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燕
江苏省丹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江苏 镇江 212300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对环境问题引起重视,只有妥善解决环境问题,才能确保城市规划以及建设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让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够相互统一与协调。现阶段,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丹阳市城市规划应该以此为指引,重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基于此,研究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及理论意义。
城市规划要注重人性化原则,也就是规划要具有“亲民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舒适、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并且具有归属感以及认同感的人居场所。
城市规划要体现公共性原则,不仅要顺应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且要充分关注民众的利益,强调工程规划与城市共生。在具体规划以及设计过程中,要对基地特征予以尊重,对城市格局与空间格局的关系进行把握,从而提升城市的形象。
城市规划要重视景观化原则,也就是要体现生态性,例如,设计以及规划与环境相融合的小品、铺地,通过绿植巧妙间隔,比如说用于点缀的柳树、排列式种植的梧桐树等,尽可能打造多元化的历史空间布局结构,让景观空间富有历史文化,从而丰富景观视线[1]。
城市规划要充分提升城市的空间利用率以及土地利用率,对城市各个板块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这样才能创造出综合性服务以及经济的最大价值,进而保障城市规划的经济性;同时,让城市居民的居住模式朝着现代化生活不断迈进。
对于城市规划而言,还需要遵循地域原则,即:规划过程中,应该确保城市管理体系、植物选择等满足城市实际情况以及地方生态系统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尤其是要体现生态性,营造良好生态系统,这就需要遵循完整性原则,例如,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分化、给排水体系、公共设施、管道工程、道路体系等,要做到相辅相成,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巨大的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丹阳市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资源过度开发。对于丹阳市城市规划而言,如何能够促进城市规划合理开展以及经济发展稳步发展的同时保障生态环境,是丹阳市城市规划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虽然生态城市理念为丹阳市城市规划指明了方向,但是从具体落实情况来看,还有很多的不足,例如,部分企业在追求经济的过程中依然没有重视生态环境,甚至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利益;同时,相关部门未对这些企业的污染排放量进行有效监督,又或者是惩治力度不足。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生态城市理念未能在丹阳市城市规划中有效落实。
新常态下,政府提出未来城市发展要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在这样的目标下,城市规划应该采用与之相匹配的理念、技术方法,对新时期城市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考虑,对城市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从而达到丰富城市功能的目标,并展现城市的节能性以及生态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规划设计方法还比较陈旧,在改善居民住房质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还未充分发挥作用,比如说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比较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经常因为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调整,这就可能会延误城市建设进度,导致成本剧增,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及社会问题[2]。
(1) 自然资源保护力度较小
丹阳市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保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尽量能够将自然景观保留下来,这样才能达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城市规划以及城市更新加快,因为追求整体效果,存在砍伐树木、垫高土层等行为,不仅可能增加成本,而且还有可能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使得城市失去了特色。
(2) 历史街区保护较差
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建筑物是其重要的基础标志,更是人们的重要记忆。当人们看到这些具有历史底蕴的建筑时,便会回忆以及追寻曾经发生的故事。丹阳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城市之中有一些充满历史的建筑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更新速度加快,对旧城区进行了大翻新,部分地区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这些并不是丹阳市人民对旧城区没有感情,也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当中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因为这些因素存在,所以,丹阳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可能对部分建筑物保护不到位,并以此引发一系列问题。
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发展,应该让城市主人全面参与进来,而扮演这一角色的正是丹阳市的居民。但是从实际情况,因为没有对城市居民进行有效组织;同时,大部分居民对城市规划了解甚少,所以,造成城市居民难以充分参与到城市规划以及建设之中。此外,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环节来看,公众能够参与的深度不足,例如,通常只是停留在城市规划之前的调查访问[3]。
(1) 产业规划
丹阳市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保障城市各项产业的生态化、健康化。城市规划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需要对丹阳市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与发内心,进而对城市规划的各个层次进行明确,可以为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需要对城市旅游、教育、建筑等产业架构进行调整,让各项产业能够合理、协调布局规划以及发展[4]。
(2) 景观规划
城市的景观规划要将生态理念以及人文理念作为基础,要确保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与自然环境达到协调性发展的目标。基于此,在实际规划中构建集资源、景观、建筑于一体的居住环境体系,例如,可以通过保留溪流、修建湖泊等方式,达到科学布局建筑物的目标;同时,将人文理念融入,可以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
(3) 人居环境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保障城市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例如,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规划以及设计时,要对区域地理环境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尤其是水资源状况,需要站在长远角度进行规划与设计。同时,对建筑材料引起高度重视,要严格筛查建筑原材料,目的是将降低材料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在具体规划中,还要紧紧结合丹阳市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大力度禁止企业污染排放,尽力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此外,在进行住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做好公园、草坪等区域的规划以及保护,尽可能对住宅区域的周边环境进行净化,从而提升空气质量。
(1) 对绿色交通进行优化设计
对于丹阳市城市规划而言,不能忽视交通规划。基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丹阳市交通规划应该朝着绿色方向发展,具体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交通进行合理布局;同时,还要居民交通需求进行充分调查与分析,结合其实际需求构建完善、科学的交通系统,将有利于提升丹阳市交通资源的利用率。此外,交通线路要做到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对城市交通压力进行有效缓解,从而保障丹阳市生态城市交通系统能够稳定运行[5]。
(2) 落实湿地规划工作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湿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强化城市自净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做好湿地系统保护性干预,这样才能发挥湿地系统在调节气温、恢复城市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实际作用,有利于让城市生物以及植物保持多样。对于湿地系统而言,主要由湿生植物、土壤以及水等组成,能够对气候环境进行有效调节;同时,还要能够避免城市区域出现严重的旱涝灾害。如果城市湿地面积逐步减少,也就意味着湿地系统功能会持续下降,这就会增大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丹阳市城市规划可以借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绿地系统、水系统以及建筑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从而发挥这些系统在吸纳、缓释雨水等领域的作用,不仅能够对雨水径流进行有效控制,而且能够通过自然渗透、自然积存等方法,将雨水进行再利用。同时,海绵城市在解决水环境污染、城市内涝以及绕岛效应等方面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丹阳市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这样的先进理念。
(3) 生态廊道
在城市规划中,生态廊道也是值得注意的领域。现阶段,我国全面推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总体目标,为此,城市规划应该朝着生态城市目标迈进。对于城市规划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应该综合分析城市内外部环境并做好评估,尽可能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来提升生态廊道的保护水平。在规划生态廊道保护体系时,需要对城市自然生态演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城市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模拟城市规划体系,尽可能将自然生态要素与城市规划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做好丹阳市生态城市规划。
我国现代化城市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做好丹阳市城市规划相关部门应尽的职责,有利于对城市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提升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以及公共服务能力。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做好城市规划,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第一,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合理处理。建议能够从丹阳市城市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确保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达到双赢的目标,因此,建议地方政府能够对无偿公共生态事业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第二,做好整体资源管理,并对局部资源进行科学调节。城市资源开发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开发与经营,坚持站在城市未来发展的角度,对现有资源进行分析,确保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发展能够朝着可持续目标迈进。对于目前的丹阳市而言,处于城市更新的重要阶段。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对城市衰败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或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其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和繁荣。在新的城市发展背景下,政府更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可持续建设理念被推广。城市更新应更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因素的相互平衡。改造规划需充分考虑改造区的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等情况,对历史建筑加以保护,对传统人文加以发扬,量身制定合理的特色规划方案,最大限度提升改造内涵。同时,坚持以提高居民生活量为目标,围绕居民需求开展前期规划。
在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发展中,城市居民拥有表达权、知情权以及监督权。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让城市居民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如果城市规划没有让居民参与进来,那么这样的规划就可能引发诸多问题,甚至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为了解决公众参与性不强的问题,建议能够建立并逐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第一,相关部门应该对公众参与引起重视,基于信息技术建立公众参与平台,让居民可以自由、顺畅表达自己的对城市规划的意见与建议;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快速掌握丹阳市居民对城市规划的态度,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者是结合其需求进行规划。第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提升公众参与的深度。公众参与如果仅仅停留与规划前的走访调查,那么这样的参与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通过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让公众或者是公众代表能够参与到城市规划更深的环节之中。以城市更新为例,丹阳市存在旧改拆迁难度大、拆迁补偿标准高、审批流程存争议、市场主导隐忧重、开发商恶性竞争等各种问题,既然关系到公众利益的问题,就应该回到公众中去,因此,可以制定相关制度,让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城市更新环节之中,从而获得公众的建议,将有利于提升丹阳市的城市规划水平[6]。
综上所述,对于丹阳市城市规划而言,应该充分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文章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现阶段丹阳市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并从对产业环境进行优化;对绿色交通进行优化设计,落实湿地规划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望能够保障丹阳市城市规划更好地开展,从而推动城市朝着可持续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