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题材纪录片的空间美学建构

2022-11-25 18:02任彤彤
新闻传播 2022年18期
关键词:题材纪录片医疗

任彤彤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山东 273165)

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在《电影艺术 形式与风格》一书中言及空间对于电影叙事的重要性:“有些艺术媒介的叙事只重视因果及时间关系,很多事件并不强调动作所发生的地点。而在电影中,空间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1]从一定意义上说“电影的空间意识是电影思维一个基本的内容,也是电影研究中属于知识论范围的一个与时间观念同样重要的、核心的概念”。[2]空间要素的重要性对于故事发生场域本身存在特殊性的医疗题材纪录片尤为突显,空间角度是考察医疗题材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维度。基于此,结合具体作品,本文重点探讨医疗题材纪录片所呈现出的由表及里的空间美学特征。

一、多重空间的叙事结构

在纪录片创作中,叙事的技巧和结构,是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处理的过程。空间场景同时也可以成为叙事策略的一部分,叙事的结构本身就是空间的体现,医疗题材纪录片在空间呈现方面以纪实为基石,手段灵活,体现出密闭空间、平行空间以及三维空间所构成的多重空间叙事的特征。

(一)密闭空间的平和叙事表达

在医疗题材纪录片中,手术室和医院都是密闭空间的体现。在一个城市中,医院就像是一个大的密闭空间的存在,而在医院中,手术室就是充满绝望与压抑的小的密闭空间。虽然是密闭空间,但是影像表达的深度已远远超出了空间的限制,展现出了医生和患者之间最真实的一面。例如《中国医生》采用纪实的方式,尽量少地渲染和铺垫,以相对平和的基调去反映中国医生的真实生活状态。《中国医生》的导演张建珍认为这部纪录片不应为了制造冲突和矛盾,去故意渲染一些情感,一切都应该秉持真实,摄制团队在拍摄前都会了解基本的医疗专业知识,例如医院的分级诊疗、医生各层级的职责、各部门的分工等。在拍摄时,导演也要求团队把自己当做患者或家属,若医生讲得过于专业,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治疗方案的原理、成功率、风险等,避免出现专业纰漏。

但是平和叙述真实的场景并不意味着没有叙事逻辑,优秀的纪录片既要秉持真实这一理念,也要有吸引观众的叙事。《中国医生》的大多数医疗案例结局都是圆满的,手术很成功,患者得到了治愈,这样的结局给很多观众带来希望,让很多人相信这个世界依旧存在着很多美好,也改变了大多数人对于密闭空间的恐惧。医院和手术室虽然都是密闭空间,但发生的并不都是绝望的事情,在这个空间中,虽然存在死亡、离别,但同时也充满着理解与希望,这种希望突破了密闭空间的限制,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这种平和叙事表达不仅在《中国医生》中有所体现,《人间世》也以超乎寻常的冷静跳出了追求噱头和悬念的情节模式,秉承关注民生现实的传统,在密闭空间中还原真实的医患关系,客观记录着医院所发生的一切,增强了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艺术、审美价值。

(二)平行空间的串联叙事

平行并列叙事指的是纪录片的各个结构单位保持一种平行、并列的空间关系,呈现为板块状态。《中国医生》、《急诊室故事》和《人间世》都是采用并列式平行结构,记录了白衣天使与患者们的鲜活故事。纪录片的情节内容以板块为单元,各单元之间看似相对独立,实则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表现出密切的共存关系,从表面上看这些纪录片采用的是平行叙事的逻辑结构,而纵观具体的每个人物的故事,则上下承接的单元具有一定的线索关系,即故事内部的渐进叙事,这在《人间世》《手术两百年》《急诊室故事》等中有很鲜明的体现。《中国医生》则在平行空间的叙事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了深度追踪的叙事策略,它不仅采用了平行空间的串联叙事,同时也体现出了深度追踪的时代精神价值。关注的重点不仅仅聚焦在整个拍摄的周期,并且在拍摄结束后进行追踪回访,对片中多个故事的主人公开展了长达一年的追踪回访。如被一对农民夫妇收养的弃婴李富渊,纪录片分别拍摄了孩子接受唇部手术矫正前、手术进行中以及一年之后的影像,并前往他们家中进行实地回访,展现了他们一家平凡温馨的生活,生动地体现了一次手术对于一个孩子终生的意义。再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唐精昊,纪录片分别拍摄了小精昊两次心脏手术和出院回家后的情况,以前后对比的方式展现出一个健康的孩子为整个家庭带来的希望。《中国医生》挖掘了更深刻的时代价值,更加丰富了医疗题材纪录片的思想价值。

(三)三维空间的拟像化叙事

随着计算机三维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图形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三维动画比平面图更直观,更能给观赏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适用于那些尚未实现或准备实施的项目,使观者提前领略实施后的精彩结果。这一在电影中屡见不鲜的技术也逐步被引入纪录片的制作中。

医学作为一个非常严谨的学科,各个分支普遍存在抽象性、微观性等特点,《手术两百年》作为一档讲述外科发展史的医疗题材纪录片,其叙事必然涉及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往往很难理解,而三维动画具有精确性、真实性等特点,可以更加逼真地还原场景,科学解析结构原理。可以使观众更好理解医疗知识。如在第六集《生死“器”约》中,便是以一段精彩的三维动画模拟了免疫系统如何对抗和杀死外来细胞的过程。在《人间世》第一集中,通过运用三维动画更清晰地展现出了病人朱建峰的心脏问题,是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细菌通过血管感染到了心脏,从而引发了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心衰,所以心脏才会突然停止跳动,出现生命危险。这一系列的专业术语通过解说词加上三维动画的展示,才能让受众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达到医疗知识的传播。三维空间在纪录片中的出现,使得纪录片有了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二、空间叙事的视听美学

(一)创新影像表现形式

“眼睛”(摄影机)看(框景)到什么,就是想要告诉你什么。而非凡的意味,正在每一帧不同的框景变化中生成。其画如诗,它们在被“影像诗人”排列、组合后,意味恒生。“就像诗人在作诗时也有其他特殊的表现手法一样……诗中的风格、韵律等在电影文本中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和蒙太奇手法感受到。”[3]近几年的医疗题材纪录片在拍摄时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中近景、远景的运用上,在影像表现形式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开始运用较丰富的特写镜头放大细节,并且把特写镜头和近景远景交替使用,达到一种更大的冲击力。如在《人间世》第一集《救命》中的3分20秒到3分55秒处,将镜头对准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内的一场抢救,将已经没有心跳的病人朱建峰抢救回来。35秒的时间通过全景镜头、特写镜头和大特写镜头的连续切换,表现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是医生与死神之间的战斗,一连串的画面,既是景别节奏的推进,也高度体现出了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意义,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在《手术两百年》中用大特写镜头展现了显微镜下的细胞分裂运动,展现了医护人员手捧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的跳动的心脏等等,使纪录片的内容更加鲜活直观,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特写镜头的使用,航拍镜头也给观众带来很大的心灵震撼,在《人间世》第二集《理解》中,摄制组跟拍了上海市急救中心的一辆救护车,航拍镜头展现了路上巨大的车流量。对于救护人员和病人来说,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是宝贵的,航拍镜头真实记录了救护人员救护时的紧张与无奈。特写镜头的冲击力加上航拍大环境的震撼,使医疗题材纪录片在秉持纪实美学的基础上,从影像本体上进行了创新,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二)实景与解说的结合

解说词由书面语逐渐向口语化转变,风格通俗易懂,内容上使人感同身受,有效地完成故事叙事和感情的传达。在《人间世》第三集《团圆》的开头第42秒至1分33秒这一段是关于器官捐献的解说,这段解说与航拍的医院外部、中近景拍摄的患者及患者的家属、医生们向捐献器官的患者鞠躬等纪实画面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受众都很动容。尤其是解说中的这一句“他们艰难向前,迈出的每步都在告诉我们,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真正希望不在刑场,而在医院”,这段解说词更加体现出了器官捐献者的伟大,做到了更丰富的感情传达,让受众更深刻地体会到“为生命的往来鞠躬”所蕴含的意义。

抛弃早期的“情境再现”辅助叙事,随着拍摄技术的进步,创作团队越来越追求作品的纪实效果,采用实景拍摄。《急诊室故事》节目采用了近78个国际最先进的远程遥控摄像头拍摄,通过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景纪录,深入到我们没法进入的抢救室一线,揭示我们平时难以想象的生命之脆弱,以最真实的视角、最虔诚的态度,通过对100多名患者的就诊过程充满敬意的观察,见证了一次次跑偏了轨道的生命是如何挣扎着重新回到这个世界的。节目在海量素材中挑选出最为震撼、感动、真实的故事和瞬间来与观众真诚地分享,实景与解说的多元切换大大丰富了纪录片的知识内涵。

(三)蒙太奇手法的巧妙处理

在纪录片的发展和演变中,受众对于纪录片多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除了要秉持纪实美学外,纪录片在拍摄和剪辑时也需要有蒙太奇思维。《中国医生》第八集《希望》中的两个故事,采用了蒙太奇交叉叙事的手法,分别讲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主任医师董长宪医生和四川华西医院心脏大外科专家赁可医生救治病人的真实故事。他们多次把病人从死神那里抢救回来,不断带给病人及病人家属希望和力量。医疗题材纪录片除了在内容上运用交叉叙事之外,在叙事节奏上也体现了蒙太奇手法的交叉组接,要让一部纪录片引人入胜,就要保持其叙事节奏的收放自如,从而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空间叙事的人文底色

“真实”是纪录片的基本原则,而纪录片的“真实”不仅在于外在叙事影像的真实,更在于内在本质的真实。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内在本质在于其浓重的人文关怀品质,它是医疗题材纪录片的能量所在,也是医疗题材纪录片的灵魂。

(一)真实还原医疗中“爱”的情感底色

真实,是纪录片的基石。真实不仅意味着外在景、人、事、物的真实,还在于人物内在的情感、思想的真实。医疗题材纪录片传递着人类最质朴的爱的情感。在《人间世》第一集《救命》中,病人邹磊在过生日时海鲜中毒,被送往医院后需要进行血液净化,由于刚从血库调过来的血液太凉无法直接使用,血液加温器又来不及调配,医生们就轮换着用双手、胸口温暖着这些救命的血液,他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病人的生命。在第三集《团圆》中,年纪轻轻的儿子因病去世后,两位老人忍受着丧子之痛向医院捐献了儿子的器官,他们希望通过捐献器官能够挽救更多年轻的生命,让更多的家庭可以团圆。医生们向捐献者鞠躬的场景更加使人泪目,同时激发了观众的感动、同情、悲伤等情绪,产生出审美上的情感认同。

(二)群体话语下的人文关怀表达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和电视艺术发展的日渐成熟,我国的电视节目中以人为本的精神主旨日渐凸现,这同时也意味着承载人文关怀的使命将是纪录片责无旁贷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在中国社会,医疗话题一直以来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医疗题材纪录片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积极作用。理解是医生提及的最频繁的词语,信任是每一位医生最大的希冀,和谐的医患关系会成为医院里最鲜明的色彩。每一位走进医院的患者,都希望医生能够妙手回春,但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是无力回天的窘境,医学不是万能的,很多无奈的事情我们无法回避,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理解。

《人间世》通过毫不夸张的叙事手法,将医护人员真实的工作状态和背后的日常生活呈现给受众,使受众感知到医护人员的辛苦与无奈。廖延龙坦然接受父亲去世的事实,料理完丧事后特意携妻子向每一位参与救治父亲的医生表示谢意。《手术两百年》以影像的形式探究人类历史的长河,通过影像传递着医疗技术的慈悲之心,在第五集《打开心脏》中记录了美国心脏移植接受者肖恩与他的医生、他的捐献者之间的故事。在《人间世》和《手术两百年》中体现的是一种普世的情感和价值观念,通过病人与医生之间的相互理解、面对疾病时医生和患者的坚持、患者面对死亡时的坦然心态等等,最终体现的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精神,这才是人文关怀的终极意义。

健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记录真实事件的医疗题材纪录片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团队在秉持纪实美学的基础上,寻求更加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从更加多元的角度构建纪录片的空间美学,大大丰富了纪录片的意义。■

猜你喜欢
题材纪录片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