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短视频背景下的微纪录片创作与发展

2022-11-25 18:02
新闻传播 2022年18期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评价

王 娟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 山东 257091)

近年来,我国纪录片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优秀纪录片不断涌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见识,更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而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了各类短视频的不断出现,短视频符合人们碎片化时间的背景下对于信息的要求,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顺应当下时代发展要求。在短视频背景下,传统纪录片地位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去品味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这就促使传统纪录片开始借鉴短视频的形式来进行重新加工创作,微纪录片也应运而生,在缩短纪录片时间的同时更加丰富其内容形式,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更符合受众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短视频背景下微纪录片创作特征

(一)立足于常人视角

微纪录片受限于时长,在记录大事件上局限性较强,往往难以立足于宏大视角来进行全面阐述,且不符合当下人们碎片化时间的前提下对于信息的需求。因此,微纪录片在叙事上以小事件为主,立足于寻常人视角,叙述其生活中常见小事,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共鸣。以《早餐中国》为例,其利用每集不足10分钟的时长,镜头对准全国各地不同的市井早餐,走南闯北、走街串巷拍摄市井生活与普通百姓,以早餐为主线讲述人间烟火平凡日常的酸甜苦辣,介绍各地那些令人垂涎的家乡味道,聚焦美食背后的有情人世,用故事和美味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和味蕾。

(二)立足于细节

微视频的全面兴起是基于移动终端广泛普及的基础上而开展的,对于微纪录片来说,手机终端也是其最好的传播渠道和播放渠道,虽然在播放上受限于手机屏幕大小,却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各项细节。微纪录片正是以点及面,从小事入手,着眼于事件本身,以小事来带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调动人们情绪,从而引发人们共鸣。

(三)突出其艺术性

与传统纪录片相比,微纪录片最大的不同表现在时长上,这就对其在创作形式和内容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抓住观众,各类表现方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无论是从镜头切换、光线渐变、背景音乐烘托还是色彩运用上,微纪录片都需不断创新,浓缩全片精华,才能更好吸引观众。还是以《早餐中国》为例,其在每集片尾都加入一首老歌,既反映主人公心境,同时更对全集主题进行升华,极大地提升了其艺术性。

二、短视频背景下微纪录片创作困境

(一)非专业与专业

在微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由于各项硬件和软件设备的不断完善,使得微纪录片在创作中难度降低,促使更多人开展创作,然而由于专业知识缺乏,加上很多人仅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来开展创作,导致很多微纪录片缺乏艺术性。在短视频的背景下,微纪录片不仅要有非专业性的普通内容,更要加大专业化建设,提升其总体质量[1]。

(二)大众和分众

在短视频背景下,信息的受众群体和传播群体已经打破界限,实现完美融合,每个人在观看短视频的同时都可以成为短视频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对于微纪录片也是如此,各大视频网站陆续推出微纪录片栏目,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制作和传播中来,提升网站浏览量。但由于受限于时长,微纪录片在创作上局限于简单的事件,无法着眼于社会现象,而往往利用别的方式也可将其阐述出来。这就给微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微纪录片需从大众转向分众,才能促使其长远发展。

(三)商业和公益

与很多短视频形式相同,微纪录片在创作时更注重宣教工作,以社会效益为主,近年来,部分微纪录片也开始植入品牌广告来增加经济效益。以阿里打造的微纪录片《一脉·阿里去哪了》为例,通过对同程旅游CEO、新奥集团COO、荷马金融CEO等人的采访记录,全方位展示了阿里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的潜在价值和成功案例,是一部极为成功的商业性创业微纪录片。但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微纪录片商业性并不强,社会价值较高但经济价值较低,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微纪录片的长远发展[2]。

三、短视频背景下微纪录片发展策略

(一)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新时代为微纪录片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也呼唤更多创作思想端正、业务水平扎实、具有创新叙事能力的专业人才,创作更多“小投入、短篇幅、大情怀、正能量”的微纪录片。这首先需要更多的创作者“记录新时代”,投身于火热时代,投身于火热生活,真实记录新时代中国改革建设发展的壮阔历程,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昂扬之气;其次需要主流媒体的关注与参与,搭建纪录片专业人才培养平台,组织包括镜头语言、叙事方式、文化呈现等方面的系统学习与培训,培养更多的纪录片创作人员,涌现更多的纪录片精品。同时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奖项、举办专题讲座、实训营等多种形式,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投身微纪录片创作,鼓励讲述当代中国故事、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优秀微纪录片作品。

(二)立足于真实事件

微纪录片和传统纪录片在制作目标上基本一致,都是对真实事件进行艺术的再加工,这就要求创作人员在未来开展创作时,需坚守本心,追求真实,避免创作人员主观意识对事件本身造成影响,应客观开展创作,提升真实性。更要立足于客观事实和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在提升艺术性的同时提升事件真实感,更容易引发受众共鸣,达到纪录片的传播效果。如抗击疫情类微纪录片《阳台里的武汉》等,仅仅用3分多钟时长,在武汉抗击疫情的真实背景下,将武汉人们日常生活用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表达了人们抗击疫情的信心以及在疫情之下各方的努力,篇幅极短,立意却深刻,是微视频背景下微纪录片的优秀代表[3]。

(三)合理控制时长和播放时间

微纪录片的精髓在于时长,因此,需在创作中注重时长的控制,可根据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来合理设置时长,立足于传播规律,合理安排纪录片时长和播放时间。例如,主打电视渠道的纪录片可适当延长时长,20分钟之内为佳,播放时间可安排在黄金档。主打移动终端渠道的微纪录片,需减少时长,符合受众碎片化时间情况,在播放时间的选择上,可进行延长,符合受众观看需求。以《国宝档案》为例,其选在每天晚上6点45分这个黄金时段播出,时长控制在每集15分钟之内,可完整地表达该件国宝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总体艺术价值极高。又如《故宫100》,以每集6分钟的时长,来讲述故宫100个空间的故事,极大地演绎出故宫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更因短小的篇幅,符合当下人们碎片化的时间,深受人们欢迎[4]。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

微纪录片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传播,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大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可设立专项基金,针对优秀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各界积极投入到优秀纪录片的创作中,形成竞争机制,促进微纪录片团队不断提升制作水平,提升总体质量。

(五)完善评价体系

在短视频背景下,对于微纪录片更要注重其制作质量,与传统纪录片相比,微纪录片因时长较短,传播渠道多样使得其在评价中无法沿用传统票房评价体系和收视率评价体系。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来完善评价体系。例如,可在播放时设置打分二维码,观众在收看时可随时扫码进行打分评价,根据分数来完成评价工作。更可设置微信投票环节,针对投票结果对微纪录片进行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可极大地提升创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微纪录片质量,促进我国微纪录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5]。

结语

对于传统纪录片来说,应顺应当下时代发展趋势,在短视频的基础上对传统纪录片的内容、时长和表现形式上加以创新,积极打造微纪录片,打造专业微纪录片人才队伍,立足于客观实际,发扬纪录片的真实性,合理控制微纪录片的时长,加大其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促使其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各界积极创作优秀微纪录片,提升微纪录片质量,更要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微纪录片的整体创作水平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纪录片创作评价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