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妙霞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初级中学,广东 中山)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在评价理念上,指出高考评价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转变。高考评价影响着中考评价,“新中考”下的历史命题日益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和运用,重视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注重“初高中衔接”。近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历史考试(下文称“广东中考”)试题就体现了这一变化:考查识记题型减少,开放探究与跨学科的综合性题型有所增加,考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题型比重明显增加。紧跟教材的传统复习课已不再适应“新中考”的备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历史学科素养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本文将以李芳老师的“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单元复习课为例,探索“新中考”视域下上好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方法,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意识与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以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简单经过、结果和影响等)为主,基本史实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记诵历史知识,它们之间有或并列、或递进、或因果的关系,而“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教学离不开人……因此,找回课堂上缺席的‘人’,充分利用人物这一教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人”作为教学主线是建立在教师对基本史实的整体把握上,以“人”作线索将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李芳老师的“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单元复习课抛开“先复习基础知识,后完成配套练习”的传统模式,基于对本单元基本知识的理解,结合课程标准选取了“人物”主线,选择了亚历山大二世、林肯、日本武士等人物,形成“人物—选择”的复习新主线,组织学生研读史料,创设了“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的选择”“林肯与美国的选择”“武士与日本的选择”新教学情境。学生围绕“人物—选择”主线开展的“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等复习活动,不仅巩固复习了“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基础知识,还打破了固有的思维定式,让学生从时代背景、阶级立场等新的视角审视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原因及影响。融入教学情境后,学生与亚历山大二世、林肯等历史人物形成“共情”,从体会、理解“人物”做出这样“选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这一“选择”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的理性认识,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得到了提升。
当然,李老师创建的以“人物”为主线的本单元复习设计,建立在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史实有所掌握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那复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在“双减”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以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构建主线,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实现有效的备考复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当前倡导的教学方式和考查方式。“新中考”的历史试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学科知识已无法解决“新情景”“新问题”的试题,学生需要共同运用多学科知识才能解决问题。2020年和2021年“广东中考”试题的历史学科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考查较为突出,如2020年跨学科融合命题非常明显,试题多达8 题(共28 分),涵盖诗歌、英语、地理、道法、美术、物理等多个学科与历史的跨学科融合,主观题第33 题卷在跨学科融合情境创设中最具有代表性;2021年跨学科融合命题有所减少,但也有4 题之多(共9 分)。顺应“新中考”的变化,教师在教授新课、备考复习时都应有意识地渗透跨学科的理念,创设跨学科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在“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单元复习课中李老师融入跨学科情境,通过活动“contacting game”组织学生从“people”“choose”“act”“history”四组单词形成对历史的理解,学生对四组单词的组合、理解各不相同,李老师依据学生“人选择后的行为成为历史”“人的行动会成为历史的选择”等不同的认识引出“人物—选择”新的复习主线。该活动不仅创设了跨学科的教学情境,更拓宽了学生的历史视野——历史是由人的选择造就的,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更让教师与学生有了更多双边互动的时间与空间。
教学活动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contacting game”活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思考,引出“人物—选择”的复习主线,英语互动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但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英语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行为值得斟酌。笔者以为教学设计、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能为了凸显跨学科教学而忽视教学目的,作为肩负育人功能的历史学科更应担起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感、自豪感的使命,选择英语互动应建立在教学需要上,为教学目标服务。
为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近两年的“广东中考”走向“能力立意”,注重“立德树人”,突出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特别在中考备考中把握和渗透历史学科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019年以来“广东中考”试题在继承前几年培育能力、素养要求,借鉴高考的一些要求与做法,开始了“质”的变化:注重“初高中衔接”、向高考借鉴、注重史料实证、创设新情境等,因此,近年中考命题体现“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的问题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2015年和2021年“广东中考”试题做横向比较:指向性强的设问试题由2015年的22 题减少到2021年的6 题,可见考查识记能力的试题已不是中考的主要题型;反之,以“反映”“说明”“认为”“推知”等需要学生理解并分析史料、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试题成为趋势,由2015年的3 题增加为2021年24 题之多。由此可见,培养历史学科素养是提高中考备考实效性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就是培养、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主阵地,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立意”“课堂容量”“学科素养的培养”等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与整合。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能够服务于历史课程的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总和。”作为一堂复习课,学生对基本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为了有足够时间培养学生具有更高的学科素养,教师应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实表象下内隐的信息。19世纪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至欧、亚、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巨大发展,向资本主义过渡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正是这一时代特征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本单元内容的主体。李老师突破了传统复习课紧跟基础知识的教学立意,另辟蹊径,通过研读史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探寻、理解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扩展的背景、方法及影响,本节课堂不再仅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多地要关注到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做出选择的原因、影响等更深层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如探究“林肯与美国的选择”活动的设问3:你是否赞同“对林肯而言,解放黑奴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得到“解放黑奴是为了美国内战中北方的获胜,而不是真正给予黑奴自由”的答案,体现了“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史料实证”学科素养。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功能。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对形成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果李老师能在“林肯与美国的选择”活动中联系当今美国的人权问题,并结合《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中习主席的讲话:“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进行“人权问题”拓展活动,不仅教学立意更深,还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凸显历史学科教书育人的功能。
李老师的复习课教学立意新颖,培养学科素养意识强烈,如运用“日本历史发展时间轴”训练“时空观念”,围绕“人物—选择”主线复习增强“历史理解”,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和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把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融入整个复习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但受课堂容量的限制,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和训练没有足够呈现,无论哪一形式的复习课都应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整合综合知识系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是课前的“学案”无法替代的。
“双减”和中考改革的背景下的历史复习课,教师必须树立“立德树人,人育素养”的教学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敢于探索新尝试,注重跨学科意识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帮助学生适应中考改革的新变化,提高教学质量,更要担起把学生培育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责任。