风捉影,甚至文不对题,一些娱乐新闻、花边绯闻层出不穷,少有有思想性、有益的实质内容,而部分新闻低俗化,内容上更注重软新闻,着力去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来吸引眼球。其中,微博作为一个新生媒体发展很快的媒体平台,特别是在娱乐和舆论发酵方面,微博热搜占有很高的地位,这些热搜通常就是群众的“吃瓜第一线”,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搜话题特别是列举前三的热度话题大多数都是娱乐性很强的,微博上的娱乐信息的占比一直都很高,而国家大事以及疫情防控等话题通常是要经过人工置顶的。关于社会新闻受众热衷于造梗玩梗,一些媒体也跟风做事,在这种传播下很多人容易被娱乐蒙蔽双眼而不去细究事情背后的严肃性。《娱乐至死》中就提到了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于人们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其中的媒介危机以及是否会娱乐至死,令人深思。

由于时代的发展,新闻娱乐化确实是一种顺应潮流和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现象。但就微博上的媒体来说,既然身为媒体平台就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弘扬新闻主旋律,加强社会意识,进行有效监督,谨防本末倒置,不能将新闻和娱乐一概而论,把新闻作为蹭流量和热度的手段。

四、破茧与共治

人们常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开阔我们的视野,因为我们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去了解我们未知的事物。但事实上,我们可能要比以前所知道的更为狭隘。在淘宝不经意浏览了一件商品,下次再打开App首页就会不断推送许多类似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几乎习以为常,甚至都未曾意料到自己已经掉进了这些媒体的“智能陷阱”。

这些大数据背后看似很有人情味地推送受众喜欢的内容,吸引用户在产品上花费更多时间,但它已经为每一个人创造了一个“信息茧房”。这个“信息茧房”并非真实的世界,只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和自己所相信的世界,媒体上的社区、标签、圈子就像一道道无形的墙,剥夺了用户对其他信息的知情权。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容易变得更加固执和偏见,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认同的观点。我们现在经常看见社交媒体中的网络骂战,就是在这种“极化”的几个群体对立下产生的,特别是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出现“沉默的螺旋”,优势的一方声音浩大,其他声音被淹没甚至不再发声。

这样的情况就在主观的偏好选择和技术推动下加剧了“信息茧房”现象,想要破茧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首先是避免受众过度个性化,不能一味依赖用户的偏好,这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该提高的素养。除此之外,也要有专门的“把关人”存在,改进推荐技术,将信息传播中的公共价值和利益体现出来,多向人们推出主旋律正能量的信息,让受众从中受益,却不被负能量信息所裹挟。

五、后真相时代对主旋律传播的挑战

“后真相”是用来描述情感和个人诉求的舆论对探寻客观事实的重大影响,人们在看新闻的时候,比起追求事实和真相,更容易被情绪所煽动和带偏。后真相的蔓延,与社会化的媒体传播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已然进入了情绪煽动取代寻求事实的后真相时代。

现在,几乎人人都可以在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信息的来源愈发多样,其真实性就很难分辨,真相变得扑朔迷离。特别是近两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特殊的背景和民众的恐慌成为假新闻和谣言的沃土。西方主流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充斥着主观臆断、恶意揣测,一味丑化中国,不少推特账户散布虚假消息,进行阴谋论。大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博弈,小到身边新闻事件的舆论多次反转,似乎成为当下媒介时代下的一种常态。传谣容易辟谣难,耸人听闻的假新闻传播速度快,但经过认真核实的辟谣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吸引力远不如之前的谣言。这种一去一来的传谣辟谣事实上耗费了公众的耐心和媒体的公信力。

《后真相时代》的书中谈到“身处后真相时代,作为信息的消费者,我们都免不了上当受骗,唯有洞悉真相操纵背后的思维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无论是个人,还是媒体,不能人云亦云,即使是在新的时代下不仅要求新闻报道的“快”,更要追求“真”,即在考证好后如实报道,不能将事实和真相淹没在谎言之中。

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既要坚守,也要创新,坚守传统媒体时代下的责任与初心,创新和开拓新的受众体验。融合新闻转型难免有风险,正确面对这些困境和隐忧,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通往未来美好的新闻之路。■

猜你喜欢
娱乐受众时代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